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挚
【摘 要】依托北京市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双百”示范项目,作为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示范基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校,学校结合实情,建设Pad教室,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引领和示范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创新教与学的方式。
【关键词】融合创新;Pad教室;精准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5-031-03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迈向创新发展的新路向。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要“聚焦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坚持融合创新”“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这表明,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不仅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使命,更是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增长点。我们结合学校实情,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中大胆探索,切实推进,形成了以下几种做法。
理念沉下去,能力升上来
为了让教师学习掌握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理念,学校在培训上采取发挥区域资源与挖掘校内资源并行的方式,结合市、区级培训,组织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学习,并鼓励教师将培训内容结合实际运用到课堂实践中。同时,作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试点校之一,我们组织教师全员参加培训,从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维度进行线上学习和校本研修,让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系统推进。同时,学校教研组开展研修活动,让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的理念沉下去,切实落位影响到课堂教学中。
以“双百”为契机,使信息化教学环境得以保证。基于信息化硬件设备、大数据等技术,构建能够支持情境创设、问题发现、多重交互(人机、师生、生生)等多方面教学要求的Pad教室。基于此,我们开展初级分层培训、技术跟踪指导,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与课堂教学融合的能力。基于不断的学习与积累,以Pad课堂为例,教师目前能够根据系统自动生成的答题数据精准判断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形成“课前导学预习、测评反馈—课中实时检测、互动交流—课后作业推送、微课辅导”的课堂结构。
实践走下去,研究提上来
教与学的方式是影响课堂系统育人功能的关键因素。新时代课堂教学方式注重自主、合作、探究,而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创设应以支撑这种新型教学方式为基本追求及取向。为了让培训与学习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的需要,一方面学校从技术层面解决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学校以“赛”促训,进而激发教师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组织开展骨干教师引领课,区、校级骨干教师先学先导,示范引领。同时,我们也关注青年教师在这方面的优势,在青年教师成长课上,教师们在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方面展现了他们的思考与理解。以点带面,当教师们有了些许经验、尝到了些许甜头,则会有力、用力带动各教研组和各学科共同朝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方向迈进。
图1 区级骨干教师Pad课程
基于初期探索与实践,通过课堂观察、课后研讨,我们发现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有效融合,在课堂呈现形式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在学生活动上,能够从关注部分到关注整体,在检测反馈上,能够提供及时精准的数据。因此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在有效融合的前提下,优化课堂教学,催生出新型的教与学关系,为师生的共同发展提供新渠道。
那么,如何有效融合是我们不断探索的方向。借助Pad教室,结合学校师资,由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作为“种子选手”先导参与,通过基础培训、跟踪指导,使教师针对教学需要整合有效的工具和手段,以提高学生参与度、提升目标达成度、提增课堂有效度为目的,坚持用技术服务课堂、服务教学。通过实践与改进,我们对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有了两点体会。
1.技术让学习过程留痕,不错失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可能
面对当前教育改革形势,迫使我们对课堂变革主动出击,以营造更为自主、开放合作、探究实践的课堂为目标。以Pad教学为例,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账号和学习记录,相当于学生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学习空间。课堂上教师不是以点对面的“粗放型”教学,也不是“过眼云烟”式的举手反馈,而是“点对点”的精准化教学。教师通过设备可以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学生笔记、答题情况等,基于大数据所采取的教学活动,让每位学生体会到被时时关注。同时,学习过程的留痕,突显出学生的成长“需求点”,让教师有的放矢地精准指导。
2.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把控干预提供了可能
技术让課堂理念迭代,为每一个教学环节提效赋能。
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能够顺应趋势,提供更多技术支持与学习资源,提供更具有开放性、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媒介。如让小组活动的成果外显,促使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上直指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小组中“真思考”“真交流”。在检测反馈上,从试题选择上需要紧扣当堂的教学重难点,当出现有学生答错时,才能一语点拨、会真意。这些环节活动上的转变,都需要教师通过实践,不断改进创新,转变教学方式,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设计,最终让技术为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有效赋能。技术的融合让我们真正把焦点落位到学生的“学”上。
依托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的实践,为学校课堂教学模式“三要素”的落实起到了促进作用,如在学情分析方面,教师通过问卷等方式,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在小组活动中,利用分组功能,可以了解到小组活动进程并进行有效干预;在学生讨论中,可以关注了解到每位学生的想法,而不只是举手发言的学生。特别是课后反馈部分,能够让教师精准到生,即时掌握每一名学生的目标达成度。总之,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应用,保证了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
放手用下去,成效长上来
本学期学校初中部Pad教室的覆盖率达到100%,分布涉及六大学科,课型目前以新授课为主。我们希望Pad教室里能有更多孩子们的身影,他们的手一挥一划间显现的是他们的思考、他们的发现、他们的收获。虽然,我们的孩子中78%都是非京籍,家庭条件并不富裕,绝大多数孩子没有接触过、也没有用过Pad,但是借助Pad教室,使我们的孩子们能够对接上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在体验中受益,在学习中突破。
走进Pad课堂,我们看到了教师的变化,但更为明显的是学生的变化。学生的课堂专注度提升了,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的速度加快了,课堂的参与度提高了。微小的改变来自于微小的行动。我们也相信,当我们用好技术时,我们的课堂将带给学生更多惊喜。
2020年门头沟区“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方式的思考与实践”主题研讨会在学校召开。作为门头沟教师进修学校市级课题的实验校之一,前期在研修员的理论培训与实践指导下,最终将语文、数学、物理、道德与法治和历史五大学科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的实践成果向市区级专家领导汇报,得到了与会专家、领导的好评。同时,校长赵明勇还作为实验校代表以“信息技术——课堂改革之翼”为题,畅谈学校实施课题以来历经“达成共识—有效尝试—复盘反思”的课堂落实过程,尤其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在学校部分教师中产生共鸣,并不断得以实践提升的情况。
今后,学校要将信息技术融入育人目标之中,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以核心素养为指向,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遵照“兴趣比分数重要,习惯比知识重要”的原则,坚持把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在应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给予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上。教学结构变革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关键。变革课堂教学结构,需要着眼、落实于转变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四个要素的作用及地位,将传統的“以教师或教材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要让教师深刻理解且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与渗透信息化教育理念,让理念“落地”。技术是冷冰冰的,但我们的教育是有温度的,我们的课堂更是充满了热度。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之路漫漫且修远,我们将继续“上下而求索”,“智”用信息技术,“慧”见课堂变革是我们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作者单位:北京市三家店铁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