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摘 要:基于大学本科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以《管理心理学》课程为例,探讨指向学生毕业要求的课程目标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在教学目标、课程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环节的设计与实践中,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个人素质、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体现思政工作在高校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思想,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课程;课程思政;毕业要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8-0069-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the undergraduat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major, taking the course of "Management Psych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design scheme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ourse.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and practising teach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resources,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such as Marxist philosophy, socialist core value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personal quality, professional quality etc. are integrated. It reflec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ole process education, all-round education, and all staff education", and uses classroom teaching matrix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Keywords: "Management Psychology"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teaching design
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启动了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指明了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时代走向。课程思政就是将课堂教学作为基本组织形式,挖掘思政教育资源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贯穿思想价值引领[1]。《管理心理学》是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根据该专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要求,对应课程目标、细化教学目标,同时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和元素进行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强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课程目标对应毕业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行政管理属于公共管理二级学科,研究如何运用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为各级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要求学生接受学科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系统训练,培养具备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和公共责任,兼具多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2]。在实践中,我们将这个培养目标细化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质三个方面共十个毕业要求。《管理心理学》课程目标主要对应其中的专业知识1、专业知识3、专业素质3(见表1)。
为了达成《管理心理学》课程目标,对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设计,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内容、考核形式等四个方面,以形成一个支持体系(见图1)。
在课程目标支持体系中,既要实现已有的课程教学目标,又要体现课程德育目标,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是《管理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内容,在专业知识传授中渗透思政教育的理念、意识和内核。值得注意的是,简单地将思政元素加到专业课程中并不是课程思政,而应该抓住专业特征,在既有学科课程中通过开发基于“从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活动课程,以及基于潜移默化实现学生德育的隐性课程,自然而然地实现专业教学的深化和升华。在这样的理念下,《管理心理学》课程从教学目标、课程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五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与思政融入,形成一个课程整体(见图2)。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将上述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进一步细化、具化,分别体现在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中。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大领域,每个领域又分为由低级到高级的若干个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认知领域:使学生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掌握个体心理与行为(个性、知觉、需要、期望、挫折)、组织心理与行为(激励、决策行为、领导)、群体心理与行为(分类、特征、冲突、沟通)三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且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按照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顺序,实现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围绕关键问题,设计对应这六个层次不同水平的问题链,使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程度逐步加深。
情感领域: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等都属于情感领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心理学》尤其应促进学生在马克思主要哲学、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个人素质、职业素养等方面发生一定的积极变化,增进学生对个体心理因素中知觉、价值观、个性和态度的认识,了解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管理过程中人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与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
动作技能领域:动作技能是指通过学习和练习固定下来的动作活动方式,可以分为感知能力、体力、技能动作、有意交流等四类层次。在本课程教学中,一是让学生学会应用,将学习到的管理心理学理论用于社会生活实践,能够综合分析现实案例,这是课程的生活性、实践性;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带得走的能迁移的工具和方法,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课程的思维性、工具性;三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使他们成为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教养有品位的人才,这体现了课程的精神性和人文性。
三、课程资源
本课程资源建设首先来自对思政元素的挖掘。经过系统化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通过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发挥课程的协同效应,提升教学质量。管理实践是《管理心理学》课程本身的基础和土壤,实践性非常强,有大量思政元素蕴含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见表2。
此外,利用信息化手段收集图片、音视频等恰当教学资源,把一些优质大学的网络公开课片段推荐给学生。利用线上平台把相关教学内容、课堂内容拓展、课后作业等发布给学生,并适时开展难点答疑、作业评讲、小组讨论和线上测试等教学活动,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课程建设。同时,协同利用其它课程、其它部门相关资源,开发应用各类社会资源。
四、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学内容的再构建可以将课程思政内容纳入课程标准,找准思政元素与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融入点。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为以下五个层次:
(一)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学科体系,熟悉研究对象、发展历程、研究方法等。例如,在关于学科发展历程的内容中,不管是从我国的管理思想演变还是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都可以提炼出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包括发展观、联系观、矛盾规律等。同时,从中西方管理心理思想比较中,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式管理智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对个体心理的学习
个体心理是构成管理心理学内容体系的基本单位。从人自身的角度看,人又是管理的主体,每个人都具有其独立的人格。对个体心理的学习,包括对人性的认识,以及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学习。例如,在“人的个性”这一章,既可以结合管理案例剖析不同个性心理特征的表现,也可以融入对人性的认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在“知觉与个体行为”这一章,通过对人的知觉特征、社会认知偏差等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评价自己和他人,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大局意识。其他如人的需要、人的挫折、人的期望等章节也能融入相应的思政元素。
(三)对组织心理的学习
组织心理主要包括组织中的激励行為、决策行为、领导行为三章的内容。在对激励理论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职业道德观、敬业精神、工匠精神、专业职业素养等。在决策行为一章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分析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的优缺点,怎样在组织中进行决策,培养学生协作精神、科学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在领导行为一章中,可融入“儒家”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故事,启示任何人在工作中做到在其位就要知身份,明职责,做到守份守职,在位谋政,要懂得“名正言顺”的做人道理,学生进入社会后要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四)对群体心理的学习
教学内容包括对群体概述、群体的规范与压力、群体的冲突、群体沟通、团队建设等。使学生能够掌握群体的定义、特征、分类,了解群体规范、群体压力和群体凝聚力的特征与表现,熟悉高绩效团队建设的理念与方法,结合实际分析处理群体冲突的策略,总结沟通的方法特别是中国式管理中的人际沟通。上述内容中可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元素。
(五)管理心理学典型案例的多维分析与解读
对管理心理学典型案例进行综合分析、评论、分享与展示,渗透对学生责任与担当、创新创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是基本教学方法,同时也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一)混合教学法
主要利用学校推荐的平台建设线上课程,利用系统进行混合式教学,实施翻转课堂。引导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学习、答疑、作业、测验等)、师生实时互动的同步课堂、直播教学等,让学生提前观看线上视频学习知识点,宝贵的课上时间可以进行线下的研讨、汇报、展示等互动合作式学习,为融入思政内容创造条件。
(二)案例研讨法
选取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或典型管理案例为研讨题目,对案例蕴藏的思政内涵进行提炼,针对性地选用口头表述、文字资料分析、观看案例视频等形式予以呈现,让学生带着案例创设的问题(情境)去自主探究、分析、讨论,教师评价和总结,使授课内容得到深化。
(三)互动启发法
每章的内容设计一到两个关键问题,围绕关键问题形成系列符合不同教学目标的问题链,串联起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主动进行思考与分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四)合作学习法
通过世界咖啡屋、头脑风暴、情景模拟等具体方式,结合案例带领学生做心理测试、管理情境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抽象的心理可以通过外显的活动呈现出来,提升课程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自主学习法
课下提供给学生适当的网上资源,包括文献、网站、影视作品等,定期或不定期交流汇报,通过自主学习扩大学科视野。
六、教学评价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面,加入思政元素的《管理心理学》课程,既要考核课程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考核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等。考核方式采取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30%)由课堂展示(6%)、平时作业(12%)、课堂测试(7%)、课堂考勤(5%)组成,目标考核由期末(70%)阶段考试组成。不同的考核方式对应相应的课程目标,并根据学生最终考核分数计算课程分目标达成度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根据达成度数据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设计(见表3)。针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则主要通过学校教务系统由学生按指标打分。并在期末设置《“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调查问卷》发放给学生匿名填写,对回收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并通过个别访谈、课堂观察、教学督导等方式对教师教学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形成教学评估报告。
参考文献:
[1]梁伟,马俊,梅旭成.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4):36-38.
[2]彭湃.从专业走向课程——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之建设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09):65-70.
[3]杜芳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以《管理学》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A5):148-14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