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

2021-06-17 12:31:18杨月芳
河北画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国学中职

杨月芳

安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尊崇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我们认识到,只有让学生们充分汲取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才能培养出向德向善、诚信敬业的良才善士和国之栋梁。作为中职学校则应借助开设精选的传统文化课程、设立诵读国学经典制度、确立鞠躬礼和道德班长、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和营造校园传统文化氛来达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和助力学校德育管理的目的,从根本上改变中职生行为有偏差,品行修养低的现状。

一、我校德育工作现状

我校是一所地处农村的中等职业学校,相比之下,学生存在如下问题:

(一)学生来源广泛,素质参差不齐

中职学生大多为初中所谓的“差等生”,可以说是周边诸多村庄或者县市区不同,又源于自身各自原因聚集职校,行为、习惯素质大不一样,相对低下,品行欠缺,组织纪律以及大局观念不强等等。

(二)缺乏系统的传统文化课程学习

传统文化的系统学习,几乎未强调过,只是偶尔品德课上接触些,纸上谈兵较多,现实实践较为薄弱,况且时代的变革,诸多优秀文化传统遗忘或丢失。在职业学校中传统文化的普及学习相对没正规系统安排,只是在思政课中穿插下,对其实际实践缺乏。

(三)学校管理不能深入内心,学生自身自制力差

职高生自身素质不高,加之学校管理薄弱漏洞以及缺乏这方面的专项管理,加之整体道德品质不高,自我约束力不强,加之学校的管理重“堵”而忽“疏”,德育工作不能及时到位,即便有也不能触动学生心灵深处,学生对此较为淡漠,自身自制力较差,诸多简单事情复杂化,效果适得其反,故而亟待改进德育管理思路和方法,创新德育教育方式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改善。

二、传统文化实施方案措施

鉴于中职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管理难的问题,特制定有关方案如下:

(一)传统文化进课堂(知识传播)

1.国学课程安排

在学校专门统一负责安排编写以及精选整理出一套适合中职生的传统文化读本,在全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助力学校的德育教育。由教务处统一协调安排国学课程的设置,我们专门成立国学教研组,负责教材的精选和课程讲授,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精选的适合中职学生的国学教材,有针对性、有智慧地从中提取对学生身心发展有方向性和启迪性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丰富他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提升他们的道德文化修养,形成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中职学校国学教学体系,并切实落实国学的学习统筹安排,为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应有的作用。

2.制定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在校期间,利用上课前十五分钟进行经典诵读,尤其早上记忆较强,并且学生对理解日益加强,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崇德阅读理解,时间一长,不仅自然而然的背诵,以及大致意思也逐步清晰起来,因此在全校学校安排固定的“经典诵读”时间,经校长委员会通过,教务处负责具体督查。是完全符合全体学生诵读的时间以及身体状况,其端身吟诵,正心承德,诵读国学,提炼内涵。再则通过诵读,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性;以及让学生能以圣贤为榜样,以经典为依据,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使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

(二)道德班长制度(示范引领)

1.教学鞠躬礼

由国学教研组老师负责制定和实施鞠躬礼的方案,示范并教学鞠躬礼,让学生践行规范的鞠躬礼,培养谦卑品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善念,驱除学生的傲慢、怨恨、烦躁等恶念,还能培养学生的谦德气质,实现仁礼合一,营造学校的传统文化氛围,展现文明礼仪的校风。

2.制定道德班长制度

我们制定了道德班长的具体实施方案,由政教处配合实施。道德班长由学生轮流担任,主要负责制定班级管理计划、实施监督管理、主持上下课礼、力行表率、负责一天工作的反思、总结、评定和记录等工作。目的就是通过道德班长的设立,为每一位同学践行传统文化的机会,并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提供的均等平台。旨在锻炼提升学生的自我形象,增强自信,影响周围同学,倡导正能量,为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建设添砖加瓦。

(三)开展主题活动(全面践行)

主题活动是全面践行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德育效果的平台。我们通过深入分析中职生的身心特点和行为特征,精心设计的以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来影响学生身心,并将主题活动贯穿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随时随地渗透,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得以提升。以实际行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活动的开展:如传统文化主题班会、学期国学展演活动、中华传统节日活动等等,让经典文化进一步加强加深印象,使其更为贴近学生、感化学生。

(四)布置校园文化(浸润熏陶)

校园文化是影响和提升学生品德修养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我们在宿舍、餐厅、教室、广场、走廊等地方,布置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宣传版面,并在校园广播和校园电视台开设传统文化教育专栏,全方位的渗透和熏陶,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得以提升。

(五)师者表率,潜移默化

我校无论在学生报道和老师签到时实施领导值班回礼制度,从校长到中层,每天在签到时辛苦上班的老师行鞠躬礼,目的感谢你们的到来为我们学校、学生辛勤付出与努力。在校门口放学时对学生的目送礼,希望学生平安的回家,一路顺风,一方面老师的表率潜移默化,让学生感受到学校老师的关怀,另一方面,作为老师都对学生如此,更何况学生本身自己,更应效仿老师之行径,尊重师长以及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对学生起到无声教育。

三、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的意义

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诸多传统的优秀文化被遗忘殆尽,为进一步使得我国传统精粹不至于消亡殆尽,我们应秉承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尤其在接人待物,为人处事方面给以重要的礼节性的尊重,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大道理,因此很多传统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给人们极大的鼓舞与启发,应从娃娃抓起,从学生抓起,从校园的点点滴滴抓起,小事抓起,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规范学生的行为典范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养成学生的各项行为标准的准则纲领,学习古人的知书达理,文明举止,从思想上定位学生的礼义廉耻,规范学生的各项行为,进而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二)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与品德的标杆

学习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更进一步增强自我约束和文明行为,充分提高自身修养,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品德修养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传承优良的文化传统的需要

优良的传统文化对人们以及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秉承优良的传统文化,撇弃旧得糟粕,汲取精华,为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扫清道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学生作为时代文化的继承者,也是播种者、弘扬者,几千的优良文化传承至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千千万万古人的心血智慧的结晶。

(四)学校德育工作的保障

传统文化的教育对现代学生可谓是深刻的,是从小教育的根本保证,是教育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学生生源不同,学习成绩、素质参差不一,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德育教育,即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和国学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掀起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不仅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品德修养,有效的助力了学校德育工作。相信今后在学校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在丰富的经典主题活动的带动下,学生们通过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道德素养会得以提升,行为习惯加以改善,文明礼仪之风盛行。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学生心灵,守护着学生的美德,从而助推着学校德育工作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国学中职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中国德育(2022年18期)2022-10-14 09:23:40
“垂”改成“掉”,好不好?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29:38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08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中国漫画(2016年3期)2016-06-20 06:32:48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