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操作分析

2021-06-20 22:01徐富秀
新课程·上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教学现状小学数学

徐富秀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理論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灵活运用能力提高,从而才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只有从创新角度出发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才能为学生良好学习打下基础。主要从理论层面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实践操作的意义和教学现状加以阐述,而后探究动手实践操作教学的策略实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现状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教学要求有所提高,教师要能从教学方法的创新层面加强重视,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创新教学的模式和观念,促进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能够良好实践,从而真正为学生可持续学习起到积极作用。课堂中通过对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培养,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实践操作意义和教学现状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实践操作的意义

数学教材中涉及动手实践的内容,主要是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设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利用好教材当中动手实践的素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高动手实践操作教学的质量,这能为促进学生高效化学习数学知识发挥积极促进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为学生良好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活动中,主观能动性得以调动,创造思维也能得以良好发展,学生在操作中对数学理论知识的认识有了强化,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效率[1]。另外,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在动手实践操作活动开展下,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素养提升有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为学生综合学习素养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2.小学数学课堂动手实践操作教学现状

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教学现状能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认识不完善

教师对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没有加强重视,只注重从理论知识的讲述方面展开深化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并且对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认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比较紧张,动手实践操作活动的开展比较影响教学的效率,耽误教学任务完成[2]。由于教师对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教学的认识不全面,存在错误的观念,从而在实际教学中效果比较差,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比较薄弱。

(2)缺乏科学合理设计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从整体上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水平,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实现既定目标需要教师在动手实践教学的设计环节加强重视,结合学生学习的状况以及教学要求进行科学化设计,从而真正有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中动手实践操作的积极性[3]。而从实际教学的现状可以发现,教师没有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使动手实践操作活动的设计比较单一化,没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整体的活动开展效果不佳。

二、小学数学课堂动手实践操作教学策略的实施

为能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质量提升,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策略的落实方面加强重视,以下几点策略可供参考。

1.动手实践操作时机合理把控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能促进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教学中要能结合数学知识教学的状况进行积极优化,把握好动手实践操作的时机要点,才能有助于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活动参与的积极性[4]。教师在教学前要明确目标,注重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联系,将数学教学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和动手实践操作的时机相联系,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动手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操作中能够深化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印象,促进学生学习效果良好呈现。

如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讲述“圆柱的体积”内容中,为能够促进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有效提高,这就需要在课堂中开展相应的实践操作活动,把握好实践操作的时机,科学化设计和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先通过为学生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如为学生设计这样的问题:①圆柱体积的公式是怎样推导出的?②把圆柱体转变为长方体有哪些关键要素出现了变化?教师可通过在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进入实践操作活动当中去,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白萝卜以及小刀等工具加以运用,结合问题展开思考和实践,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以及讨论,总结长方体和圆柱体体积的关系,这一过程中学生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就能够牢固地掌握。

2.熟练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是年龄小的群体,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动手实践操作活动,促进学生在实践操作当中能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价值有充分了解认识。教师在实际课堂中通过和相应教学工具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从整体上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水平[5]。小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对薄弱,教师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能选择适当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操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相应教学活动,才能真正为实现既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为促进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的内容进行整体设计的活动,讲述“乘法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时,为能够深化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准确把握乘法知识点,这就需要促进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来提高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通过木棒摆图形,先让学生通过加法表示所使用的木棒数,学生在实践操作当中以摆出长方形为例,看谁在规定时间内摆得多,以及迅速地计算出所使用的木棒数。学生先通过加法计算所使用的木棒数,显得比较费劲,消耗的时间也比较多,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乘法计算,整体效率得以提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乘法的应用价值有了鲜明的体会。

3.情境活动促进学生动手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充分的了解认识,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数学教学的过程,通过情境活动的开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课堂学习过程中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采用针对性的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效率和质量[6]。通过为学生创设生动情境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积极探究,进入动手实践活动中探究数学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例如,數学教学当中为学生讲述加减运算的知识点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数学算式做成卡通图片,将数字信息变成卡通动物,把数学上简单加减变成动物数量的增或减,在图片的动物数目变化下,让学生对加减运算的方式熟练地掌握。小学生对卡通形象比较感兴趣,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这对学生深化学习数学加减法的知识点内容有着促进作用。

4.动手实践操作提高综合素质

教师在数学课程教学中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活动的开展针对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比较重要,教师要能和新课改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注重科学化选择相应的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为学生讲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知识点的时候,为能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内容,教师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学具,测量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注重帮助学生建立平行四边形的底和边长、高和长方形的关联,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剪拼方法的科学运用,来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有效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起数学思想,从这一动手实践操作活动中,学生能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和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有充分的了解,提高学生思考探究的能力。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样,为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注重方法的创新应用,将动手操作实践教学作为途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为学生综合学习素养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紫红.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动手操作有效性的方法[J].学周刊,2019(15):80.

[2]孙建华.对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操作活动[J].华夏教师,2018(36):50.

[3]张明.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的论述[J].学周刊,2018(11):84-85.

[4]祝秀琴.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论述[J].学周刊,2018(6):115-116.

[5]田晓玲.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9(24):166-167.

[6]杨新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1):213.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教学现状小学数学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