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盼
【摘 要】课程是教育思想与理念的外在表现,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施行与落实,新课程理念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学需在原本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优化师生关系,增加互动交流,令学生的学习环境不失轻松愉悦等。为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本文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对高中构建历史兴趣课堂的有效途径进行探究,以供高中历史教师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历史兴趣课堂;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2-0067-02
“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定教,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新课程的教学三维目标”是当前新课程提出的四个基本观念。针对这一观念,高中历史教师应以历史学科特征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为基点,将“艺术”渗透于教学中,构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动性的历史兴趣课堂,在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求知欲,令学生真正处于想学历史、爱学历史的乐观学习状态。
一、历史学习的开端——注意力
在“关注学生发展”这一理念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历史是历史课程中关注学生发展的首要目标,学生的主动学习主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而兴趣多来源于“第一印象”,故此构建高中历史兴趣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的关键点在于令历史课堂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教师可以新颖的知识导入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正如我国特级教师冯梦龙所言:“每节课的导入皆需做到能够触动学生的心,令课堂如磁铁一般将学生牢牢吸引[1]。”那么,如何像冯梦龙教师所说的那般令课堂“像磁铁”般牢牢吸引住学生呢?
从心理学方面来说,高中生多处于青春期,其本身的意志性格尚未发育完善,因而对教学内容的喜好程度多决定于课堂为其带来的感官体验。课堂设计足够新颖,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会牢牢集中于知识学习上,并有效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令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
举例而言,在教学高中历史教材中“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章节时,笔者主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及微课资源库进行多媒体教学,在课前准备了大量与古代中国发明相关的视频记录短片,如考古学家在甘肃省天水市内发现西汉时期纸的视频,可让学生了解中国造纸术的出现及发展历程;如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纪录片,借此让学生了解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如汉代的司南、古时借以确定天体坐标的浑仪、候风地动仪等相关纪录片,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发明的神奇。较传统教学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理论知识学习,利用多媒体视频纪录片教学更具动感、更新奇,能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以往虽对该类历史知识略有耳闻,但了解程度也仅限于“耳闻”,对其中的关键知识仍不甚了解。笔者实施多媒体教学后,学生的课堂作业检测与后续课堂测验结果显示,他们对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远胜以往,且对该章节相关内容的学习积极性远超过去。笔者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将以往课堂中的“要我学”转变为了“我要學”,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2]。
二、构建兴趣历史课堂的关键——艺术授新
在新课程理念下,“以学定教”即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论教”的思想,此过程中,“授新”是促进传统课堂改革、构建兴趣课堂的关键。所谓“授新”,即教师向学生传授新知识的过程,其本身是教学的最重要环节。虽然新课程提倡及推崇的历史兴趣课堂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重点,但授新仍是重中之重,因此教师在构建历史兴趣课堂时,应当保证“授新”的效率、质量与兴趣培养并重[3]。
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将教学艺术融入“授新”,将以往“以教师为本”的教学观念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以学生的知识底蕴特征、心理特点为出发点,对授新过程进行艺术设计,在教学中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令学习过程不复枯燥乏味。灵动、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兴趣历史课堂的基础。在以往教学中,不难发现课堂气氛多会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心情较好时,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地会被调动起来。可见教师本身良好的教学态度应是“艺术授新”的开端,教师需做到换位思考,令课堂语言幽默但不失严谨,建立师生平等的课堂关系,将生活中的微笑与关怀带入课堂中,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构建高中历史兴趣课堂的纽带。
除教师本身的态度外,课堂设计同样是“艺术授新”的关键点。调查发现,学生对历史课堂的认知多停留于“枯燥”“乏味”“单调”等。故在新课程理念影响下,教师应当尽量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如通过社会调查、应用多媒体活动、增加课堂互动等教学方式,与学生共同完成历史兴趣课堂的构建。
举例而言,在教学高中历史教材中“现代中国的教育与发展”章节时,教师可以令学生在课前进行与之相关的社会调查,通过亲身了解、亲身经历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激活学生的思维。又如“两极世界的形成”是大多学生历史学习的知识盲区,教师可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章节进行二次讲授,制作课件,通过Flash动画向学生展示二战后苏、美两国的战略方针及政策方针,以灵动的方式令学生了解苏、美两大对立阵营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弥补知识漏洞。课堂互动同样是历史兴趣课堂中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教学高中历史教材中“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章节时,教师可令学生对秦朝郡县制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在交流互动与辨析中掌握
知识[4-5]。
三、兴趣历史课堂能力训练与评价——教学巩固
新课程理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的评价思想,即以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状态为教学评价参考标准,继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新课程教学三维目标。新课程理念已对高中历史学习做出了新定义:“高中历史的学习即学生通过感知历史而不断形成历史知识积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本身的练习仍是保证历史兴趣课堂效果最大化的有效方式,但练习也需具有科学性,保证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多倾向于让学生进行大量知识练习,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知识练习在“精”而不在“多”,需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实现“趁热打铁”的效果,对学生形成有效引导,令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知识认知活动,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需注意的是,这里的练习并不一定是纸面上的练习,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练习。
举例而言,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为家长讲述‘师夷长技以制夷或‘戊戌变法的历史故事”这一课后任务。在向家长讲述历史故事前,学生要先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牢固掌握相关知识,方能为家长展开讲述。这样的练习效果远远超越纸面练习。教师在让学生练习历史知识时,需做到举一反三,将历史兴趣课堂与课后练习紧密结合,令两者相辅相成,促进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除练习外,对学生的评价亦是历史兴趣课堂实现本身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程要求形成“以综合素质为评价目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生而言,被肯定是提升其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方式。因此,在历史兴趣课堂中,教师需以“激励”取代“批评”,以欣赏、发现为评价原则,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实际状況进行评价[6]。
举例而言,某班级有一插班学生,其历史基础较差。为帮助该生赶上其他学生的学习进度,笔者曾对其进行单独授课,然而由于授课时间较短,该生期末成绩仍然不理想。但是该生的进步有目共睹,所以笔者并未因期末成绩较差批评该生,而是在班中对该生进行表扬,并选其为历史课代表。随后该生历史成绩突飞猛进。这便是评价的力量,评价本身的宗旨与历史兴趣课堂殊途同归[7]。
总之,新课程理念主要强调调整课程体系、结构与内容,针对这一理念,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挖掘学生在历史方面的学习潜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为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堂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以艺术授新的方式增添历史课堂内容、调动课堂气氛、提升课堂趣味性;结合历史兴趣课堂制定匹配的练习与评价方式,令学生形成历史知识体系、增加自信,以新课程理念为宗旨构建高中历史兴趣课堂。
【参考文献】
[1]王俊华.基于历史解释素养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73).
[2]严迎春.基于时空观念的高中历史统编教材的处理——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0(18).
[3]傅洁.构建完整概念培养核心素养——浅谈高中历史复习中完整历史概念的构建[J].考试周刊,2020(81).
[4]朱静.让高中历史课堂“活”起来——用历史故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
(26).
[5]杨重诚,田黄燕.公民素养视阈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反思——以《中日甲午战争》一课为例[J].历史
教学问题,2020(4).
[6]成静.趣谈“世界近代史核心线索”之高中历史教学有效参考[J].中学教学参考,2020(28).
[7]陈四萍.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分析及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建议[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