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下原镇下原初级中学 许波琴
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追问更是效果明显,它能够催动学生进一步思考,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剖析。由此,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追问这一资源,催动学生更进一步地思考、探究,增强学生学习的广度与深度,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高效。
数学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过程,有效的数学课堂并不是教师教了多少,而是学生自己学了多少。教师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而很多时候,学生思考得不够深入,也会满足于表面的一些浅显的成就,这样的学习模式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越来越低。此时就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可以在学生思考的表层处进行适当的追问,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在这一数学案例中,教师在学生思考的表层处进行一定的追问,有效打开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恰当的追问能够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深化学习思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具体学习内容,设计一些一题多解问题,在学生思考不全面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追问,让学生可以多角度、全方面地思考问题,这样不仅有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能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一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分别为5厘米和12厘米,现在要以它的斜边为边长做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很多学生直接利用勾股定理的知识得出结果为52+122=169(平方厘米)。显然,学生思考得不够全面,想当然地认为12厘米是其中的一条直角边长。于是,教师适时追问:这个问题就只有这一种结果吗?学生在教师的追问下继续思考,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很快便想到这一问题中并没有明确给出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度,所以题目中的12厘米不一定指的是直角边长度,也可能表示的是斜边长度,所以又得出另一种结果:正方形的面积为12×12=144(平方厘米)。学生也从这一问题的解决中,意识到思考问题要更加全面、严谨一些。
在这一数学案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追问,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很多时候,这些错误都是源于思考得不透彻,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学习错误点处进行合理的追问,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探寻出正确的解题思路,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教师在课堂中,根据学习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20=?30=?40=?学生很快给出答案,这几个式子的结果都是“1”。此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规律:所有数的0次方都是1。很明显,学生出错了,这时,教师追问:所有数的结果都一样吗?0的0次方呢?学生在教师的追问下继续思考,发现0的0次方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并不是任何一个数的0次方都等于1。于是学生重新整合自己的认知,了解到除0以外的所有数的0次方的结果都为1。学生从中加深了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记忆,提升了学习效率。
上述案例,教师恰当的追问有效打开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反思,从中意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不能想当然,而要掌握知识的本质内涵。
总之,追问的作用不容小觑,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提升学习能力,让数学课堂学习更加高效。在今后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一教学方式,催动学生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