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2021-06-15 17:57刘欣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古诗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刘欣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标杆,汇聚了名家智慧,包含了精深微婉的意境和震慑人心的情感。学习古诗词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增强爱国热情,从而推动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本文结合教学现状,对古诗词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文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传统文化

一、小学阶段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逐渐积淀的,彰显着中华儿女特质的文化精华。学习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在了解古人旨趣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杆,是文学艺术的源头活水。古诗词语言简单凝练、意境深远,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对小学生而言,学习古诗词是他们了解中国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增强爱国热情,从而推动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的主要方式。

《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古诗词可以丰富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相当深远,明确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背诵诗文240篇(段)。由此可见,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二、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教”古诗词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教师对于古诗词教学的重视程度已经逐渐加强。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存不足。

1.教学目标的设定过于浅显,忽视了对文化的挖掘

在中国各类文学体式中,有“文以载道”的传统,古诗词也不例外。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如何设定教学目标,这一问题值得思考。很多教师设定的目标是能诵、会背、懂释义、作答对,这一教学目标注重的是应试教育,不利于让学生通过分析古诗词了解诗歌中所隐含的历史文化,或通过古诗词探究人物性格学养、志向追求等方面的内容,忽视了“诗言志”的特点。在这一目标的影响下,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只能停留在浅层次上,无法真正从古诗词中理解作者心境,感受诗歌所传达出的感发的生命力和文化内涵。

2.教学方法的选择过于单一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当前教师中有很多人采用文言文式的教学方法,反复诵读,利用注释逐字、逐词翻译,学生没有形成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文化传统等信息,从整体上分析和理解古诗词内容的范式思维。有的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采用现代文教学的方式,生搬硬套解释诗词,破坏了其中所蕴含的意境美和深刻的文化魅力。对于拓展部分的古诗词,教师讲解较少,甚至不讲解,让学生自学后独立背诵,学生只能机械背诵,片面理解,对于把握其中的文化内涵,是很难做到的。

3.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方面的水平参差不齐

讲解古诗词,需要教师具备比较深厚的文化修养,有些教师对于历史文化的了解较少,或是对古诗词的分析水平较低,讲课时不能结合历史文化引经据典,从而使得教学效果不佳。有些教师对古诗词缺乏兴趣,缺少对古诗词内在美的感受力,教学时照本宣科,缺少诗意和创新思维,使得学生很难从古诗词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同时,在开放性社会这一大环境的影响下,教师中也涌现出一股追求西方文化的热潮,在古诗词教学中,也会陷入不求新不足以自封的地步。

(二)学生“学”古诗词的现状分析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中最闪耀的珍珠,直到今天仍然散发着熠熠光芒。可现如今,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态度并不端正,他们不但对中国历史文化了解甚微,甚至在课堂上会发出“李白写这么多诗干什么”的抱怨,有些同学虽然对古诗词感兴趣,可是苦于缺少文化素养,不能理解诗歌当中那些深刻的文化内涵,对于诗歌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因此,要想在学生心中牢牢扎下古诗词文化的深根,必须要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三、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结合教材设定多维目标,挖掘文化内涵

教材中所选用的古诗词都是专家经过筛选后确定的,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又蕴含文化内涵。但是,由于古诗词常常运用典故、象征等手法,晦涩难懂,使得古诗词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变得更加隐蔽。这就要求教师用心钻研教材,对诗词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既能兼顾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又能让学生对古诗词所蕴含的文化有更深层的理解。如在设定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教学目标时,除了让学生了解苏轼痴情自然的心境,豪放驰骤的才情外,还可以结合题壁诗让学生了解苏轼在书法方面的成就,既为后面语文园地的学习奠定基础,又让学生领略到我国大放异彩的书法艺术。

(二)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中理解、感知文化

在古诗词教学中,要不局限于教材,又不能脱离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理解感知文化。

(三)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

1.转变思想认识,弘扬文化担当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现如今党中央领导人高举“文化自信”的旗帜,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一线教师也肩负着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转变思想认识,注重将传统文化与古诗词教学相融合。

2.潜心研究,以提升能力素质为重点

对于古诗词教学很多教师认为:心有所向,但力有未逮。诚然,研究古诗词需要相应的才气与功力,需要各方合力,不断学习探索。学校可以着力构建优秀文化培训体系;语文教师可以携手合作,建立传统文化学习小组;教师个人也要立足实际,以课本为核心,以实践为标准,全面提升个人能力。

3.满怀热忱,探寻诗词情趣

对于古诗词教学,除了要有才学之外,还得有或“更”得有情有趣,这就要求教师对传统文化心怀热情,对古诗词教学心怀热情。心中有热爱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明月松間照”中散发的山水情怀,体悟到“一蓑烟雨任平生”中坦荡洒脱的生活态度,感动于“可怜白发生”中诉说的激越与悲愤。

综上所述,关于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探讨,需要我们立足实际、不断探寻,从而更好的将诗境诗句诗韵的奇崛苍劲与中国传统文化那浑厚气象,那醉人的神韵相融合。

吉林省和龙市福洞镇民光学校 刘 欣

猜你喜欢
古诗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猜诗词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