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伟伟
(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关节病科 郑州450052)
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儿科常见的骨折类型,若复位不及时可导致关节僵硬、肘部畸形。随着骨科康复的兴起,多数学者认为肱骨髁上骨折增加康复训练能够提高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但部分患儿对康复训练的依从性较差,导致肘关节功能恢复欠佳[1]。游戏式功能锻炼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指导患儿康复功能锻炼,可显著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依从性[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游戏式功能锻炼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康复训练依从性、肘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8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3~9岁,平均(6.34±2.13)岁;病程3~7 d,平均(5.56±1.78)d。研究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4~11岁,平均(6.72±2.25)岁;病程4~8 d,平均(5.67±1.50)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儿经CT检查诊断为肱骨髁上骨折,且术后复位良好,排除合并病理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及智力障碍的患儿。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知情。
1.2 康复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常规功能锻炼康复。复位后即日起指导患儿伸指握拳运动,第2周指导肩关节运动及腕关节伸屈运动,第3~4周巩固指导伸指握拳、肩关节运动及腕关节伸屈运动,第5~6周可去除外固定,指导前臂旋转运动及肘关节屈伸运动,均为3次/d,20 min/次。干预时间为2个月。
1.2.2 研究组 行游戏式功能锻炼康复。(1)选取小儿骨科护士4名建立游戏式功能锻炼干预小组,组织开展游戏式功能锻炼理论、护理要点的学习,购置相关游戏性功能锻炼器具。(2)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据患儿情况开展功能锻炼干预。第1周叮嘱患儿患肢平放于软垫上,保持手掌向上,于患儿手腕部放置趣味性玩具,鼓励患儿用手指触及玩具并保持手掌向上20 s后休息20 s;通过捏橡皮圈、拧螺丝、猜拳、拍手掌等游戏增加手指锻炼趣味性。第2周组织患儿锻炼自行设计的肩关节操,开展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等训练,锻炼过程中配以轻快的背景音乐,3次/d,20 min/次。第3~4周叮嘱患儿采用磨砂板行肩关节后伸、前屈、外展运动锻炼,3次/d,20 min/次;同时组织开展“老鹰抓小鸡”游戏活动,提高患儿锻炼参与性。第5~6周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增强患肢肌力,组织患儿开展丢手绢游戏活动,引导患儿将地上的手绢捡起后投掷到远处;组织患儿开展爬肩梯游戏活动,缓解患儿患肢肩关节活动受限;组织患儿开展采蘑菇游戏活动,鼓励患儿背上布制小背篓,用患肢将地上的乒乓球放入小背篓中;根据患儿恢复情况适当开展乒乓球、羽毛球等趣味性体育项目活动;加强患儿刷牙洗脸、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动作锻炼,鼓励家属共同参与患儿康复训练过程,引导患儿积极分享自身感受,及时关注患儿训练状态及功能恢复情况,对性格内向的患儿应重点关注并给予积极鼓励。干预时间为2个月。
1.3 观察指标(1)依从度。完全依从:日锻炼时间>目标时间的90%;较为依从:日锻炼时间为目标时间的71%~90%;部分依从:日锻炼时间为目标时间的70%~80%;不依从:日锻炼时间<目标时间的70%。总依从度=(完全依从例数+较为依从例数)/总例数×100%。(2)肘关节功能。选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量表(Mayo)评价,满分100分,其中关节稳定性0~10分、关节疼痛0~45分、日常生活能力0~25分、运动能力0~20分。(3)生活质量。选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从生理功能、情感角色、社会功能、总体健康4个维度评价,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锻炼依从度对比 研究组功能锻炼总依从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锻炼依从度对比[例(%)]
2.2 两组Mayo评分对比 研究组干预后关节稳定性、关节疼痛、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Mayo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Mayo评分对比(分,±s)
组别 n 关节稳定性 关节疼痛 日常生活能力 运动能力对照组研究组42 42 t P 8.16±0.93 8.73±0.84 2.948 0.004 37.92±2.83 42.73±3.47 5.685 0.000 19.05±3.42 24.83±2.41 8.953 0.000 14.38±2.56 18.75±2.91 7.307 0.000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干预后两组患儿SF-36量表的生理功能、情感角色、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s)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总体健康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研究组组别 n 生理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 情感角色干预前 干预后 社会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42 42 t P 54.83±5.92 56.74±5.40 1.545 0.126 62.89±6.37*68.95±7.30*4.054 0.000 54.61±4.39 53.28±4.05 1.443 0.153 65.93±5.37*72.84±5.48*5.837 0.000 39.42±5.04 41.74±6.45 1.837 0.070 43.86±4.21*49.82±4.27*6.441 0.000 56.60±6.92 58.74±7.36 1.373 0.174 65.81±7.49*73.42±8.53*4.345 0.000
肱骨髁上骨折系发生于肱骨远端髁上方的骨折,因儿童肢体功能未发育完全、运动协调能力较低,肱骨髁上骨折发生率较高。肱骨髁上骨折解剖部位较特殊,若复位不及时可引起肘内翻畸形、缺血性肌挛缩等功能障碍[3]。早期开展功能锻炼有利于加速肱骨髁上骨折愈合,避免肌肉萎缩,促进患肢功能恢复,但因关节疼痛刺激及患儿理解能力有限,加上临床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案形式单一、趣味性低,难以有效调动患儿康复功能训练的积极性,其功能锻炼依从度和自我效能水平较低,最终影响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4]。
游戏式功能锻炼将游戏有机融入康复锻炼中,可使原本枯燥无趣的功能锻炼变得趣味十足。在游戏式功能锻炼中,通过开展肩关节操、丢手绢、采蘑菇等游戏活动可激发患儿对康复锻炼的兴趣,帮助患儿掌握多种康复锻炼方法,提高患儿康复锻炼积极性,保障康复锻炼的质量。同时游戏式功能锻炼可舒缓患儿心情,及时排解患儿因关节功能障碍导致的抑郁情绪,提高患儿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此外,在游戏式功能锻炼中加强日常生活行为能力训练,可增强患儿自我效能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功能锻炼依从度高于对照组,表明游戏式功能锻炼应用于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能显著提高其功能锻炼依从度。
Mayo量表可从关节稳定性、关节疼痛、活动能力、活动范围等维度评价患儿肘关节功能康复情况,评分越高表明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越好。本研究中,研究组关节稳定性、关节疼痛、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游戏式功能锻炼应用于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能显著改善其肘关节功能。这是由于游戏式功能锻炼可增强患儿肩关节后伸、前屈、外展运动训练,有效提高关节稳定性、活动能力;同时激发患儿对康复功能锻炼的积极性后可有效提高活动量,激活运动神经中枢,改善骨折处关节血液供应,促进关节组织恢复,有效缓解关节疼痛。
本研究中,干预后两组患儿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表明游戏式功能锻炼应用于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能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游戏式功能锻炼提倡在游戏中锻炼、在锻炼中游戏,可充分调动患儿康复锻炼积极性,改善肘关节功能,提高生理功能;通过在游戏中锻炼,有利于排解患儿因躯体功能障碍导致的抑郁情绪,改善情感角色;组织患儿间共同游戏,可增进患儿与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改善其社会功能[5~6];加强对穿衣吃饭等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鼓励患儿家属积极协助,可保证患儿正常生活质量,改善其总体健康。综上所述,游戏式功能锻炼能够显著提高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功能锻炼依从度,改善肘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