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静,胡蕾,章淑媛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南京妇幼保健院)急诊科,江苏南京 210000
静脉留置针输液是临床上一种较好的有创治疗方法。 目前,静脉留置针在医院儿童患者的治疗中已普遍应用。 然而,一旦患儿输液后离开医院门诊,便不在工作人员的有效护理范围内,留置针完全处于居家状态,相关的延续护理则完全取决于患儿本身及其家属[1]。2015 年10 月,该院输液中心开展了“一日门诊患儿静脉留置针”项目,在门急诊实施小儿静脉留置针居家携带,由于门诊输液患儿的活动范围较大,缺乏全程的安全监护和护理指导, 因此留置针带管回家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管腔堵塞、感染、压疮、外渗等,导致留置针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3]。 患儿居家后一旦发生留置针脱出、堵塞等情况,必然会产生静脉炎、感染等症状,有效解决和应对这一难题是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该文通过2017 年1—12 月在该院接受静脉留置针的300 例患儿,展开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方便选取儿科门诊输液中使用小儿静脉留置针患儿300 例纳入研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中,男 80 例,女 70 例;年龄 0.2~7 岁,平均(3.6±0.8)岁;穿刺部位有头皮静脉、上肢静脉、下肢静脉,例数分别为80 例、40 例、30 例。 实验组中,男 78 例,女 72 例;年龄0.2~6 岁,平均(3.1±0.5)岁;穿刺部位有头皮静脉、上肢静脉、下肢静脉,例数分别为 81 例、38 例、31 例。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次研究涉及的所有患儿及其家属都具有知情权,且自愿签订同意书,该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1 对照组 应用常规护理:向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含置入留置针后的注意事项、并发症处理与预防、意外脱针处理等方法,并细心回答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在留置针期间一旦出现静脉炎,即刻拔出,并采用50%硫酸镁湿敷留置针孔;若出现输液不顺,则需要仔细检查血管,若出现血管痉挛需及时采用热水袋热敷等;注意观察留置针管的时间,加强防护,对已经出现外渗或者静脉炎等不良事件者及时进行对症处理等。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验组患儿应用延续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延续护理小组,护理小组成员由临床经验丰富护理人员组成, 入组后对护理人员进行全方面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沟通能力、 操作技能等。 (2)制定延续护理目标,①小儿是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在护理过程中不仅要向患儿提供护理服务,更要做好患儿家属的护理工作, 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沟通渠道,与患儿家属之间建立良好感情,积极与其交流,及时将患儿状况告知其家属,减少医护纠纷发生概率;②患儿在入院后,对其进行详细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同时将印有护理人员、医生联系方式的健康卡发放到患儿家属手中, 耐心回答患儿家属提出问题; ③在患儿出院前做好评估, 同时进行宣教,宣教内容主要以居家注意事项为主,使患儿家属多掌握一些护理技巧,保证患儿居家安全性。 (3)延续护理的实施,①为患儿建立健康档案,档案中详细包括患儿姓名、别名、家庭住址、父母电话等信息,并由专人保管;②在患儿出院3 d 后以电话方式进行随访,询问患儿静脉留置针等状况,并耐心回答患儿家属提出问题,予以针对性意见; ③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可增加随访次数、时间,必要时予以上门访问。
比较各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 (自制护理质量调查问卷,让患儿家长从服务态度、基础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这4 个维度评价护理工作开展情况, 满分为100 分,85 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4 分为满意,59 分以下为不满意。 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 比较各组患儿留置针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各组患儿静脉留置针时间。
数据均使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儿家长的总满意率为96.7%,对照组患儿家长则为8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比较[n(%)]
实验组患儿的渗漏、堵管、脱管、红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留置针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对照组患儿静脉留置针时间为(2.0±0.7)d,实验组患儿静脉留置针时间为(3.9±0.9)d,二者数据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09,P<0.05)。
静脉留置针最早出现在1962 年,其作用主要是减轻患儿对打针的恐惧心理, 进而对患儿开展静脉输液治疗, 现今已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操作技术逐渐取代传统钢针[4-6]。 静脉留置针具有血管刺激小、留置时间长、使用治疗药物方便等优势特点,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儿对高度重复的静脉穿刺而产生的疼痛感和对打针的恐惧心理,还可避免患儿家长们的焦躁心情,对临床用药和急、危重患儿的抢救用药等都是十分有利。 现今,随着临床上患儿数量的不断增长,静脉留置针的有效推广和使用成为目前诸多学者的研究热点,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和儿童的舒适度也成为护理工作人员和家长们最为关注的问题[7]。 特别是对于一些年龄很小的患儿患儿来说, 静脉留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儿的家庭经济和自身身体压力。 实际临床中,一般对静脉留置的时间通常保持在3~5 d。 然而,在临床上由于静脉留置操作不当,使得患者产生液体渗漏、静脉炎、血肿等现象[8-9]。 为了有效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学者们逐渐引入了延续性护理。 延续性护理是目前临床门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护理方式, 它可以通过一系列行动设计来保障患者在各类场所都能够受到照顾和护理,且具有一定的护理连续性。 美国老年病协会对它的定义是, 确保患者转移于不同场所而接受护理服务的连续性或协调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护理方式, 有效降低和预防患儿的病情产生恶化[10-12]。 延续性护理不单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 也包括经由医院制定的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性随访和指导,同时也重点提倡家庭护理和强化宣传教育[13]。
该文通过对儿科门诊输液中使用静脉留置针的300 例患儿实施分组研究,并比较各组患儿的异常情况发生频率和平均留置时间来探讨留置针居家携带的延续性护理效果。 在患儿的临床护理中,患儿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作用不容忽视。 事实上,多数家长对患儿的护理存在一定误区, 包括在护理患儿的过程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对孩子的溺爱心理, 护理知识的相对缺乏。 由此不难判断,对患儿家属的健康护理教育工作急需加强, 让家属可以接受的同时使其拥有一些的护理知识和操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诸多研究证实, 应用延续性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儿童患者的留置针意外情况发生频率。高玉兰等[14]的研究显示, 应用延续性护理的实验组患儿的静脉炎发生情况、穿刺侧肢的疼痛程度以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等相关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另有研究表明[13],开展延续性护理后的观察组患儿静脉炎的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级静脉炎生率相近。 同时,观察组静脉炎患儿的症状相对比对照组较轻、 疼痛时间较短(P<0.05),进一步证明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渗血、堵管等并发症发生次数明显减少。 说明延续性护理确实可以增加门诊静脉留置针患儿的满意度,改善留置针的使用时长,有效降低并发症。 王云巧等[14]在观察延续性护理在提高儿科服务满意度的效果时发现, 在对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后加以延续性护理服务,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从常规护理的97.4%提高到了98.8%,证实了延续性护理是提高儿科服务满意度的一项关键举措。 该次研究涉及患儿300 例,通过对比常规护理与延续性护理患儿情况可知, 实施延续性护理后患儿渗漏、堵管、脱管以及红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静脉留置针时间由对照组的2 d延长至3.9 d。 该次研究结果与高玉兰等[12]、王云巧等[14]的相关结果基本一致。 同时该文采用静脉留置针延续性护理后, 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由86.7%提高到96.7%;与相关文献报道[14]中的基本一致,有效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有利于待患儿回归家庭后的持续远程监护与指导居家过程中的安全性。应培养患儿及家属参与到留置针居家携带的延续性护理管理中,可有效保证留置针家庭护理的安全性,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得患儿和家属对护理效果更为满意。 延续性护理的临床应用能够有利于提升医院门急诊患儿静脉留置针家庭使用的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