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倩,鲁作华,韩书光,赵晓静,刘兴晖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135
2015年,全球据估计有4.15亿糖尿病患者,到2040年预测数量将上升至6.42亿[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已非常普遍,其带来的严重危害一直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有糖尿病肾病(DK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维生素D的缺乏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在各年龄段、不同性别人群中都很常见[2-3]。有研究表明,低维生素D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微血管病变风险增加有关[4-5]。糖尿病病程、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糖基化终末产物、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等均可影响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维生素D可能参与其中[6]。维生素D在肝经25-羟化酶的作用转变为25-羟维生素D[25(OH)D],它是维生素D的主要循环代谢物,准确地反映了体内维生素D水平[2]。国内关于比较T2DM各并发症中维生素D水平的研究仅停留在患1种并发症的患者,而往往许多患者合并两种甚至3种并发症,本研究旨在观察维生素D在合并多种不同类型T2DM微血管并发症患者中水平的差异,探讨其与血糖控制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给临床预防性治疗提供参考。
1.1一般资料 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内分泌科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T2DM患者共400例纳入研究,男248例、女152例,年龄21~89岁,中位年龄62.5岁。其中,无并发症的T2DM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有并发症者320例作为并发症组。并发症组中仅合并DPN(P)、合并DPN和DR(PR)、合并DPN和DKD(PK)以及合并DPN、DR、DKD 3种并发症(PRK)患者各80例。由于仅合并DR、仅合并DKD以及合并DR和DKD的患者例数不足,故没有纳入研究。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肿瘤、血液透析、大血管病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
1.2仪器与试剂 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肌酐[用于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胱抑素C(CysC)的检测采用雅培CA16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采用TOSOH HLC-723G8型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25(OH)D的检测采用罗氏Cobas e 601型全自动电发光免疫分析仪;空腹胰岛素(Ins)的检测采用全自动磁微粒化学发光分析仪A2000Plus。检测试剂均为仪器配套试剂。
1.3方法 所有患者均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5 mL于BD促凝管中,2 h内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用于检测25(OH)D、HDL-C、TG和Ins,检测步骤遵循试剂说明书进行;同时采集静脉血4 mL于BD肝素锂抗凝管中,用于HbA1c的检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计算公式:HOMA-IR=Ins×FBG/22.5。将并发症组患者按空腹血清25(OH)D水平进行分组,以25(OH)D水平的四分位数为分界点分为4组:A组,<25.29 μmol/L;B组,25.29~<35.24 μmol/L;C组,35.24~47.08 μmol/L;D组,>47.08 μmol/L。
2.15组T2DM患者各指标的比较 各组间比较,25(OH)D、TG、CysC、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FBG、HDL-C、HOMA-IR、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对照组、P组、PR组和PK组这4组间25(OH)D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组、PK组、PR组25(OH)D水平均高于PR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K组、PRK组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组和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组和PRK组间Cys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PRK组T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P组的年龄均低于PK组、PR组和PR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P组间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5组T2DM患者各指标的比较
2.2按维生素D水平进行分组比较 4组间HbA1c、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eGFR、FBG、HDL-C、CysC、HOMA-IR水平及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进一步两两比较,仅A组与D组间HbA1c和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HbA1c和T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5(OH)D水平分组中各检测指标及年龄、性别构成的比较
组别nHDL-C(x±s,mmol/L)CysC(x±s,mg/L)HOMA-IR(x±s)年龄(x±s,岁)男/女(n/n)A组801.01±0.321.39±0.274.86±5.2764.65±10.5558/22B组801.06±0.281.39±0.325.07±2.9962.75±10.3632/48C组801.07±0.361.18±0.214.10±3.0162.55±11.8553/27D组801.08±0.291.21±0.363.79±3.0065.42±8.9053/27F/χ20.8791.4941.8531.3886.194P0.4520.2160.1370.2460.103
2.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选取25(OH)D、TG、CysC和HbA1c这4项可能与T2DM并发症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按25(OH)D水平分组为A组和B组的T2DM患者合并3种并发症的风险分别是D组的3.60和2.5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是T2DM患者合并DPN与DKD以及合并DPN、DR、DKD 3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T2DM患者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续表3 T2DM患者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05-2015年,由糖尿病造成的经济负担为5 577亿美元,其中80%的花费用于并发症治疗[7],并发症的提前预防和及时治疗已迫在眉睫。低维生素D水平可能为T2DM的一个危险因素[8]。维生素D的生物学效应是由其受体介导的,维生素D受体(VDR)存在于大多数组织和器官中,与多种疾病有关,如免疫系统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3,9-11],因此其骨骼外效应也可能与糖尿病不同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关联。本研究对维生素D在不同T2DM微血管并发症中的水平差异进行了分析,证明了低水平维生素D是T2DM患者同时合并3种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维生素D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联系,在人类和动物模型中被广泛研究。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芬兰进行的针对9 795例50~75岁T2DM患者的大型研究表明,低血清25(OH)D水平与T2DM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5]。WANG等[12]对DKD大鼠的动物研究表明,25(OH)D治疗能有效地抑制高血糖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并降低DKD大鼠的清蛋白排泄,从而抑制DKD的发展。JUNG等[13]的研究证实,维生素D缺乏[25(OH)D<10 ng/mL]与女性DKD的患病率显著增加以及男性DPN的患病率增加有关。本研究中,对照组和P组的年龄均低于PR组、PK组和PRK组,年龄越大的T2DM患者合并多种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越大。上海市新华医院的一项研究将1 461例T2DM患者按年龄分组并分析了维生素D与DPN之间的关系,发现65岁以上患者的低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DPN有关,血清维生素D被认为是该人群DPN的预测因子[14]。不同微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不完全一致。
一项针对T2DM患者维生素D状况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25(OH)D<20 ng/mL]组与未缺乏组比较,TG、HDL-C水平无明显差异,低维生素D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无明显关联[9]。本研究将并发症组患者根据25(OH)D四分位数水平进行划分,发现各组间eGFR、HDL-C、CycC和HOMA-I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表明,胰岛β细胞中存在维生素D受体,维生素D水平影响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15-17],而本研究并未发现维生素D水平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关联。一项研究显示,T2DM 3~4期慢性肾病患者25(OH)D与HbA1c水平呈负相关[18],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高低与T2DM微血管并发症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有相关性,因为维生素D可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和调节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减轻全身炎症,改善糖耐量和维持葡萄糖稳态[19]。本研究的T2DM微血管并发症患者中,仅发现HbA1c和TG水平在25(OH)D水平最低组(A组)与最高组(D组)间有明显差异。
维生素D在DKD中的作用也被广泛报道,体外动物实验证明维生素D及其受体可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来调节血管紧张素原的表达和足细胞凋亡,从而抑制DKD的发展[20]。维生素D还可通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而起到对DKD的肾脏保护作用,防止肾纤维化形成和肾细胞凋亡等[11-21],还可有效抑制高血糖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12],从而抑制DKD的发展。但是本研究并未发现维生素D的降低是DKD的危险因素,国内有研究认为血清25(OH)D水平降低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DKD患病率较高显著相关,结果的不一致可能与研究对象的年龄分布有关[22]。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2DM患者中25(OH)D水平较低者合并3种并发症的风险较高。CysC是一种与GFR高度相关的内源性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24],本研究也表明,CysC是T2DM患者合并DPN和DKD及合并DPN、DR、DKD 3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低维生素D水平的T2DM微血管并发症患者的血糖控制不理想。低水平维生素D是T2DM患者同时合并3种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可以提前干预治疗,延缓微血管并发症的进展。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由于仅合并DR或者仅合并DKD,以及合并DR和DKD的患者例数不足,因此未将这些类别的患者纳入研究,导致分组的覆盖面不完整。其次,未对患者治疗方案进行分析,不同并发症的治疗不尽相同,可能对分析结果造成一定影响。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扩大分组覆盖面,将各种影响因素充分体现出来,并考虑到季节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