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 潘慧儿
[摘 要]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国家间协商对话、交流合作日益增多,这使得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应增加。无论是商业谈判还是政治对话,企业合作或是文化交流,不同国家间的交流活动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参与和协作。纵观我国当前教育发展形势,全球化、国际化是一大重点,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国际化能力培养也越加重视,同样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成为教育发展规划的重点。因此,了解大学生国际化能力,制定相关培养路径及对策成为当今高等院校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路径
[基金项目] 2019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专项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黑龙江省高校本科英语学习者国际化能力现状调查研究”(19YYD227)
[作者简介] 梁 玉(197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研究;潘慧儿(1995—),女,广东茂名人,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6-0181-04 [收稿日期] 2021-02-03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增多,国家对相关人才的需要相应增加,这使得高等院校在对大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方面越加重视,教育行业也在这一方面加大投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1]。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2]的新要求。面对不断推进的全球化、国际化形势,“教育现代化”也离不開全球化、国际化。更重要的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世界各国的教育行业面临新挑战——在线课堂、网络课程逐渐成为常态,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使新兴的在线网课成了新模式。互联网信息丰富而广泛,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教育资源,这对学生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样式繁多的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平台,让学生有了多方面、多渠道获取信息的途径。但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信息来自世界各地,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国际化能力才能对来自国外的教育信息及资源加以理解和运用。而这一特点便使得大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二、国际化能力的含义及培养意义
就“国际化能力”而言,关键部分在于对“国际化”的定义。美国著名学者麦克格林指出,所谓的国际化是指“不同国家、不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了联系紧密又资源互补的国际秩序,国际化就是不同国家之间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3]而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国际化指的是“客观事物或主观理念进行跨民族、跨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当这个过程覆盖全球时,这个概念又能与全球化交替使用,旨在描述世界经济与文化之间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和影响。”从以上对“国际化”一词的释义可以看出,总的来说,国际化可以理解为不同国家、不同社会间客观事物或主观理念交流互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国家与社会的资源得以交流互补,不同国家、社会间的联系也愈加密切。
而在教育领域,“国际化”便指的是教育领域或教育资源的国际化过程。针对教育的国际化,国内外学者也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加拿大学者奈特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大学或学院的各项教育目标和功能需要与跨国界的、跨文化的、全球化的维度相融合”。而这一定义也概括体现了奈特对教育国际化特点的理解——跨国界、跨文化、全球化。而国内学者欧阳玉先生则表示,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高等教育面向全球不同国家和文化,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多样化的交流与合作,进而学习和领会不同国家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并通过这个过程吸收他们传统文化、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中的先进部分,以优化本国人才培养的质量,推进国内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展,从而促进自身现代化发展,达到人类相互理解与尊重的目的[4]。结合国内外学者对教育国际化的理解,可以说,教育领域的国际化侧重于不同国家、社会之间教育资源、文化理念的交流互鉴,着重不同文化观念、教育方式的互相学习、相互借鉴。
国际化能力基于对国际化以及教育国际化的理解,这一能力便指的是进行国际化或教育国际化这一过程的效力,表明个人、院校或国家具备在跨国界、跨文化、全球化层面上进行各类资源交流融通的能力,而教育领域的国际化能力则是教育资源跨国界、跨文化、全球化交流运用的能力[5]。在如今科技发达、全球交流密切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当代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国际化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化意识,能够利用来自全球各地的教育资源,提升学习质量。
国际化是如今世界发展趋势,相应地,对大学生国际化能力的培养也越为重要。大学生国际化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大学生国际化能力的培养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立德树人”理念的要求。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衡量大学生能力素质的指标之一,国际化能力的水平高低能反映出学生全面发展的程度。从培养过程来看,国际化能力的培养本身就是一个逐步拓宽学生视野、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以及学习能力的过程,对学生国际化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推动学生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地了解信息和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6]。从培养结果来看,国际化能力越强的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观察的角度越细致、全面,日后参与国内外事务的能力越强,这说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培养全方位人才做贡献。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国际化能力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教育要立德树人、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
2.培养大学生国际化能力是提升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必要举措。纵观国内外享誉盛名的顶尖学府,可以发现这些顶级名校都有着国际化的教学视野和教学水平,这既体现在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上,也体现在学生团体的国际化能力上。高等院校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学生,学校的发展和提升更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能力发展。作为提高各类院校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培养大学生的国际化能力有助于逐步提高院校的学生素质,提升校内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从整体上带动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质量的发展也能相应推动教师教学质量的同步提升,这对高等院校提高办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培养大学生国际化能力是提高各类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对院校升级发展有着不可缺少的促进作用。
3.大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有助于提升个人学习水平,促进个人教育发展。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同的教育作用。对大学生而言,在接受了不同阶段的教育之后,个人的发展和能力培养便成为关键,主观能动的自我提升和学习便成为重点[7-10 ]。进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青少年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自我学习和提升的方法也越加丰富。正所谓“知之而后行之”,要发展和提升个人能力,首先就要多渠道、多方面了解信息,这离不开国际化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一定的国际化能力,学生才能掌握多方面了解信息的途径,以全球化视野思考问题,将自身发展与时代要求相结合,促进个人学习能力提升,个人素质不断发展。因此,大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个人教育,提高学生个人的素质和能力。
三、国际化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困境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在国际事务中有重要话语权,我国对教育国际化越加重视,对广大学生的国际化能力培养也越加重视。现如今,国内院校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的号召,积极建设高办学质量、高教学水平的院校,不断提升学校自身的国际化教学水平。但与此同时,国内院校在对大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也是大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所面临的困境。
1.国际化能力培养项目少、平台少。总体而言,各类院校在涉及大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方面的项目为数不多,对大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的平台尚为少数,对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主要以课堂理论讲解形式为主,缺乏实操项目和平台。这使得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知识理论真正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去,无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缺少對国际化能力的运用。
2.国际化能力培养项目资金缺乏,开展相关活动资金不足。对于培养学生国际化能力的项目,院校、国家资金支持较为薄弱,以致开展相关活动规模较小,无法形成全面提高学生国际化能力的效应,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停滞不前。
3.国际化能力培养方式单一,缺乏创新与活力。目前,各类院校培养学生国际化能力的形式以课堂教学和公派留学为主,主要是向学生介绍特定国家的文化,或是以交流访问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前往某一国家学习的机会[ 11,12 ]。总体而言,
这类活动形式以输入外来文化为主要特点,旨在了解某一特定文化。这使得文化交流趋于单向活动,缺少中华文化与他国文化的双向交流,导致学生国际化能力不足,培养方式也显得单一陈旧,缺乏形式创新与文化交流活力。
四、大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路径及对策
面对上述国际化能力培养困境,大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路径及对策相应有以下几点。
1.增加校企、专业对口合作项目。各类院校可吸引当地具有海外业务的企业与学校签订合作项目,为企业输送专业对口的学生人才。在校企合作项目中,学校可以就企业具体开展的业务进行了解,增设和企业业务有关的讲解课程,如“跨境电商英语”“商务英语”等类似的课程,让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培养企业运营所需要的国际化能力。而企业则可以以实习生、培训生等方式吸引学生到企业中去,以实际操作、真实管理的途径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能力水平,为自身发展储备人才资源。这一做法于学校而言,是为学生提供实际运用国际化能力的机会,让学生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去。于企业而言,这一做法为企业输送了专业对口的业务人才,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业务水平。增加校企合作项目有利于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实现双赢,既为培养学生国际化能力提供平台,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又为企业提升国际业务水平发挥作用。
2.吸引企业、政府及国家对国际化能力培养项目的资金支持。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大力支持教师团队带动学生积极策划与国际化能力培养有关的课题研究,从新角度、新思路开拓课题方向,争取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获取国家在高校科研方面的资金支持,从而丰富和深化国际化能力培养项目的研究,为大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奠定扎实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鼓励优秀学生前往企业或政府单位实习,为企业或政府单位提供人才资源,吸引当地企业或政府共同出资,设立对学生的资助或奖学金奖励,鼓励优秀学生参加国际化能力培养项目,或对国际化能力突出的学生给予嘉奖,从而加大对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的力度,增加对有关项目活动的资金支持。通过运用丰富理论与加强实践双管齐下的方法,学校可从多方组织或机构争取对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的资金支持。
3.丰富国际化能力培养方式,创新培养形式。在培养国际化能力的形式方面,学校可以多做创新,除了传统的学习他国文化,还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如何用另一种语言介绍本国文化,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现风采,实现文化的双向沟通,使得国际化能力的培养成为一个双向交流、形式多样的过程。在课堂讲解、多媒体展示等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学校可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另一门语言介绍中华文化,如介绍中国美食、传统艺术等。教师可通过分主题、分类别等形式,运用实物展示、场景模拟等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在国际化能力方面的储备,做到既有一定的文化输入,也能适度地文化输出,运用国际化视野和能力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这一做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为培养国家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做准备。
五、结语
国际化能力培养是当今教育领域的一大重要课题,国家的日益发展离不开国际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学校的教学提升离不开学生国际化能力的提高,个人的能力发展也离不开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积累。时代的发展推动着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长,我国正处于发展的稳步上升期,更需要具备全球视野、国际化能力的优秀人才。作为输送国家所需人才的坚实力量,高等院校必须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从时代要求、国家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做好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加强大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工作,为学生全面发展而努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做准备,为国家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3]彭雨.普通高校本科生国际化培养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6.
[4]蒋春燕.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背景下大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路径探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12):150-
156.
[5]王慧琳.“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生国际化素质提升研究[D].海南:海南大学,2019.
[6]徐瑞雪.“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模型建构及其培养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20.
[7]凃朝莲,钟亚华.大学生国际化程度的专业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武汉地区高校大学生的调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0(2):175-180.
[8]何志偉,李瑛洁,杨婷,等.地方高校大学生国际化能力的结构差异——基于扬州大学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6):28-29.
[9]卜霄艳.高校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路径探索——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海外实践项目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26(6):179-182+187.
[10]杨启光.国际化课程如何促进学生国际化能力的发展?——基于南澳大学GQ7内容的解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1):17-24.
[11]武畅,高海霞.新商科背景下大学生国际化能力提升的探索——以IQP项目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7):101-103.
[12]吴文婷.浙江省本科生国际化素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20.
Method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Internationalization Ability
LIANG Yu, PAN Hui-er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0, China)
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untries has become more frequent in the fields of economy, politics and culture, and 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dialogu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are increasing, which increases the demand for relevant professionals. Whether it is business negotiation or political dialogue, corporate cooperation or cultural exchange, the exchange activities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participation and cooperation of professionals. Taking a bird's-eye view o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 in China, it can be found that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are among the major trends. Therefo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ut emphasi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ternationalization ability. Meanwhile, improving Chinese students' internationalization ability has become a major task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refore, it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underst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formulate relevant training path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ternationaliz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