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客室座椅模态特性及其优化策略

2021-06-15 02:43任延静丰亚超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21年5期
关键词:轴孔底架座椅

贾 旭,任延静,毕 凯,战 雪,丰亚超

(1.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62) (2.长春车辆监造项目部,吉林 长春 130062)

近年国内动车组发展迅速,给乘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在便利性得到解决的同时,越来越多乘客开始关注舒适性。振动作为舒适性的重要指标,对人体有着重要的影响[1]。本文选取与乘客接触最为紧密的动车组客室座椅作为对象,进行了模态仿真计算和台架试验研究,通过分析座椅空载模态和承载模态,获得了座椅的振动特性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优化措施。

1 模态分析

如图1,2所示,根据座椅种类的不同,对二等2人座椅和二等3人座椅进行模态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见表1。

图1 二等2人座椅 图2 二等3人座椅

表1 座椅模态仿真计算结果 单位:Hz

由表1可以看出,两种类型座椅的模态特性均较好,一阶模态频率均在20 Hz以上,能够满足NF F 31-119《铁路车辆.在静电应力、疲劳应力、振动和冲击应力下铁路车辆座位的特性》中规定的一阶谐振频率不低于15 Hz的要求,且有较大的余量。

2 模态测试分析

2.1 空载模态特性

在座椅底架、扶手、座垫、靠背等多处设置测量点进行空载模态台架试验,如图3所示。试验测试条件见表2。

图3 空载模态台架试验

表2 模态试验测试条件

通过测试得到空载座椅前3阶模态,见表3。

表3 空载模态试验数据 单位:Hz

由表3可见,座椅在垂向和横向模态频率较高,但纵向的1阶和2阶模态频率较低,纵向容易引发共振或被激发出振动。纵向振动的振型图如图4所示,主要为靠背的前后振动。

图4 纵向振型图

对比分析模态仿真计算和台架试验测试数据发现,纵向振动的计算数据与测试数据偏差较大,因此结合纵向振型图分析座椅靠背结构。靠背调节机构如图5所示,通过气弹簧伸缩连杆机构实现靠背角度调整,调节机构之间连接通过轴孔铰接组装,为保证装配的便利性,必须保证轴孔具有一定的间隙。机构各零部件之间的配合间隙见表4。

表4 各零部件配合间隙 单位:mm

图5 靠背调节机构

通常情况下,间隙的存在将导致结构的连接刚度降低[2-5],而模态仿真模型并未考虑各结构之间的间隙,因此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偏差。

为进一步验证靠背调节机构之间间隙的影响,先验证座椅底架设计是否合理。拆除座椅靠背,单独对座椅底架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见表5,模态频率均在28 Hz以上,可知底架刚度较好,模态特性较优,底架设计较为合理。

表5 测试结果 单位:Hz

2.2 靠背晃动量

座椅调节机构轴孔的配合间隙较难测量,可通过测量座椅靠背顶端的晃动来分析间隙情况,晃动量是各间隙的综合体现。在气弹簧锁定状态下,分别使用20 N、50 N、100 N的力推拉靠背顶端中部(前后方向),测量座椅靠背的前后总位移量,测量结果见表6。

表6 晃动量测量结果

2.3 优化间隙

对调节机构各间隙进行优化,座椅组装操作难度明显增加,优化后的配合间隙和靠背晃动量分别见表7和表8。

表7 优化后配合间隙 单位:mm

表8 优化后晃动量测量结果

对优化后的座椅进行空载模态试验,测试数据见表9。

表9 空载模态试验数据 单位:Hz

从数据看,优化间隙能够有效改进座椅的模态特性,但由于靠背是悬臂结构,在保证结构不变的前提下优化间隙的贡献也是有限的。另外,间隙过小导致组装难度增加,不利于批量生产。同时,考虑实际的可操作性,可以以靠背的晃动量替代间隙的累积,当超过某一定的数值就可初步认为模态特性不满足要求。这也是靠背可调座椅的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检查方式。

2.4 承载模态特性

模拟真实承载工况,研究其模态特性。由于座椅乘坐了乘客,根据ISO 2631《机械振动和冲击.人体处于全身震动的评估 第1部分:一般要求》中规定,需识别出0~80 Hz对人体影响较大的共振频率[6]。测试点的布置如图6,7所示,座椅承载模态试验如图8所示。

图8 座椅承载模态试验

图6 二等2人座椅测试点布置

经测量,两种座椅的模态试验数据见表10,11。可见,横向和垂向两个方向稍有降低,纵向明显增加。

图7 二等3人座椅测试点布置

表10 二等2人座椅模态试验数据 单位:Hz

表11 二等3人座椅模态试验数据 单位:Hz

振动特性的简化理论公式如下:

(1)

式中:f为固有频率;k为系统刚度;m为系统质量。在刚度值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质量,模态频率降低。由于座椅在纵向上为靠背可调,承载后相当于给座椅的靠背施加了一个推力,使座椅此方向的刚度有所增加,进一步验证了座椅的间隙导致连接刚度不足。在现有结构及间隙配合情况下,承载后有利于座椅的模态参数提升。

3 结论

本文通过座椅模态仿真计算和试验测试,掌握了动车组客室座椅的模态特性,并利用理论和试验手段提出了降低振动的优化措施,结论如下:

1)轴孔装配间隙对座椅的模态特性影响较大,间隙过大导致连接刚度降低。由于座椅结构的原因,轴孔配合精度增加,座椅组装难度将加大,需采用有效的工装提高组装的便利性。

2)座椅承载后,靠背所受推力使靠背各部分间隙配合的轴孔的相对关系受到约束,在增加质量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增加了刚度,但对刚度的贡献量要大于对质量的贡献量。

3)基于目前座椅结构,靠背晃动量是各种间隙和刚度最直观的总体体现,控制靠背的晃动量,能够有效控制振动特性。

车辆运营后,座椅各机构的间隙不可避免会增加,座椅振动特性将会恶化,因此如何结合动车组的修程,对此问题进行解决,将是进一步研究此结构座椅振动特性的重点。

猜你喜欢
轴孔底架座椅
某型起重机底架有限元分析
铝合金地铁底架地板自动焊接变形控制
打结器支架精铸毛坯误差分析与五轴数控加工方法
轴孔协调接触建模与试验研究
你愿意变成伞还是座椅
多功能环保座椅系列
160t铁路救援起重机底架展腿挡块安装方法
有关大跨距同轴孔系加工方法的研究
奔驰S350车驾驶人侧座椅不能加热
一种实用的柴油机机体轴孔加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