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反思:从“设计之都”看当下的设计政策

2021-06-20 15:12王星星
创意设计源 2021年2期
关键词:回顾反思

摘 要 无论是世界设计组织命名的“世界设计之都”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授予的“设计之都”称号,这些城市本身就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伴随世界经济的发展,不同城市的产业模式与分工也会遭遇冲击乃至重组。在这一背景下,通过设计政策打造新的产业模式、构建新的城市及国家形象显得至关重要。从当下的“设计之都”的评选,可以看到不同城市设计政策制定的社会转型的背景、设计政策的宏观勾画等特点及设计政策对跨媒域合作、传统与现代结合、设计与生活相融合等方面的强调。纵观当下的设计政策,需要在宏观勾画与微观设计的协作、“显性”设计政策与“隐形”设计政策的结合、对内与对外的兼顾等方面做出反思。

关键词 设计之都;设计政策;回顾;反思

引用本文格式 王星星.回顾与反思:从“设计之都”看当下的设计政策[J].創意设计源,2021(2):54-57.

Review and Reflection: On the Current Design Poli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ity of Design"

WANG XINGxing

Abstract Whether it is the"The Word Design Capital" named by the World Design Organization or "The City of Design"awarded by the UNESCO global creative cities network,These cities have a long history and cultur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y, the industrial mode and division of labor in different cities will also encounter impact and even reorganization.In this contex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reate a new industrial model, build a new city and national image through the design policy.From the current“The City of Design” selection, we can see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different urban design policies, and the macro planning of design policies, and the emphasis of design policies on cross media cooper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design and life.Looking at the current design policy, we should also reflect 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macro planning and micro design, the combination of "explicit" design policy and "invisible" design policy, and the consider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design.

Key Words The City of Design;design policy;review;reflection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家设计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ZD10)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制定了自己的文化产业政策,而设计政策正是文化产业政策中的重要一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为国家、城市带来的多种弊病也让各国政府相关部门对已有的产业政策作出反思。追求产业的多元化以及让设计创意融入市民生活、参与社会治理显得至关重要。回顾当下的“设计之都”的命名,其围绕“设计”所拓展出的设计思维、设计理念、设计参与、设计价值等亦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一、关于“设计之都”

目前的“设计之都”称号包含两类,一为世界设计组织(WDO)评选及公布的“世界设计之都”(The Word Design Capital)称号的城市,另一类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的城市被授予的称号之一,即“设计之都”(City of Design)。入选两种设计之都称号的城市,其政府或相关组织都有出台相应的设计及文化产业政策。

“世界设计之都”为两年一度的称号。颁发该称号的世界设计组织前身为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成立于 1957 年,是一个旨在推动世界工业设计行业发展的世界性的非政府组织。世界设计组织倡导工业设计驱动创新,创造更美好的世界,吸引 150 多个成员组织参与协作开展国际项目,其项目如世界设计之都、世界工业设计日、世界设计会谈、世界设计影响大奖等①。目前获得“世界设计之都”称号的城市及其相关的设计政策如表 1 所示。

目前已经获选的“世界设计之都”称号的城市在设计政策的制定内容方面概括为以下几点。(1)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共同参与,包括政府、企业、社团、个人等。(2)设计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操作项目的多元性,如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并行,展览、演出、学术会议的举办,博物馆、美术馆、剧团等物理空间的建设等。(3)强调传统地域与城市风貌中凸显的设计精神、理念与现代城市建设的融合。(4)强调让设计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既要有设计的“艺术化”,也要有设计的“生活化”,设计参与城市治理即是如此。(5)其设计政策的制定都立足于当下,是对城市发展现状进行反思后制定的政策,是工业城市向现代城市、甚至后现代城市行进的反映。典型的例子如台北、都灵在传统制造业下滑后,对通过设计行业重振城市发展作用的重视。

二、“设计之都”

“设计之都”(City of Design)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的各国城市授予的称号之一。目前被命名为“设计之都”称号的城市有 10 个,如表 2 所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设计之都”在设计政策的制定方面与上文所述的“世界设计之都”异曲同工。(1)从宏观层面,促进设计融入城市发展。(2)提升创意设计行业的经济价值。(3)鼓励跨行业、跨学科合作。总体而言,日本名古屋、神户两地的设计政策制定更为细化,更加贴近“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时又扩充了设计的边界,将设计融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世界设计组织命名的“世界设计之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网络命名的“设计之都”多集中在发达国家,并且其實行的设计政策更具可操作性,可与城市发展以及市民生活相结合。

三、当下设计政策的特点

无论是世界设计组织命名的“世界设计之都”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授予的“设计之都”相关城市,其设计政策的制定多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进行。二战、经济危机、信息化、环境污染、国家的国际形象等议题是不同地区和国家城市出台设计政策的宏观背景。一些城市则是在产业单一化的背景下,其主轴产业如制造业在遭受经济冲击后常会一蹶不振。因此,一些有着发达工业背景的城市就要追求产业的多元化。在此背景下,与文化产业相关的设计、媒体、时尚、旅游、电影等产业会被优先考虑。此类产业常可以最少的有形财产投入获得较大的经济回报。纵观当下设计之都的设计政策,其制定与出台主要侧重于宏观勾画,政策的实施大多强调跨媒域的合作,同时在城市文脉的延续方面强调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一)设计政策的宏观勾画

目前,设计政策的制定依然以政府等官方组织的主导为主流,同时着重强调“设计”在城市规划等宏观层面的涉入与参与。此类宏观规划的特点本身与“设计之都”名号以城市为单位进行申报的特质密切相关。如韩国首尔,在申报“世界设计之都”“设计之都”的称号中,市政府尤其是市长在设计理念、设计规划等方面会提出的总体构想,即“设计首尔”与“设计决定一切”。中国的部分城市,如深圳、武汉、北京等地在申报“设计之都”时,其申报主旨即以宏观的城市设计为主。需要注意的是,城市设计政策的制定多是一个国家总体的城市设计政策的方向标。但是,设计政策的宏观勾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即对关系市民生活、设计思维等细分领域的不重视。另一方面,设计政策的宏观性还体现在将设计政策囊括进大的文化产业政策中。

(二)设计政策的跨媒域合作

设计政策的跨媒域合作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设计政策执行部门的跨领域合作,二是设计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跨媒介合作。首先,设计政策的执行部门常需要不同的领域、部门彼此合作。由于多数城市设计政策的宏观性,在政策实施阶段,需要涉及多个部门,如市政、场馆、慈善、物流、金融、企业、教育等。因此,设计政策的实施常需要联合政府、企业、艺术家等不同维度的参与者共同完成。如在柏林,“依靠中介组织、半官方机构以及行业协会实施促进,政府、工会、工业团体、金融机构、艺术家群体自我克制,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合作”[1]。其次,设计政策实施的跨部门合作也意味着政策所能涉及的不同门类,即跨领域合作,如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于 2015 年成立的科技与创新局在具体的设计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其跨部门的协作反映的即是设计政策的跨领域合作。“其和设计产业的交叉关系在于发展区别传统设计的新设计概念,即设计与科技创业、设计思维在商业中的应用,以及设计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的融合”[2]。

(三)设计政策强调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设计之都”大多拥有悠久的历史,城市中的遗迹、建筑等物质文化和民俗、传统工艺等非物质文化共同构建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城市化进程常铲除历史遗存的物质文化遗产,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因此失去了生存的沃土。在此情况下,一个城市的历史底蕴就会逐渐消失。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设计政策的制定则完全考虑到了城市文化遗产的价值,并挖掘了其中的设计价值。如意大利的都灵和德国的柏林凭借其强大的工业设计独领风骚。尤其是德国作为传统的工业强国,更坚信其工业产品的质量取决于其设计。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将传统城市风貌与现代都市规划相结合,打造了具有独特性的城市形象品牌,其传统的历史街区在面对新的设计规划时不仅能保留其传统风格和历史文脉,还会生发出最能代表城市风格的新形象。“由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创意设计充分注重挖掘本土传统特色,较好地将传统转化为现代创意,树立了鲜明的文化品牌,使其在全球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3]。西班牙的瓦伦西亚、南非的开普敦以及韩国的首尔亦是如此。

四、结语

纵观当下“设计之都”的设计政策,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值得注意。尤其是后续申报“设计之都”的中国城市,更要切忌盲目申报、空洞申报,需借鉴当下的设计政策。首先,要注意宏观勾画与微观实施相结合,自上而下地完成好宏观设计政策的贯彻与实施。其次,要注重“显性”设计政策与“隐性”设计政策相结合,自下而上地完成好从局部到整体、从微观到宏观、从底层到顶层的设计政策的补充,充分发挥个体、民间以及非政府机构的力量。最后,设计政策要兼顾“内”与“外”,辩证处理好对内设计形象的塑造与对外形象的展示。

(一)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在目前的“设计之都”的评选中,多数城市还停留在政策的顶层设计,并未在微观层面就设计政策的具体实践提出要求。在此情况下,宏观的设计政策也就无法“下沉”至市民的日常生活,从而使得市民真正地参与社会治理。因此,中国城市在制定自己的设计政策时,既要考虑到城市发展的现实背景,也要强调设计与人民生活的融入,即设计的“以人为本”。日本、阿根廷、英国、芬兰等国在设计政策的制订方面制定了细分的政策计划。即在强调设计“艺术化”的同时,也要强化设计的“生活化”特质。

(二)“显性”的设计政策与“隐形”的设计政策相结合

典型的例子如美国的设计政策在政府层面皆因政治角力、财政预算、政策理念等问题纷纷流产。直至2012 年初,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批准白宫创新“实验室”计划,通过吸引不同部门的顶尖创新者的参与,真正践行让设计自下而上参与社会治理、应对国家挑战的期许。美国设计模式的形成,“既有设计自身的社会学转向,这种转向不仅仅是外在的,而且是内在本质性的;也有政府治理层面的因素,正因为美国政府的不直接干预,才使得美国的设计显现出‘自下而上、由表及里的发展特征,具有明显的自治色彩”[4]。在国内,要摆脱单方面依靠政府宏观布局的倾向,要由设计本身出发,考虑社会对设计的现实需求,同时要发动社会的民间力量,尤其是企业、社区、民间团体、个人等在设计创意成果转化、设计参与公共事务等方面的优势,同时还要借助个体艺术家在设计政策实施方面给予的能量,做到“上下结合”,让显性的设计政策与隐性的设计政策彼此补充。

(三)设计政策要“内”与“外”兼顾

政府相关部门在设计政策的宏观勾画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考虑城市、国家的“形象”展示。其面向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对内,一是对外。设计政策的对内面向,即让设计融入人民生活。设计政策的对外面向,即是更好地塑造、展示城市以及国家形象,这其中最关键的核心点也涉及由设计理念、设计思维赋形的设计产品所传导的设计价值、文化价值的输出,其现实层面也关涉文化产品贸易等带来的经济价值。因此,对于一个城市或者国家而言,设计政策的制定需要有国际观。典型如日本为了缓和侵略战争的历史后遗症而制定的“酷日本”计划,即是通过动漫、服装等设计文化产品的外输柔化、缓和自身的历史形象。当今,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我们国家的设计政策制定也一定要考虑到上述的两个面向。

注释

①https://www.sohu.com/a/340100968_355054。

参考文献

[1]张楚.柏林:创意财富的设计之都[J].金融经济,2007(5):53-54.

[2]刘曦卉.以生态系统视角剖析中国香港设计产业政策[J].装饰,2020(8):37-41.

[3]陈芳,褚劲风,王倩倩,等.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创意城市发展路径及其实践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3(11):22-28,34.

[4]王胜利.超越文本:设计政策在美国的挫折与设计角色重构[J].装饰,2020(8):23-27.

王星星

云南藝术学院

猜你喜欢
回顾反思
大学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材的回顾与展望
城市可持续交通行为研究述评
贴近实践贴近学生创新方法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