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羊布鲁氏菌病净化探索与实践

2021-06-19 10:30周艳君王孝忠宋念华
中国兽医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羊布病宜昌市布病

周艳君,裴 洁,谢 军,王孝忠,宋念华

(1. 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0 ; 2. 宜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宜昌 443000)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牛、羊、猪、鹿、犬等哺乳动物和人类共患的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须通报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1]。布病疫情的发生及蔓延,不仅给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威胁了人和动物的健康[2]。2012—2014年,湖北省人、畜间布病感染率进入快速上升期,严重威胁到养羊产业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5年初启动了羊布病净化行动,坚持创新思路、点面结合,在宜昌市先行先试,探索羊布病区域净化的建设方法和模式。至2017年实现了养羊县(市、区)的全覆盖。到2019年底,湖北省羊布病净化已实施了5年时间,取得了显著成效。

1 主要做法

1.1 统一方案,高位推进 2017年1月24日,湖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财政、卫生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要求确保布病防控资金的投入,为全省布病防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年,省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厅联合下发了《湖北省防治布鲁氏菌病(2017—2020年)实施方案》,提出了分类分区监测的具体要求,明确了布病防控工作的具体措施和方法。随后,全省94个县市先后以政府或防控指挥部的名义出台了羊布病防控及净化相关文件,切实加强了布病防控的领导责任,给予了政策、财政的资金保障。5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级财政用在消毒物品采购、采样和检测劳务、病羊扑杀补贴等方面的资金约2.16亿元。

湖北省属于布病防治二类地区,明确规定禁止实施羊的布病免疫,坚持从养羊场(户)入手,采取“检测-扑杀-监测-净化-维持”的策略,辅以流动监管、消毒灭源、培训宣传等综合防控措施。自2015年起,连续4年下发了《湖北省羊布鲁氏菌病净化技术方案》,并深入切合实际,不断完善各年度总体方案。各地以区县为单位,结合当地羊养殖分布状况和布病净化进展,制订了“一县一策、一地一案”的实施方案。2019年,制定了《湖北省羊布鲁氏菌病净化评估方案(试行)》,按照“消除未控制区、压缩控制区、扩大稳定区和净化区” 的防控策略,通过实施羊布病区域净化、达标升级考核评估,以巩固羊布病净化成效和加快区域净化进程。5年来,全省累计监测826.6万头份羊血清,扑杀4.6万只阳性及同群羊,至2019年底全省羊布病个体阳性率下降至0.04%。

1.2 精准施策,示范引领 2018年4月,湖北省疫控中心与宜昌市签订了《布鲁氏菌病净化防控技术委托协议》,合作开展羊布病区域净化。同年11月,宜昌市人民政府、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湖北省畜牧兽医局共同签署了《湖北省宜昌市羊布鲁氏菌病区域净化示范区建设框架合作协议》,力求通过宜昌市羊布病区域净化示范区项目,探索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羊布病区域净化方法。

宜昌市通过政策保障、种源控制、检疫监管、风险管理、监测扑杀等方面的机制创新和综合施策,积极探索开展布病区域净化。2016年初,宜昌市先后以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宜昌市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争取到180万元部级、500万元省级和每年240万元市级资金用于区域净化建设项目。宜昌市将“监测净化”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工作,对每个养羊场户进行建档立卡,重点加强对阳性场户的管理,有的放矢开展监测净化工作。指导净化示范区内3家种羊场通过了“羊布病净化示范场”省级评估,提升区域内的种羊供种能力,以带动下游养羊场户的布病净化行动。积极推进市、县两级动物卫生监督标准化建设,健全1个动物卫生监督所和3个监督分所的官方兽医队伍、设施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建成4个现代化监控中心,布局573个监控点,全方位打造畜牧兽医执法远程视频监控平台网络。严把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关口,各高速公路站设立监督执法指引牌,重点对进出宜昌市的羊只进行检疫监管,目前已对21.1万只羊进行实验室检测和电子出证。2016—2018年,宜昌市羊场群阳性率从0.101%下降到0.019%,个体阳性率从0.061%下降到0.011%。结果表明,宜昌市2016年启动的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成效明显,已进入净化维持阶段[3],同时宜昌市连续2年无人间病例报告,为实现羊布病区域净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1.3 部门协同,联防联控 为加强布病的联防联控,湖北省疫控中心与湖北省疾控中心形成了定期交流机制,先后召开11次风险评估会,互相通报30份人畜间布病监测结果,共同商讨人畜间布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全省布病防控提供对策和建议。按照“三同时”原则,开展32次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疫情的发生风险。合作开展课题“湖北省基层布鲁氏菌病联合干预适宜技术建立与应用研究”,做到畜间疫情和人间布病的及时发现、报告、处置和后续的有效干预,减少和降低布病疫情发生和扩散。

湖北省疫控中心也加强与动检部门的联防联动,出台了《关于加强家畜布鲁氏菌病防检监管工作的通知》,在羊的调运检疫、布病普查和监测、病畜羊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监管、执法监管等方面做出相应规定和技术要求,指导基层规范开展羊布病采样、检测、引种、扑杀、无害化处理等,有效防范因羊只引种、调运而引发的风险。

1.4 宣传培训,推广出新 为保障羊布病净化稳步推进,省、市、县三级就防控技术、采血操作、检测技术、生物安全等内容组织培训1 400余场次,培训兽医行政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等5.5万人次;下发宣传挂图、防控知识手册、资料汇编等各类宣传资料10万余份,培训养殖户3.3万余人次;先后在农民日报、湖北垄上频道、湖北畜牧兽医网等媒体报道百余篇,不断扩大羊布病的宣传效应。2018年1月,农民日报、中国兽医发布等媒体以《湖北:打赢羊布鲁氏菌病净化攻坚战》为题报道我省羊布病净化工作,湖北经验为全国布病防控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借鉴。

2017年,我省在年度羊布病净化方案中提出了分区防治目标和要求,细化了不同控制标准的风险管理措施。同年,依托农业主推技术《湖北省羊布鲁氏菌病净化技术》,以加快羊布病防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2018年,制订了湖北省地方标准《羊布鲁氏菌病分区监测净化技术规范》,规范了羊布病检测方法、本底调查、区域划分、分区监测净化、扑杀与无害化处理、消毒、检疫监管以及生物安全与人员防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指导全省科学开展羊布病净化。此外,充分应用兽医流行病学知识,科学指导羊布病净化中涉及的抽样、检测、风险监测等工作;开展流行病学科学研究,查找重点地区羊布病群间传播的风险因素。

2 净化成效

2.1 “三降”:即畜间布病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显著下降、人间布病病例数大幅减少 据全省羊布病监测数据统计,2019年我省羊布病个体阳性率由2015年的1.5%下降到0.04%,达到稳定控制标准;场群阳性率由2015年的7.2%下降至0.28%,达到假定阴性和稳定控制标准的区县由2017年的43个上升至84个,充分表明全省羊布鲁氏菌的污染面大幅度缩小。据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数据,2018年人间布病报告数较2015年下降了57.2%,呈逐年下降趋势。见表1。

表1 2015—2019年湖北省羊布病及人间布病情况

2.2 “三升”:即社会效益显著提升、群众对布病防控知识的知晓率逐年上升、政府社会对布病防控的信心提升 羊布病阳性率的下降、阳性场数量的减少有效的降低了人群感染布病的几率,布病净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以显著提升。通过实施羊布病净化,2019年较2017年减少扑杀只羊13 575只,按500元/只扑杀补贴计算,减少经费支出678.75万元;按1 500元/只市场售价计算,减少经济损失约2 036.25万元,共计减少损失近2 715万元。通过举办羊只养殖、防控技术知识讲座、现场培训、媒体新闻等方式,发放布病防控宣传品、防疫干预包等措施,防疫员、养殖户全面了解到布病危害,自觉提升了自我防护意识,积极配合开展净化采样、检疫申报等工作,有力促进了养羊产业的健康发展。

实施羊布病净化行动以来,我省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全省基层兽医技术人员在采样技术、实验室检测、生物安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疫情处置及应对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全省羊布病实现了稳定控制区、净化区范围逐步扩大,控制区、未控制区逐步压缩,距实现净化目标越来越近。但是,羊布病的净化道路漫长且崎岖,我省将继续以宜昌区域净化为引领,尽快落实《湖北省羊布鲁氏菌病净化评估方案》,总结成功经验在全省推广应用,加快羊布病区域净化进程。

猜你喜欢
羊布病宜昌市布病
宜昌市举办中小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班
如何做好羊布病防控工作
羊布病的危害分析及防控措施探讨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羊布病综合防控措施
羊布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分析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
务实创新 开拓奉献——湖北宜昌市第三批援藏干部援助西藏加查两周年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