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师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主体。加强师德建设是高职院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是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职院校教师人生价值的内在需要,是塑造和维护教师队伍形象的现实需要。多元社会思潮、教育功利化倾向、内部治理体系不完善和不良社会风气使高职院校师德建设面临挑战。高职院校应当加强理论武装,克服功利化倾向,加快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坚持榜样化引领,抓好师德建设。
[关键词]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挑战与策略
[基金项目] 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三喻文化环境下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机制研究”(GXGZJG2017B016);
2019年度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高职思政课教学个性化理论与实践研究”(2019SZ021)
[作者简介] 徐福林(1981—),男,广西岑溪人,硕士,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师,中教一级职称,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6-0037-04 [收稿日期] 2021-01-1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广大教师是高职院校开展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创新创业和实现提质升级的最具活力的因素。在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不断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
高职院校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高职院校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师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主体,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主体、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的主体。因此,必须不断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以确保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得到贯彻落实,确保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方向。如果忽视了师德建设,教师就会被错误的思想观念、不良的社会风气侵蚀,在多元社会思潮冲击中迷失方向,在历史虚无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面前不知所措,甚至还会走向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反面。
(二)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教师是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关键力量。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教育教学活动目标的设定、过程的实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能基于教育教学任务设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有效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目标的实现。离开了师德这个根本,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就失去了道德根基,最终使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受到影响。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高尚师德和良好作风的教师能带给学生如沐春风的感受,让学生充满前行的力量。反之,则会误导学生,让学生在成长发展中迷失自我,使学生失去动力,走向消极和错误的人生。
(三)实现高职院校教师人生价值的内在需要
以知识与技能报效国家,服务于社会发展,进而实现人生价值,是高职院校教师的人生追求。人生价值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就高职院校教师而言,高职院校就是他们的人生舞台,他们将在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关注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和道德品质,是基于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而开展的素质提升过程,也是教师提升自我的过程。高尚的师德为高职院校教師攻克教学难题、科研难题和开拓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局面提供精神支撑,为高职院校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提供道德伦理基础,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对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四)塑造和维护教师队伍良好形象的现实需要
长期以来,广大高职院校教师立足岗位,锐意创新、扎实工作,潜心教书育人;深入行业企业,积极服务于社会;关爱学生,献身职业教育,赢得了良好的职业声誉,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一些高职院校教师精神懈怠,教育教学应付敷衍,学风、教风不实,损坏了教师队伍的良好形象。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是基于高职院校办学实际而开展的实践活动,强调先进理论武装、先进文化涵养和高尚道德引领,是塑造教师灵魂的过程。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有助于提高教师师德修养,促进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坚守从教初心,有助于教师改进学风、教风,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方式和方法,促进教育教学创新。只有不断加强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建设,才能更好地塑造和维护教师队伍形象,为高职院校教师赢得更高的社会声誉。
二、高职院校师德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多元社会思潮冲击教师思想观念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主体是广大教师。师德建设的相关内容、形式、制度、机制等必须通过广大教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社会思潮“以动态形式反映一定阶级、阶层或不同社会群体的理想、愿望、利益、要求”,在传播中对社会大众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介的发展,多元社会思潮借助不同媒介广泛传播,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高职院校教师扮演多重社会角色,在多领域形成多方面社会关系,与社会保持着密切联系,并不能置身于多元社会思潮之外。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追求等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使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受到明显阻力。
(二)教育功利化倾向干扰师德建设
教育功利化倾向背离教育本质,只顾眼前利益、局部收益而轻视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具有片面性等特征,异化了学校改革发展思维[3]。师德建设是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而在教育功利化倾向干扰下,出现教师业务培训多而师德培训少,教学考核抓得紧而师德考核抓得松,教学、科研、绩效分配等制度机制趋于完善而师德建设制度机制尚待完善,课程、专业、教师入职等标准逐渐成体系而师德相关指标体系有待建立完善等现象。在评价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成果和评价教师成长等方面都容易忽视师德因素。
(三)治理体系不完善削弱师德建设机制效能
治理体系是“高职院校作为机构运行的制度载体和机制保障”,支撑着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形成,影响着高职院校的运行与发展[4]。建设现代治理体系是高职院校治理的重要内容。但在多方面因素影响下,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尚有不完善之处,在外部合作关系、多主体及主体利益关系、内部分配关系和内部机构关系等方面需进一步理顺,教育教学、日常管理、教师发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制度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而是与教学、科研、培训、社会服务、日常管理、绩效分配等方面紧密相关,需要多个部门多方面共同配合协作实施。由于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的不完善,相关部门配合沟通不够,相关制度衔接欠缺,影响了师德建设相关制度和机制作用的发挥。
(四)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师德建设氛围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虽以高职院校为主角,却始终与社会环境、社会氛围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前,由于传统因素和社会转型带来的利益关系调整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不良社会风气蔓延,给社会带来了极大危害,也深深影响着社会大众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高职院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难以避免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影响高职院校师德建设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
三、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策略分析
(一)加强理论武装,应对社会思潮冲击
首先,抓好高职院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是高职院校教师加强先进理论武装的重要表现形式。高职院校加强师德建设要抓好教师政治理论学习,以先进理论武装广大教师头脑,使广大教师站稳马克思主义立场,坚定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始终站在人民的一面,坚决反对一切不良社会思潮。高职院校抓政治理论学习,要坚持把集中学和自主学结合起来,把线上学与线下学结合起来,把相关部门组织学、党员干部带头学和教师主动学结合起来,切实通过政治理论学习促进师德建设。
其次,抓好先进道德理论武装。高职院校在抓好教师政治理论学习促进师德建设的同时,要以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論武装广大教师,对广大教师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使广大教师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道德的弘扬者,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只有加强先进道德理论武装,才能更好地帮助广大教师拨开多元社会思潮的迷雾,抵御道德虚无主义、道德无用论、道德万能论的干扰,有效应对传统道德糟粕和资本主义道德的侵蚀。
(二)克服功利性倾向,理直气壮抓师德建设
首先,克服功利性倾向,加强师德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5]。师德建设对高职院校生存发展具有极端重要性。高职院校要克服功利性倾向,理直气壮抓师德建设,把师德建设作为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规划中明确师德建设主体、目标、责任等,为各相关主体推进师德建设提供指导,确保各项工作始终贯穿师德建设。只有顶层设计克服功利性倾向,突出师德建设的重要地位,才不会导致出现过于强调业务而忽视师德建设的现象。
其次,克服功利性倾向,压实二级单位责任。高职院校二级单位要克服功利性倾向,正确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担起师德建设重任,关注教师思想状况,关注教师师德修养的提升,避免出现重教师能力而轻思想政治素质、重教学或行政业务而轻师德建设的现象。
再次,克服功利性倾向,引导企业参与师德建设。与企业联系密切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随着高职院校不断推进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人员、大师工匠等走上讲台,成为不同课程的兼课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参与高职院校相关事务,与广大师生形成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克服功利性倾向,积极借助校企合作关系积极引导相关企业成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力量。一方面要引导企业对任教人员把好第一道关,把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作为选派的首要条件,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的教育法规和职业道德、心理学等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师德修养。另一方面,相关企业要对在本单位实践的高职院校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建立师德教育档案,确保高职院校校内校外师德教育的连续性。
(三)完善内部治理体系,释放师德制度机制效能
首先,着眼内部治理,加快完善师德制度体系。高职院校治理体系是相关治理能力赖以形成的基础与保障,失去治理体系的支撑,就谈不上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提升[6]。师德建设制度体系是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要释放师德建设制度机制效能,首要便是加快完善师德制度体系。只有建立完善的师德制度体系,才能使师德建设相关制度相互衔接、相互配合,产生最大效用。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融入行业企业元素、地域历史文化元素,体现行业特色、地域特色、办学特色,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师德制度体系。同时,要注意在师德制度中融入新时代元素,使师德制度紧跟新时代,切合新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责任与使命。
其次,以师德评价为核心,加快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教师评价是高校教师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不仅是教学质量和教师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对高校治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7]。高职院校加强师德建设,就要加快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既要有师德考核评价,也要有教学业务评价。要注意把师德评价融入教学评价体系,把师德评价贯穿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教学部门评价、干部评价等,引导教师时时处处警醒自身,以良好的师德师风要求自己。这有利于把师德建设与教师发展联结起来,有利于把师德制度与教学管理制度联结起来,有利于借助制度和机制互动推动师德建设,使师德制度和机制效能不断得到释放。
再次,以师德养成为核心,加快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体系。一方面,要基于教师成长发展需求和师德调研设计师德专项培训,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进行差异化师德培训,要注意内容、培训形式、主办者、载体、时长等方面的差异,千篇一律的师德培训终将会被淘汰。另一方面,要在教育教学能力业务培训中融入师德内容,促进业务与师德相长,以师德引领业务。同时,还要加快构建师德建设标准,如师德师风标准、师德标兵标准、师德模范标准等系列标准,引导教师以师德标准要求自己,引导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提升师德修养。
(四)坚持榜样引领,营造师德建设良好氛围
首先,坚持教师榜样引领,营造良好氛围。在各类学校办学过程中,涌现了许许多多教师的榜样。要坚持教师榜样引领,对工作业绩突出、师德师风优良的高职院校教师进行表彰和宣传,发挥教师榜样的引领作用,带动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同时,也应对其他各类的教师榜样进行宣传,以便营造更加浓厚的师德建设氛围。注意发挥不同媒介和宣传教育机制作用,通过多渠道、多方式以教师榜样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师德激励广大教师建功新时代。
其次,坚持道德模范引领,营造良好氛围。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道德模范具有感召力和影响力,反映了高于普通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准,得到群众广泛认可,能引领道德风尚。因此,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涌现的道德模范,坚持以道德模范引领社会风尚,在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的过程中教育社会大众,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再次,坚持时代先锋引领,营造良好氛围。时代先锋具有强烈的人民情怀、家国情怀和崇高的道德,与时代同行,积极奉献社会,是各领域的先进分子,同时也是时代的引领者。在宣传好教师榜样和道德模范的同时,要多渠道大力宣传时代先锋,营造重精神、重践履、讲奉献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广大高职院校教师立足岗位奉献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2020-11-03)[2020-11-2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11/03/c_1126693293.htm
[2]鄧卓明.社会思潮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崔保师,邓友超,万作芳,等.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J].教育研究,2020,41(8):4-17.
[4]唐智彬,方颖军.论当前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路径[J].职教论坛,2020(2):24-30.
[5]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1).
[6]孙长坪.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之维:治理体系+运行机制[J].现代教育管理,2019(12):87-92.
[7]陈春莲,唐忠.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基于“五维一体”发展性评价的改革思路[J].中国高校科技,2020(10):29-32.
Analysis on the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of Teachers' Ethics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XU Fu-l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Department, Guangxi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Nanning, Guangxi 530007, China)
Abstract: Teachers are the key subjects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arry ou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thic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adhere to the direction of socialist education,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 inherent need for realizing the life value of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a realistic need for shaping and maintaining the image of teachers. The pluralistic social trends of thoughts, the educational utilitarian tendency, the imperfect inter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the bad social atmosphere all af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thic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armament, overcome the utilitarianism tendency, accelera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system, adhere to the guidance of examples, and do a good job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thic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thics;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