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西藏自治区教育现代化的成就与贡献:“人类发展指数”视角

2021-06-18 06:58李明明
关键词:西藏自治区教育经费现代化

徐 辉 李明明

[提要]从教育投入、教育普及与机会均等、教育产出三个维度构建西藏自治区教育现代指标,通过历史数据证明21世纪以来西藏自治区教育现代化取得的显著成就以及社会经济所实现的跨越式发展,并且在目前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阶段;引入金融学事件分析法理念,结合政策发布的前瞻和滞后效益,从时间的维度,探索教育现代化政策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得以提高的交互关系,证明二者具有时间上的滞后吻合性;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并综合考虑教育投入的滞后期,在实效维度上证明了实现教育现代化对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利好。

现代教育或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 me,简称“UNDP”)在《人类发展报告》中首次提出“人类发展”的概念,并强调经济增长对于满足人的基本目标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问题是,须研究如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将经济增长转化为人的发展[1](P.1-2)。同时在报告中指出,社会发展的衡量指标即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简称“HDI”),是一个用来测量人类社会基本发展的平均成就的指标[2](P.145)。

198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之后,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三阶段”战略部署,总体目标就是要在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达成这一目标,教育必须完成现代化转型,从传统的教育型社会转入学习型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并成为人力资源强国。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5年努力,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3]。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因而对教育现代化的研究不仅需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研究其进程与成效,更需要从地区发展的角度研究其对社会、经济和个人发展带来的重要影响。西藏自治区地处高原地带,地广人稀,是我国特殊性最强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其发展在整个国家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自治区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又体现在哪些方面?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以21世纪为时间轴线,以2010年为分界点,选取2003-2017年共计1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教育现代化对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获得某种确切数量上的关系,而是为了揭示教育现代化在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中表现出的不同特征以及交互关系,从而为西藏自治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参考。

一、西藏自治区教育现代化指标的设计

(一)西藏自治区教育现代化指标设计的立足点及内涵

教育现代化是指与教育形态变迁相伴的教育现代性不断增长与实现的过程[4](P.31),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核心是促进人的现代化。那么,如何对教育现代化进行评价呢?国内外学者和有关组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其中,从“投入-过程-产出”角度对教育现代化进行评价的模式相对比较广泛地应用于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中。在国际上,比较权威的有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构建的教育发展指标(即教育现代化指标)。在世界银行发布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教育指标体系由教育投入、受教育机会、教育效率、教育成果、性别与教育五部分组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指标体系包含教育供给、教育需求、入学和参与、教育内部效益、教育产出五个方面;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构建的教育指标体系则由教育成果(产出)和教育的影响、投入教育中的资源、教育机会、参与和发展、学校的学习环境和学校组织组成。在国内,学者刘晖等以“环境—保障—投入—过程—产出”为理论依据,从四个维度构建了城市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包括教育投入、教育规模、教育成就、教育质量[5]。而在实践的角度上,上海、江苏、广东依从此逻辑构建了本地区的教育现代化指标。这种指标体系的构建模式更加注重投入产出的效益研究,同时也让研究具备了一定的可比性。

西藏自治区受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限制,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地区教育水平发展有限。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以“输血式”的方式不断加大对自治区的教育投入以促进地区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西藏自治区的投入与产出效益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重点之一。成媛、龚春燕、罗云等曾尝试遵循“投入-过程-产出”模式,针对具有一定相似特点的区域如西部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等进行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方面的研究,且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地域特点,重点强调了资源投入与配置、教育的普及与公平维度的建设[6][7][8]。鉴于本研究的重点是以量化的方式来衡量教育现代化与区域社会发展的关系,并识别出显著的影响因素,因而在建立西藏自治区教育现代化指标时,也采取“投入-过程-产出”为基本模式进行构建,并在指标上突出一定的量化性和可比性。

由于本研究并非专注于西藏自治区教育现代化指标方面,而是探讨教育现代化与西藏自治区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因而在进行教育现代化指标设计时更多从定量角度出发,并考虑指标的通用性、可比性,以及地域的特殊性进行设计。另外,考虑到研究样本数据的有限性、可得性以及样本数量与研究工具之间的关系,为提高研究结果的效度,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指标为基础并结合西藏自治区教育发展的特殊性,重点强调教育的普及与机会公平,从教育投入、教育普及与机会均等、教育产出三个方面构建西藏自治区的量化指标(见表1)。

表1 西藏自治区教育现代化量化指标

(二)西藏自治区教育现代化取得的成就

从教育投入、教育普及与教育机会均等、教育产出三个维度来看,21世纪以来西藏自治区教育现代化得到长足发展。期间,特别是2010年国家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包括西藏自治区在内的全国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十八大以后进一步推动了西藏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为明晰21世纪以来西藏自治区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变化,本研究以2010年为分界点,通过选取2003-2017年15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无论是在教育投入、教育普及与教育机会均等方面,还是在教育产出方面,21世纪至今的后10年发展显著优于前10年。

1.教育投入

从21世纪西藏自治区教育现代化整体发展来看,教育投入在经费投入以及人力资源投入方面均有所提高。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及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分别从2003年的17.7亿元、占比9.56%,提高至2017年的216亿元、占比16.5%,教育经费显著提高[9];小学及中等学校师生比分别提高近6个百分点及2.5个百分点,师资力量逐步增强。同时,以2010年为世间接线点,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除中等学校师生比(t检验伴随概率为0.824大于0.05,不显著)外,西藏自治区无论是经费投入还是人力资源(小学教师及教师数量)投入,在2010年后各指标均显著高于21世纪初。

2.教育普及与教育机会公平

21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自治区教育普及与教育机会均等各项指标发展良好。第一,从教育普及来看,各级学校的入学升学率、毕业率均有所提高。以2010年为界点,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2003-2010年学龄儿童平均入学率为96.28%,2010后学龄儿童平均入学率为99.45%,t检验伴随概率为0.016;2003-2010年小学毕业率为82.62%,2010后小学毕业率为89.41%,t检验伴随概率为0.013。由此可见,西藏自治区小学入学率与毕业率在2010年后均显著优于2010年前,有着质的飞跃;而中等学校及以上虽然在数量指标上有所提高,但这种提高并不显著。第二,从性别角度看男女受教育机会,二者受教育情况差异逐步缩小,受教育女性数量逐步提高。女男受教育差异系数从2003年的0.75提高至2017年的0.83,独立样本t检验伴随概率为0.002小于0.05,说明这种提高是显著的。综上,21世纪以来西藏自治区小学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中等及以上学校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21世纪以来女性受教育数量逐渐增长,男女受教育机会逐步均等(见表2、表3)。

3.教育产出

西藏自治区非文盲率及高等教育受教育者数量在进入21世纪后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非文盲率由2003年的45%提高至2017年的65%,超过一半人口数。平均每万人口中的大学生数也由原来的39人发展到现在的111人。以2010年为界点,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2010年前非文盲率为均值56.64%,2010年后的非文盲率均值为63.32%,独立样本t检验伴随概率为0.026小于0.05;2010年前平均每万人口中的大学生数均值为77.85人,2010年后均值为107.63人,独立样本t检验伴随概率为0.019。由此说明,西藏自治区2010年后非文盲率及高学历人才数显著优于2010年前,教育产出实现跨越式增长(见表2、表3)。

表2 21世纪来西藏自治区教育现代化指标统计值[9]

表3 2010前后西藏自治区教育现代化指标对比

二、从“人类发展指数”视角看西藏自治区社会发展

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首次发布出版《人类发展报告》,并公布使用人类发展指数(HDI)来衡量社会发展,即将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相结合,从人的健康长寿、受教育机会、生活质量、生存环境和自由程度等方面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综合发展状况。

(一)西藏自治区“人类发展指数”计算及数据来源

从1990年“人类发展指数”提出至今,以长寿健康的生活、受教育的程度(知识拥有量)以及健康体面的生活三个维度来计算社会发展水平一直延续至今,同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不断根据时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调整更新。预期寿命、平均受教育年限、预期受教育年限、人均收入是四个基本计算指标。由于数据的可得性,本研究以2010年UNDP对HDI的调整算法为基础,基于2002-2017年国家统计局官网统计数据调整计算。第一,在针对健康指数指标进行期望寿命计算时,由于统计数量主要来源于2000年、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及2020年西藏自治区规划数据,在数据不连贯的情况下,鉴于人口期望寿命变化趋势平缓,利用插值法补齐数据;第二,教育分项指数应由平均受教育年限与预期受教育年限组成,但由于我国对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统计有限,因而以平均受教育年限代替,在此选取2003-2017年国家统计局人口抽样数据中6岁及以上受教育人口情况计算获取;第三,在收入指数计算中,由于我国统计口径中对人均GNI统计不足,将西藏自治区人均GDP作为收入指数测算,并根据世界银行披露的我国2002-2007年PPP换算因子进行调整计算获得西藏自治区的收入指数。综合上述各指标计算得出西藏自治区人类发展指数,具体指标及阈值见表4。研究中的平均受教育年限、预期受教育年限与UNDP的定义有所不同,因此,本文测算出的HDI值只适用于本研究的计算。

表4 HDI计算指标及阈值

(二)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呈跨越式增长

从“人类发展指数”看,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在近15年间呈跨越式增长,十八大以后数据增长更为显著。该地区人类发展指数由2003年的0.49增长到2017年的0.65,具体见表5。其中,教育指数提高近0.11,寿命指数提高0.07,收入指数提高0.25。根据UNDP《2013人类发展报告》,HDI分四个评价等级,分别为:极高HDI,为0.8-1;高HDI,为0.99-0.7;中HDI,为0.699-0.5;低HDI,为0.499-0.3。粗略看来,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由低发展水平转向中等发展水平。通过正态分布拟合,2002-2017年西藏自治区人类发展指数符合正态分布规律。不过,经测算曲线偏度为-0.202,说明在2002-2017年间,西藏自治区人类发展指数存在极小值,而曲线峰度为-0.877,曲线偏扁平,表明16年间指标的内部差异性相对较大。综合观测历史数据,小值均集中于21世纪初期,近期数据均明显优于初期数据,且变动幅度更多出现在2010年后。我们知道,2010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年,那么,政策的发布是否对西藏自治区社会发展存在影响,而这种事件上的耦合是否具有一定的规律?若存在影响,这种影响又是否显著?对于上述方面问题,可以通过时间及实效的维度对西藏自治区社会发展进行研究。

表5 西藏自治区人类发展指数

三、教育现代化对西藏自治区社会发展的影响

21世纪以来,教育现代化对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从政策与实效角度分别展开研究。第一,政策角度。政策的实施与影响是一个长期性过程,且影响范围广泛,很难有精确的定量方式加以准确测量,在此笔者引用金融学事件研究法的理念,从时间交互的维度上对政策影响进行研究。假定在重大政策发布的实施时间内,重要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变化,且在时间规律上与政策发布时间存在一定的契合,则认为该政策对指标有一定的影响。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发布,是本世纪以来针对教育现代化构建的纲领性文件,因而在时间维度上选用此事件作为窗口事件①进行测量。第二,实效角度。基于对西藏自治区教育现代化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通过皮尔逊相关性检验②、多元线性回归等方式,研究教育现代化各项指标与西藏自治区人类发展指数的关系。若教育现代化指标对西藏自治区人类发展指数存在正向显著性影响,则认为在实效层面教育现代化对西藏自治区社会发展有着利好。

(一)时间维度:教育现代化政策发布对西藏自治区社会发展的影响

为进一步考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时间维度上对西藏自治区社会发展的影响,在此假定,若政策发布节点年前后存在显著的增长差异,同时在政策发布后的一定的实施期内增长是没有差异的,也就是说这种持续性的差异是由节点事件引起的,即说明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为达到此研究目的,引入金融学中事件分析法的原理(事件分析法一般采取事件发生的前后短期时间作为事件窗口,兼顾消息提前泄露的情形进行分析研究——作者注),采用事件前期为估计窗口,对比事件发生前后的收益率及异常收益率。由于研究对象样本数据的单一性,无法使用事件研究法的测算方式,仅利用其原理,将2010年作为事件窗口,2002-2010年作为估计窗口,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式研究2010年前后差异,并按年份逐步排除以寻找显著差异发生的时间点。

1.政策有效性分析

以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事件窗口,对比2010年前后的西藏自治区社会发展。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2010-2017年西藏自治区社会发展均值为0.6013,大于2002-2010年西藏自治区人类发展指数均值0.5250,且发现其t检验值的伴随概率为0.000,小于0.05,说明2010年后西藏自治区人类发展指数显著大于2010年前数据。同时,分别对教育指数、寿命指数、收入指数三个维度指标以2010年为事件窗口,将前后进行对比发现,2010年后期指标均值均显著大于2010年前。

为检测2010年后西藏自治区社会发展增长是否短期内无差异增长,以其中间年限2013年作为节点对2010年后HDI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通过检验发现,上述节点分割的前后两个时段数据,即2010-2013年的人类发展指数均值为0.5850,2013-2017年的人类发展指数均值为0.6175。虽然2013年后西藏自治区人类发展指数均值大于2010-2013年,但其t检验值的伴随概率为0.124,大于0.05,说明这种差异为非显著性的差异,也即2010年为其前后差异的发生点,且2010年后在短期内无显著性增长波动。综上可得出以下结论,2010年前后西藏自治区人类发展指数发生显著增长,且2010年后短时期增长较为平稳,并不显著,说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发布对西藏自治区人类发展指数存在滞后影响。

2.政策的延迟效益分析

通过上文分析看出,2010年前后西藏自治区人类发展指数发生显著增长,但在政策实施后却存在延时性效益,即2010年经过短期无差异增长后是否在某一节点便出现差异性增长,那么这一节点可简单视为政策延时效益的发生年。在此选择2014年作为数据节点对2010-2014年、2014-2017年数据进行前后时段的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2014-2017年西藏自治区人类发展指数均值(0.6333)大于2010-2014年的人类发展指数均值(0.5820),且t检验的伴随概率为0.02小于0.05,说明这种差异是显著的。也就是说在2010-2017年间,政策发布后前4年的社会经济增长和后3年的增长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2014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政策在时间维度上对西藏自治区人类发展指数显著影响的滞后期为4年。

表6 人类发展指数按时间对比

(二)实效维度:教育现代化实践对西藏自治区社会发展的影响

1.模型建立

将西藏自治区教育现代化各指标与其人类发展指数进行回归建模,以证明二者之间的关系。为确定各指标变量是否满足回归要求以及变量形式,首先对教育现代化各指标与西藏自治区人类发展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基于对历史数据的整理,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发现,财政性教育经费、财政性教育经费前5年投入平均值、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小学师生比、中等学校师生比、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男女受教育比、小学毕业率、非文盲率、平均每万人口中的大学生数等与西藏自治区HDI存在显著正相关,具体指标详见表7。为考察各变量形式,对各变量与西藏自治区人类发展指数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发现各变量均与HDI具有显著线性关系,满足建立多元线性回归的条件,从而建立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如下:

表7 西藏自治区教育现代化指标与HDI相关性关系

(式1)

2.模型回归结果

在回归建模时考虑到教育投入具有延迟性,当期投入未必会引起改变,因而将教育现代化的投入指标划分为当期及向前平移期均值两类。鉴于教育投入的三大类指标即财政性教育经费、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和师生比,其中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师生比为相对数据且在5年内变化不大,所以仍以当期数据计算,但财政性教育经费变化相对较大,则使用当期和平移期两种方式测量。在平移时间点选择时,以测算出的21世纪西藏自治区受教育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5.03年③为测算期进行平移,假如平移后影响因子发生改变则再向前平移进行检测,若无发生改变则向后平移。通过逐步回归法计算发现,在9个因素中小学师生比、财政性教育经费以及非文盲率对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存在显著影响。同时教育经费投入延迟期为5年,虽与政策延迟期存在差异,但考虑到政策发布前的前瞻纰漏效应,也基本符合规律。

首先,关于当期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由模型可知,调整后的可决系数为0.847,说明模型能够解释84.7%,模型有效且解释程度相对较高。DW值为1.361,与2接近。F统计量为78.559(p<0.05)说明回归方程有效。在回归方程中仅有小学师生比进入方程,当期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等指标并未进入回归方程(见表8)。

表8 当期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条件下回归

其次,考虑时间延期的回归模型。利用SPSS软件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有2个模型能够对因变量解释较好。

模型1,调整后的可决系数为0.882,说明模型能够解释88.2%。DW值为2.155,与2接近。F统计量为53.146(p<0.05)说明回归方程有效。(1)在回归方程中入选的各变量的t统计量的伴随概率均小于0.05,说明入选因素对西藏自治区人类发展指数有显著影响,也即小学师生比、教育经费投入是西藏自治区人类发展指数的显著影响因素。(2)常量系数为0.409,也就是说在没有小学师生比及教育经费投入的情况下,西藏自治区人类发展指数可达到0.409,处于低水平的人类发展阶段,若加入教育指标将有助于西藏自治区HDI向更高级别发展。(3)在标准化系数中小学师生比的系数为0.619、教育投入的系数为0.367,说明在该模型中小学师生比与经费投入相比较对人类发展指数更具有影响性。

模型2,调整后的可决系数为0.957,说明模型能够解释95.7%。DW值为2.155,与2接近。F统计量为157.561(p<0.05)说明回归方程有效。该模型入选指标为财政性教育经费前5年投入平均值以及非文盲率。模型中常数值为0.303,说明如果没有教育指标,其他因素影响下西藏自治区人类发展指数仅为0.303,也就是处于低水平的人类发展阶段,若加入教育指标将有助于西藏自治区HDI向更高级别发展。教育经费的标准化系数大于非文盲率,肯定了教育经费投入的重要性。

同时根据非标准化系数,平均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每提高1个单位,西藏自治区HDI将在5年后提高0.01单位。并且每提高1个单位的非文盲率,将提高0.367单位的HDI。而当其他条件不变,非文盲率达到100%时,西藏自治区HDI将达到0.669,距离高水平的人类发展水平还有一段距离,因而提高教育投入进而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仍是发展的重点。

表9 考虑时间延期的回归模型

四、讨论与结论

(一)教育投入

第一,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教育经费投入在对西藏自治区社会发展影响时具有延迟效应。当期的教育投入对改变该地区人类发展指数是不显著的,只有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稳定地加以投入才能对其产生明显的效益,而财政性教育经费效益的滞后期为5年。第二,研究发现,在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地区GDP比重纳入回归方程时,其影响并不显著,这与西藏自治区经费投入来源有关,即该地区更多地依靠中央政府“输血式拨款”。第三,在用不同的回归方程解释西藏自治区HDI时,发现部分模型的回归分析中,小学师生比与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同时进入回归方程,在统计意义上部分解释了方程中师生比相对于教育经费的投入对提高西藏自治区HDI程度更高。虽然这并不能代表小学师生比对于HDI的影响优于经费投入,但也说明在保证一定教育投入水平的情况下,提高学校师生比对提高西藏自治区HDI来说也是相对较好的选择。今年是西藏自治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建议根据西藏教育现代化2035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加大投入,以确保“十四五”教育现代化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教育普及与机会均等

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要求[10]。那么,西藏自治区如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怎样提高本地区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建议必须把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划纳入自治区“十四五”整体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协调,大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才能提升自治区的“人类发展指数”。因此在研究中,我们在教育普及与机会均等指标中选取了各级学校的入学率与毕业率以及女男受教育比6个重要指标。在对各指标变量相关性分析时,学龄前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率及女男受教育比与西藏地区HDI显著正向相关,但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其作为影响因素t统计量的伴随概率均大于0.05,利用逐步回归法时被排除在外。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中等学校毕业率在相关性分析中并不显著相关。虽然统计数据结果如此,却不能说明其被排除因素对提高西藏自治区HDI的增长没有影响。HDI是由平均教育年限、预期寿命、收入三部分综合计算而得,而各级学校的入学率直接与平均受教育年限相关,间接与受教育者未来收入有关,因而进一步提高学龄前儿童入学率,保障男女入学机会均等,保证教育起点公平,提高中等、高等院校入学率将有利于提高西藏自治区的人才结构与人才培养。

(三)教育产出

2020年8月,中央召开第七次援藏工作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发展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和政权建设,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11]。历史证明,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十分显著,人力资源的供给也主要依靠教育,因此,西藏自治区的高质量社会发展自然离不开教育。我们清楚地看到,在回归过程中相对于万人在校大学生数,非文盲率作为显著影响因素,多次出现在不同的回归模型中。也就是说,虽然目前降低非文盲率是西藏自治区提高人类发展指数的重要因素,但是降低非文盲率并不意味着地区社会发展一劳永逸。在回归模型中发现,当其他条件不变,非文盲率达到100%时,西藏自治区HDI将达到0.669,这一水平仍处于中等发展水平,距离高发展水平还有一段距离。同时由于统计原因,万人在校大学生数没有进入回归模型中,但在相关分析中,其仍与HDI存在较高的显著正向相关性。因而在保障西藏自治区居民基本文化水平基础上,提高教育投入进而提高整体受教育水平,增加西藏自治区居民的受教育年限,仍是发展的重点。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自治区人类发展指数水平由低发展水平迈入了中等发展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地区教育现代化也实现了质的提高。就其二者关系来说,无论在时间维度上国家教育现代化政策与地区HDI水平发展的吻合,还是从指标维度上对其贡献的契合,均说明了地区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对西藏自治区人类发展水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到2035年我国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而西藏自治区也应进一步继往开来,大力发展现代教育。第一,保证对西藏自治区教育持续稳定性的投入,且在评价投入产出效益时加入时间维度进行考量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同时,鉴于西藏自治区教育经费的来源结构,可适当弱化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用GDP比值衡量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第二,在教育投入的要素上,财力投入与人力投入比肩而行,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与教育经费投入是促进西藏自治区社会发展的双向投入保障。因此,须加大西藏自治区师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并且鼓励支持高等学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基层任教。同时,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第三,在保障西藏自治区居民基本文化水平基础上,巩固自治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全面提高普及水平,降低文盲率,增加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是保持地区人类发展指数的基础,而加快地区初、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提升居民受教育质量与水平是实现西藏自治区人类发展指数再次跨越式发展的重点。“十四五”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把援藏工作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从长远考虑和基础建设入手加强援藏力度是一强有力举措。相信国家与西藏自治区政府联手,必将有力推动自治区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大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巩固脱贫效果,增强西藏自治区自身的造血功能,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贡献教育的力量。

注释:

①窗口事件用来分析某事件的发生对组织或价值方面的影响,定义为窗口事件是将其作为分析该事物的核心,包括所关注的事件及时间窗口的长度。

②指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其大小可以反映两个变量间线性相关程度的强弱。

③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西藏自治区人口受教育程度抽样统计数据,按照现行学制为受教育年数,计算人均受教育年限。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按16年计算,高中12年,初中9年,小学6年,文盲为0年。

猜你喜欢
西藏自治区教育经费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送文艺下基层演出
管好用好粮食仓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
我与西藏歌舞团——写在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成立60周年之际
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性分析——以2008-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例
2016年西藏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双联户”西藏自治区基层组织形式的创新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