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尕才措,陈继勇
(青海省玉树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玉树 815000)
羊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高传染性慢性疾病,该病具有人畜共患的特点,主要发生于生殖系统,对生殖系统造成损害。布鲁氏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布鲁氏菌属,外型呈球杆状,属于非抗酸性,在组织涂片中显示为团状,在细胞内部单个排列。它在土壤中的最长存活时间为一个半月,在皮肤组织中最长存活时间为两个月,对一般的消毒剂和热度具有较低的抵抗力和敏感度,因此可选择高温和消毒剂杀毒。羊布病的发生易造成母羊流产,公羊发生睾丸炎,不利于羊健康繁殖和羊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羊布病的综合防控措施对于预防羊布病,提高羊布病的防控效果,降低羊养殖户的经济损失有着重要的意义。
羊布病无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与地方性特征,相对而言在春夏时节感染率较高。从我国发生过的羊布病资料分析,羊布病及其损失主要发生在新疫区,因此羊布病的综合防控经验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羊布病主要发生在性成熟以后的羊身上,传播途径包括配种和消化道两种方式,病发后主要影响羊的健康繁殖,如母羊流产、公羊发生睾丸炎。羊布病在世界范围内流传较广,据统计易发生过羊布病的国家超过了120 个,发生率超过了75%。就全国而言,我国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青海、西藏、新疆、陕西等地都不同程度地发生过羊布病,疫情造成养殖户严重的经济损失。
我国《2017 年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在乡村除羊布病以外,人感染布病的比例较大,这无形中扩大了羊布病的控制范围和控制源,增加了羊布病的传播源和传播途径,加深了羊布病的危害程度。某地卫生及畜牧部门经过调查,部分乡村羊布病与人布病的发生存在着同时间、同空间的特点,这也说明羊布病的传播范围在逐渐的扩大,传播条件增多,加剧了羊布病对羊养殖业健康发展的负面影响[1]。
配种和引进外羊都是造成羊布病新疫区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坚持自繁自养是杜绝外源性羊布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也是羊布病综合防控的重要方法。建议养殖场努力提升自繁自养技术,杜绝从疫区或其他区域引进种养,防止布鲁氏菌从外源进入养殖区。
由于羊布鲁氏菌对消毒剂敏感度较低,因此建议养殖户加强对养殖场内外的消毒管理,定期采用消毒剂对养殖场全面消毒,加强进出养殖场的车辆、人员及其工具设备等方面的消毒管理和羊群管理,对所有进出的人、动物、物品采取细致消毒,科学的防控羊布病。
疫苗接种是羊布病综合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羊布病常采用的疫苗有布氏菌病活疫苗 (S2 株)、布氏菌病活疫苗(M5 株或M5-90 株)等,建议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定期接种疫苗。布氏菌病活疫苗(S2 株)的用量为山羊每只1 头份,绵羊每只2 头份,有效防控时间为3 年。布氏菌病活疫苗(M5 株或M5-90 株)的用量山羊和绵羊每只皆1 头份,有效防控时间为3 年。布氏菌病活疫苗(M5 株或M5-90 株)还可采用滴鼻或口服接种。滴鼻1 头份或口服25 头份。在为羊做布鲁氏菌疫苗接种前,应相对羊进行平板凝集反应的检测,已检测到阳性时则应立即隔离治疗或宰杀后无害化处理,检测为阴性时即正常接种[2]。
羊布病一般不采取治疗,一些因种羊价格昂贵或布病感染较强需要治疗的羊建议采用0.1%的高锰酸钾冲洗睾丸、阴道及子宫。
从羊布病的流行病学分析,羊布病对我国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它的发生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其危害程度较大。在羊布病综合防控方面,主张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为此,建议羊养殖场坚持自繁自养,防止布病从外源进入养殖区。在饲养过程中要加强羊布氏菌病活疫苗(S2 株)、布氏菌病活疫苗(M5 株或M5-90 株)的接种预防。对于需要治疗的病羊科学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阴道和子宫。通过预防和干预清洗治疗,加强疫源控制,起到综合防控羊布病发生和传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羊布病的发生和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