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爱铭
(福州第十九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1)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时空观念素养,但课程目标中含有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要求,如“了解历史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包括历史时序的观念和历史地理的观念。[1]由此,我们可以从时间、空间、时空贯通三个维度展开,通过创设真实的试题情境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测评学生时空观念素养水平。
案例1
案例1 考查的内容是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转换,测评了时空观念中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时间换算的考查在初中属于高频考点,除了考查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转换,考查的角度还有世纪年代的计算。时间性是历史学科的特点,任何史实事的发生都有着具体的时间,试题的考查意图是使学生知道历史时间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学生只有掌握了不同的时间表达方式及其不同表达方式之间的计算,才能运用这些表达方式叙述过去,在历史时间的长河中自由航行。
“学生能否应对和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是检验其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方面。”案例1 基于情境化命题的理念,以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与历史有关的问题(“民国时期毕业证书”)创设“生活情景”,考查了学生在新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学生时空观念素养。
“脱离历史时间,就难以理解任何历史现象。”[3]基于此,初中历史从时间维度的测评还重视考查一些重要的“时间点”和“时间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时间点”还要重视“时间段”,如中外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转型时期,进而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理解史事的延续与变迁、原因与结果。
案例2
案例2 通过一幅“北魏迁都示意图”和一则文献史料创设考查的“学习情境”。试题综合考查多个素养,但第(1)、(2)问侧重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第(1)问考查学生从历史地图中提取历史信息并通过文字准确表达的能力。历史地图是史事所处空间信息的表达方式,学生能够利用历史地图对相关史事加以叙述,是培养时空观念素养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初中历史测评中也是高频考点。类似的考查在福建省中考中有2017 年第28 题(1)问、2018 年第32题(2)问。第(2)问从地理环境与社会环境两方面因素考查北魏迁都的原因,并认识史事发生的来龙去脉。历史学的空间有两层含义:一是历史事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这是历史活动的自然空间;另一是与历史活动密切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即社会空间。历史学完整意义上的空间,是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统一。[2]该问考查意图即是使学生认识到北魏迁都受自然空间(如平城地理环境恶化;洛阳区位优越)与社会空间(如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较先进等)的共同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将史事置于特定的空间框架下进行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类似的考查还有2020 年福建省中考第6 题,从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的角度考查扬州、苏州、杭州三城市经济发展的相同因素。
培养时空观念素养的第一层次就是要求学生将重大史事与发生地建立起直接联系,因此,初中历史试题还重在考查一些重大史事的空间定位,如2018 年福建省中考第15 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城市,最终测评结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教师日常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指出重大史事发生的空间。
案例3
案例3 考查了历史学科的多个素养,但时空观念素养考查则较为突出,是对时空观念素养较高层次的测评。试题以大事年表的形式创设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体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命题理念。学生须从大事年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获得的信息提炼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观点。试题呈现的是不同时间和空间下的史事,学生要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要素,建构史事之间的相互关联,在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的解释。如结合时间“1931年”“1945 年”,事件“中国抗日”“英法对德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二战结束”等信息,提炼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经艰难曲折取得胜利”的观点,考查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论证问题的能力。
建立时空联系还可以从不同时间下同一空间的史事联系、同一时间下不同空间的史事联系的角度进行考查。福建省中考2017 年第30 题(3)问、第31 题,2018 年第12 题、第33 题(3)问,2019 年第29 题、2020年第33 题(2)(3)问,这些试题以不同形式的真实问题情境考查了不同时间下同一空间的史事联系。如2017 年第30 题(3)问,试题基于对社会问题的历史考察,创设了“社会情境”,考查学生探究我国城市建设发生变化的原因,学生要通过试题中呈现的时空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时空因素。福建省中考2017 年第29 题,考查了同一时间下不同空间的史事联系,通过图表、文献材料创设考查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20 世纪30 年代美国和苏联的经济建设,寻找二者之间的关联。
时空贯通维度的考查,命题时利用历史现象之间的关联性,将历史现象置于某一知识系统中,并对其进行综合性的、多层次的和多视角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要看到个别的历史现象,更要关注全局与整体,以及历史现象之间的有机联系。[4]如此高层次的测评要求,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情境培养学生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历史”地探究史事的意识和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