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李慧
摘 要:小学生全面发展是我国百年教育计划中的核心关键,而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实施,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极为良好的发展思路与前景,更是为我国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本文中,笔者将会以游戏化教学对小学体育教学过程所带来的影响为切入点,针对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实施方案与手段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希望借此可对众多教育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借鉴价值,并推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与完善。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体育游戏化教学;体育教学途径;体育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5-0128-02
Implementation of Gam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Sports
TAN Lihui (Lianxi Primary School,Pudong New Area,Shanghai,China)
【Abstract】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s the core key of my country's 100-year education plan. The implementation of game-based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sports provides extremely good development ideas and prospects for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and also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will take the impact of gamification teaching on the process of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s a starting point,and conduct a preliminary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plans and methods of gamification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Workers play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and promote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and improvement of my country's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Keywords】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Sports game-based teaching;Physical education methods;Physical education methods
隨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已经成为小学教学体系内重要核心之一。从课程目的角度分析,小学体育课程不仅可有效改善学生体质,确保其健康成长,也可充分培养其竞争精神与团队协作意识,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最直接手段。小学体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提高课程本身的趣味性与活跃度,寓教于乐,通过各类趣味性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致,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1.游戏化教学模式对小学体育课程所带来的影响
(1)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生对各类事物均有极大的好奇心理,其自身注意力也很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干扰,进而造成其上课过程注意力不足,学习效果与质量不佳。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实施游戏化教学手段,可全面提高学生意志力,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态度,并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小学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并培养其体育精神与竞技精神,游戏化教学手段实施后,不仅可有效解决学生注意力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的问题,也可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并在游戏中找到适合自身兴趣的体育竞技模式,弥补传统教育过程所存在的弊端。
(2)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与学习态度
游戏化体育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与他人一起游戏、共同协作的乐趣,进而有效净化其心灵,使其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与学习态度。在教师的引导与鼓励下,学生可从体育游戏中找到真正的快乐,教师亦可针对性选择符合道德规范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趣味性游戏,让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全面升华,避免学生产生负面情绪,提高学生自信心与意志力,正确引导其心理成长。
(3)全面强化小学生身体素质
小学生处于身体发育与各项机能不断增强的重要阶段,而现代社会各类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对学生的日常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许多学生对于身体健康与体育活动不够重视,很容易沉迷游戏、动漫、小说等虚拟世界,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将会导致学生身体机能无法得到有效锻炼,自身意志力以及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兴趣也会被逐渐消磨。小学体育课程游戏化,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课堂找到全新更具趣味性的体育活动,在提高其参与热情与积极性的同时,也可让学生身体各项机能得到有效锻炼,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强化。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以及正确的竞争态度
体育游戏是一种群体性活动,每一位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都会有自身所要承担的责任,而这种相互协作且带有趣味性的互动,可以让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全面增强,学生在游戏中找到团队荣誉感与归属感,进而形成正确的竞争态度与体育精神。体育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各类活动时,可将活动的主动权与决策权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找到自由发挥的空间,提高其创新与运动精神。另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对体育精神所表现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内涵有着更深的了解。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课程的实施,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各类活动参与的主动性,并使其养成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为其人格健全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小学体育教学开展游戏教学的有效策略与手段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了小学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体育游戏活动不仅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针对小学生体育锻炼特性以及成长规律进行分析,探索体育游戏活动的作用以及教学效率,意在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阳光教学下沐浴,以此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1)针对各类场景,创设更具趣味性的游戏环境与情景
体育课程需要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并在活动中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对活动自身的参与积极性,养成其对体育运动的喜爱之情。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以及心理发育规律,创设更具趣味性的游戏环境与情景,以学生兴趣为根本点,以生动、开放、愉快、轻松为活动基调,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各类活动之中,并使其感受到体育活动所存在的真正魅力。教师在创设体育游戏活动时,不要拘泥于形式,勇于创新,针对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类场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不同体育活动模式所存在的趣味性。体育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延伸,因此,教师在针对不同体育运动类别创设游戏场景时,可充分参考生活中所能见到的各类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让学生感受到运动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进而全面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运动精神。为了充分强化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身体体验,可针对性创设各类体验性游戏情境,让学生产生对未来以及更多体育项目的憧憬与向往,提高其自身的发展潜力以及体育游戏的实际效果。
(2)游戏活动需要符合学生的身体及心理发育规律
小学时期,学生身体与心理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因此,体育教师在规划各类体育游戏时,需要针对学生实际的身体状况以及心理发育水平,对游戏的运动强度以及对抗强度进行个性化调整,确保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养的健康成长。
另外,小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因心理以及身体协调性等层面限制,缺少自我保护意识,自我保护能力也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教师在制定体育游戏活动时,需要注重对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注重其身体协调性的锻炼。另外,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很容易产生疲惫感,而这种身体机能层面的疲惫,需要教师利用合理的手段,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与恢复。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体育教师也要注重对其进行鼓励与安慰,并注重不同学生之间的情绪变化,让每一位学生养成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进而让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可全面提升学生身体与心理层面的成长。
(3)丰富游戏种类,拓展游戏内涵
体育课程游戏化转变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性制定严密的教学计划,依照小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变化,全面分析教学环境以及当前可用的各类教学设施,丰富游戏种类,提高游戏的可操作性、趣味性以及健身效果。体育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于游戏,而实际的教学效果,与游戏自身更是密不可分,因此,教师需要在游戏设置过程中,充分融入体育竞技精神以及竞争态度,促进学生体育品质与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其好胜心理与拼搏精神。另外,游戏过程中,也要提高对体育竞技理论知识的传授,拓展游戏内涵,让学生在游戏中也能获取到理论知识。
3.探索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要点分析
(1)充分发挥校园环境优势,合理利用活动场地
体育游戏活动人数较多,因此会受到外界天气、温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当前的小学校园中的游戏运动设施是标准化配置,所以体育游戏活动要充分发挥校园环境优势,充分利用各类场地以及各类器具,要制定精准的活动时间、休息时间、分组时间等,让学生将体育运动时间充分利用,既要让身体得到有效锻炼,同时也要注重有氧运动的循环效果,以此达到劳逸结合,提高身体机能的教学目的。例如,可以将小学的低年级学生进行有氧运动,包括慢跑、波比跳、伏地挺身等等多种形式,而高年级学生则应注重无氧锻炼,包括往返跑、接力跑、蛙跳等等。当室外天气不允许进行室外活动时,也不能让学生浪费课间运动时间,可以组织学生在风雨操场内或教室内进行活动,例如,原地高抬腿、立定跳远等不占用场地空间的活动。
(2)创新体育游戏形式,丰富课外运动内容
在体育实践教学中老师可以发现许多小学生有着丰沛的体力,尤其是他们充满好奇的体育运动,就会愿意投入全部的精力,体育游戏是学生玩耍的重要时间,老师要注重帮助学生进行运动特点总结,抓住学生的生理特点,以科学化的方式展开运动,注重运动的循序渐进性和稳步提升性,不能在开始阶段就进行强烈运动,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热身习惯,同时可以利用这种教学形式创新和丰富活动内容。例如,很多男同学喜欢球类运动,但是在游戏活动中直接进行剧烈运动,对学生的身体并不利,因此在前期的热身阶段,老师可以采用间接传球、接力传球等方式帮助学生预热关节,当达到科学的预热时间后,再让学生进行分组比赛;而许多女生对于体操运动会更有兴趣,可以组织女同学前期热身进行踮脚尖和高抬腿,以此提高心率,接下来再让女生进行相关的体操剧烈运动。
(3)制定互动反馈机制,加强师生之间沟通
小学体育教育的深化改革,不仅要求老师能够将科学化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反馈通过反馈信息,让老师能不断的优化和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案。体育游戏活动涉及的内容众多,老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尽量以朋友身份与学生进行相处,这样可以更多的获得信息,也能促使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为学生制定更加多元化的体育游戏活动内容。同时也要制定相应的互动反馈机制,对于老师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态度进行反馈调查,让学生的意见能够更多的给老师提供珍贵的修改依据。另外,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于课间活动的想法,更多的征集学生所喜欢的运动方式,同时要通过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检验以及体能测验了解学生的运动范围,师生之间的沟通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消除拘谨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师生的互动性,以此促进小学体育游戏教学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过程针对学生身体与心理特点,创建各类体育游戏,可充分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主观兴趣,提高其对各类体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并使其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体育教师在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心理与兴趣的分析,注重游戏对学生身体素质与精神素质的培养,并转变传统教学思维,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所能发挥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与他人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并共同提高,促使我国素质教育体系的进一步优化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苏龙.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0(31):118
[2]师云霞.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实施[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5):173+175
[3]王玉娟.浅谈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策略[J].才智,2019(36):142
[4]杨朝辉.游戏化教学对小学体育的影响研究[J].现代交际,2019(23):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