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2021-06-15 21:55张海芳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意义问题

【摘 要】新课改的提出并逐步深入,使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得到转变,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各项素养。在小学阶段,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对学生学习各门学科以及未来发展均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教会学生掌握一些生字词,还应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进行阐述,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意义;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2-0161-02

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素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模式较落后,以单一地传授课本知识为主,不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且没有积极融入信息技术,如多媒体、微课等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降低了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以及优美语句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文章体裁有很多,如说明文、记叙文等,这些文本蕴藏较为丰富的词汇以及优美的语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时,应着重讲解相关的词汇和语句,并通过词汇和语句过渡到整个文本的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并提升语句和词汇的应用能力。除此之外,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教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采用不同的方法阅读一些优秀的文章,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优美的词汇和语句。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阅读能力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学生拿到一篇文本之后,可以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文本所展现的中心内容,这个分析的过程就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多以文本为例,教授学生阅读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陌生的文本加以分析和理解,继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1]。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阅读能力展现的是学生的思维水平、对未知文章的理解度、语言和词汇的积累程度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对传统教学目标的一种创新,是改变“一言堂”教学模式的体现,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并积极分析和学习,这个过程可大大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识字、口语交际以及写作能力,忽略对阅读文本的分析。如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一些教师往往会将阅读文本当成学生识字、学习语言的范本,忽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些教师也会为学生开展专门的口语交际和写作训练,教学生在写作中使用修辞手法,却忽略了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没有让学生主动分析和思考阅读内容。有些教师甚至没有给予时间让学生开展阅读活动。

(二)阅读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几乎每一节课都会涉及阅读教学,如对课文文本的阅读分析就属于阅读教学的一种。但在开展这类教学时,教师的教学模式往往比较单一,过于强调进度,注重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忽略学生对文本的自主分析和阅读。在课堂中更没有采用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法等,让学生进行自主探讨,使学生的阅读水平难以提升[2]。

(三)未正确使用阅读教学辅助工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各个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量,這一阅读量要求的提出确立了阅读的重要性。然而,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一些教师或缺乏对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等的使用,或滥用多媒体,影响了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以及学生的思考。这些不正确使用辅助工具的行为均会影响阅读教学的质量。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的阅读习惯会直接影响最终的阅读效果。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思维都非常活跃,且好动,在面对一些陌生文本时,很难静心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提升能力。阅读习惯除了包含人们日常所指的定期阅读之外,还包含在阅读时的一些方法,如默读、大声诵读、快速阅读。为防止学生无效阅读,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分析、展开联想、实现和作者的情感沟通。如在讲解《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针对文本题目展开想象,想象文本会简述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开展阅读,总结所阅读的内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避免无效阅读,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3]。

(二)基于文本分析,开展阅读教学指导

教师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充分把握课文教学。语文课堂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几乎都是对阅读文本的分析,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种分析的方法,便可以大大提升阅读的能力。下文从提升学生阅读兴趣、教会学生阅读方法等角度,阐述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应用多媒体,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一切事物还处于学习中,尤其是语文这门课程,有很多的文字和语言有待学生学习。学习中,一些学生会因为文字的枯燥而对阅读失去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基于教学内容,合理应用教学手段,如使用多媒体教学,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如课文《观潮》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展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一些学生由于不了解钱塘江,在阅读时毫无兴趣。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和视频,供学生欣赏,让学生在有基本的感受后再阅读和分析,这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质量会更高。

2.问题引导法,帮助学生加强对文本的分析

问题引导法是一种以文本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挖掘文本的中心内容,基于中心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对问题进行分析的教学方法。这种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专注力,还能进一步优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如课文《陶罐和铁罐》,讲述的是一个王宫中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在开展该课文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拿出一个陶罐和一个铁罐,问学生;“这些是什么?两者有什么特征呢?”学生答:“这是陶罐和铁罐,陶罐容易碎,铁罐不易碎。”教师可接着问:“你们知道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学生:“不知道”。教师:“那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回答课文讲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觉得陶罐和铁罐各自的性格是什么样的?”通过问题,为学生指出阅读的思路和方向,让学生自主阅读和分析文本,在自主阅读中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和策略[4]。

3.小组合作法,探究文本情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除了要学习基本的文字和语言之外,还要形成良好的人格以及道德素养。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本都阐述了人格美,这种人格美也是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的。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融入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对文本中蕴含的情感进行探究,并逐步渗透到学生的成长中,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度。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描写的是面对作者创作的同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是通过阅读文章可以总结出来的,但作者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而是体会其中的父母之情。基于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探究文本,讲述家中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探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通过共同智慧的研究,学生会感悟到父母对孩子的爱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母亲善于用夸奖的方式激励,父亲则是通过不断的鞭策提升孩子的能力,这均是父母对孩子爱的体现。

(三)定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把握好课文分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还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通过融入阅读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将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五定为阅读分享日,学生需要在班级中分享这一个月所读的书籍。首先,选择书籍时,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推荐,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其次,应规定好每一个月阅读的篇目和数量。最后,在每个月最后一个周五,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阅读的内容,除了要讲述文章内容,还要对文章进行语言以及情感分析,在相互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对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时,教师要尊重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在课文分析中渗透阅读素养的培养,还要通过开展阅读实践活动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训练,为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亚芹.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J].小学生(中旬刊),2021(2).

[2]代久久.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的研究[J].学周刊,2021(2).

[3]陈丽娥.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连接的途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1(1).

[4]张玉叶.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1).

【作者简介】

张海芳(1977~),女,汉族,山东德州人,大专,中小学一級教师。研究方向:语文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意义问题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