马泽宇,沈佳蓉,万 月,卢珂珂,徐米克隆,金俊杰,侯凤香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温州 325006)
家禽产业历来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非洲猪瘟的影响,人们对家禽的需求量增大,禽类产品的消费水平快速增长。鸭肉作为国民生活中的重要蛋白质来源,对增强身体素质,满足人们日常所需蛋白质,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全国22个水禽主要生产省(市、区)2020年的调查统计,全年商品肉鸭出栏46.83亿羽,较2019年增长9.72%[1]。伴随生产规模的扩大、养殖的产业化,动物疫病也呈现复杂化、新型化,新老疫病、混合感染等现象,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19年上半年鸭瘟疫病流行呈上升趋势,种鸭、蛋鸭、肉鸭都有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危害较大[2]。本文从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防制措施等方面做一总结,以期为对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鸭瘟(Duck plague, DP),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 enteritis, DEV),其病原为鸭瘟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马立克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球形,病毒核酸呈圆形颗粒状,为线性双股DNA。只有一个血清型,各分离毒株间毒力有差异,但免疫原性相似,能够交叉免疫保护。该病毒可以在9~12日龄鸭胚中繁殖和继代,也可以在鹅胚中繁殖,但不能直接在鸡胚中繁殖,须在鸭胚或鹅胚传几代后,才可以在鸡胚中繁殖[3]。病毒广泛存在于患鸭的各组织、器官、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中,其中脾脏、肝脏、肺脏、脑组织、食道、十二指肠中的病毒含量最高[4]。
该病毒对外界因素抵抗力较弱,在56 ℃下10 min,80 ℃下5 min即可失去活性。而在低温环境中,鸭瘟病毒的耐受力较强,在4~20 ℃的污染圈中可存活5 d,在-5~-7 ℃环境中经3个月毒力不减弱。该病毒对氯仿、乙醚敏感,大部分的消毒药对鸭瘟病毒均具有灭活作用,10%~20%漂白粉、5%生石灰、1%~3%苛性钠经30 min即可杀灭病毒[5]。
本病主要感染鸭科的禽类,如鸭、鹅、天鹅,对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鸭科禽类都有易感性。病鸭和带毒鸭为主要传染源,经其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用具、饮水、饲料、场地等是传播鸭瘟的重要媒介。消化道是主要传播途径,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可通过病禽与易感禽的接触而直接传染,也可通过与污染环境的接触而间接传染。1月龄以内小鸭严重程度较轻,成年鸭尤其是产蛋鸭、种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6]。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夏之际和秋季流行最为严重,整个流行过程一般为2~6周。
3.1临床症状 病鸭体温升高,最高可达43℃以上,精神萎靡,头颈缩起,食欲不振,但饮水量增加,羽毛蓬松杂乱无光泽,两翅下垂,两脚麻痹无力,行动困难。流泪,眼睑部有水肿,严重者会出现头颈部肿大,呼吸困难,发出嘶哑的声音,俗称“大头瘟”。病鸭腹泻,排灰白色或是绿色稀便。随着病程的发展,体温逐渐下降,精神高度沉郁,不久死亡,在自然流行时死亡率较高。
3.2剖检变化 剖检可见多组织器官出血,浆膜黏膜和脏器呈现出血斑,食道黏膜上有纵行排列的出血斑(图1、图2),将表面粘膜刮落后有红色溃疡,消化道内出现出血,充血(图3),以十二指肠和直肠最为严重,表面伴有点状的灰白色坏死斑点。
图1 食道黏膜出血斑点
图2 食道黏膜出血斑点
图3 肠黏膜充血
根据患病鸭的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可做初步判断,由于该病的症状与鸭流感、鸭传染性肝炎、鸭巴氏杆菌病等症状较为相似,在进行疫病诊断时须进行细菌与病毒检测。
4.1细菌分离鉴定 细菌分离鉴定可以鉴别细菌性混合感染。
4.1.1涂片镜检 将病死鸭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巴氏杆菌为红色的革兰氏阴性菌。
4.1.2细菌分离 无菌采集病死鸭肝脏,脾脏等组织样品,将组织样品分别取样,无菌状态下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平板、麦康凯琼脂培养平板、血琼脂平板,在37℃培养箱中培养18~24 h,观察有无细菌生长,如有细菌生长,可挑取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及细菌生化实验。
4.2病毒分离鉴定
4.2.1接种SPF鸭胚 将样品组织剪碎,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 ,加入青霉素、链霉素(室温作用2 h)或者过滤除去细菌,然后接种于9~12日龄的SPF鸭胚。在蛋胚气室端接种部位用5%碘酊棉、75%的酒精棉消毒,用一次性注射器吸取组织上清液,将0.1~0.2 mL上清液注入尿囊腔,用融化的蜡封孔。直立置于恒温孵化箱中,每日照蛋观察记录鸭胚状态,收集病死鸭胚尿囊液,观察记录死亡鸭胚病变特征,收集尿囊液置于-20 ℃保存。
4.2.2病料及接种后鸭胚尿囊液PCR检测 将病料及病死鸭胚尿囊液进行PCR检测[7],对样品提取DNA,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PCR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特异性条带。将扩增片段送生物试剂公司进行测序[8],以确定该鸭群是否感染鸭瘟病毒。
由于该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主要采取免疫预防和对症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
5.1治疗措施 发病早期,可以使用鸭瘟高免血清,肌肉注射2~4 mL/kg,以中和血液中的病毒,降低含量;同时配以中草药,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白细胞的吞噬能力,辅助清除病毒,可以在每100 kg水中加入35 mL黄芪多糖口服液混合饮用[5];为防止继发感染,可以使用庆大霉素进行注射,1 000~2 000 IU/次,早晚各1次,连续注射3 d。
5.2预防措施 由于病鸭康复后,可以持续排毒至少3个月[9],其分泌物、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毒污染场地、饮水、饲料、器具等,是造成疫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严格执行平时的消毒预防措施特别重要。
5.2.1饲养管理 鸭瘟的感染与鸭子饲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为有效预防该病,一定要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保障清洁的饮水,营养均衡优质无霉变的饲料。定时通风、清理圈舍垃圾、杂物、粪便等,保持卫生干燥整洁。放牧的鸭子避免到鸭瘟流行地区和有野鸭出没的水域。
5.2.2加强免疫 免疫接种是预防鸭瘟最为有效和经济的途径,目前我国使用的是鸭瘟鸡胚化弱毒苗。根据本场、本地区该病流行情况,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在免疫过程中,注意疫苗的保存,并避免飞针、漏打、疫苗液外渗等原因造成免疫失败。1周龄内的雏鸭免疫有效期只有1个月;可以选择在20日龄进行首免,4~5月后加强免疫一次,免疫有效期可达1年;产蛋鸭在开产前1~2周前进行加强免疫,种鸭每年注射2次[3]。免疫后,为保障免疫质量,可以采血进行抗体检测,对抗体不合格的进行疫苗补打。
5.2.3中药预防 中草药以其独特的绿色、安全、提高免疫力、无残留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治疗中。雏鸭开食后,用新鲜仙人掌汁液兑水后由雏鸭自由饮水,100只雏鸭用量为0.5 kg新鲜仙人掌捣烂后汁液兑入1.5 kg清水中,1次/d,连饮30 d[6]。同时可以选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抑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吞噬细胞吞噬能力、诱导干扰素产生、提高食欲等功能的中草药来预防,如黄连、炒黄芩、黄柏、鱼腥草、紫草、荆芥等。
5.2.4严格引苗 规模养殖场尽量采取“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模式,不从外场引进鸭苗。如因养殖规模及其他原因,需要引进种鸭、鸭苗,一定做好调查研究,不选购疫区鸭子,并进行严格的检疫。新到场的鸭子,采取隔离养殖,如果雏鸭需要从外部引进,一定要先将这批雏鸭进行隔离养殖,隔离期为15 d以上,并经严格检疫后,才能进行合群饲养。病鸭、康复鸭所产的鸭蛋不得留作种蛋用。
5.2.5强化消毒 消毒是消灭病原微生物的最有效途径。空的栏舍,先清扫,清扫出的羽毛、粪便、剩余残渣、垃圾等废弃物集中消毒,然后对清扫后的空栏舍密闭后,用高锰酸钾和甲醛熏蒸消毒,将甲醛(40%)与高锰酸钾按照2∶1的比例,消毒容器要耐腐蚀、耐热、口大易散热,将高锰酸钾先放入,再将甲醛倒入高锰酸钾内,熏蒸消毒结束后,自然通风至圈舍内无甲醛的刺激味道。圈舍内外、鸭运动场地、走道、养殖场围墙周边、门口消毒池等可以采用1%~5%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消毒。圈舍内带鸭消毒可以用过氧乙酸溶液进行喷雾消毒。进出养殖场人员、饲养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
5.2.6无害化处理 一旦发现鸭瘟疑似病例,立即采取隔离及消毒措施,对鸭群进行紧急接种。病死鸭进行无害化处理,进行深埋或烧毁,深埋坑远离水源及居民区,坑深度不少于1 m,先撒上一层生石灰,再放入病死鸭,再撒入生石灰,深埋坑周边也需进行消毒。对病死鸭污染过的场地、饲料、饮水等进行严格消毒。不得出售及外调患病鸭、疑似病鸭。为防止病毒扩散,在受威胁地区的鸭进行鸭瘟弱毒疫苗免疫。
鸭瘟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也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疫病之一。该病尚无特效药物用于治疗,一旦发病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一定要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养殖原则,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做好免疫预防接种,做好养鸭前、养鸭中、鸭出栏后各个环节中的消毒工作。一旦出现疫情时,及时隔离,积极对症治疗,无害化处理病死鸭,以期将损失降到最低,从而促进养鸭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