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梅, 王赵伟
(1.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区 妇产科, 安徽 合肥, 230011;2. 福建省厦门市第五医院 妇科, 福建 厦门, 361101)
产后出血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分娩并发症,临床以胎儿娩出后产妇阴道流血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贫血、失血性休克等,对产妇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宫缩乏力是引发产妇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有效的宫缩剂可预防或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关键[2]。缩宫素作为促子宫收缩的一线药物,在刺激子宫肌层收缩和减少出血方面具有良好效果,但也有部分患者疗效欠佳[3]。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F2a衍生物,可强效收缩子宫,减少子宫出血,被广泛应用于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中[4]。目前对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用药的研究多集中在产后出血治疗方面[5], 本研究观察了产后静脉滴注缩宫素联合宫颈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4年8月—2020年8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区妇产科分娩的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纳入标准: ① 经评估无严重异常妊娠并发症的足月自然分娩产妇; ② 血小板计数>100×109/L, 血红蛋白(Hb)≥100 g/L。排除标准: ① 近期有前列腺素抑制药使用史者; ② 合并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者; ③ 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2组产妇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孕周、新生儿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接受常规缩宫素治疗,即20 U缩宫素(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994)溶于5%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或平衡液)500 mL后静脉滴注,直至出血停止。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4183)250 μg宫颈注射治疗,必要时可重复给药,总剂量<2 000 μg。
① 产后出血量: 采用容积法或称重法准确计算2组产妇产后0.5、2、24 h的总出血量,统计产后出血发生率,以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500 mL为产后出血。② 血流动力学指标: 观察2组产妇用药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③ Hb、红细胞(RBC)变化情况: 记录2组产妇产前及产后Hb、RBC水平,计算产后下降值; ④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记录2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和面色潮红等,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产后0.5 h, 2组产妇总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产后2、24 h, 观察组产妇总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产妇产后不同时点总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用药前, 2组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用药后, 2组产妇HR水平高于用药前, SBP、DBP和MAP水平低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用药后,观察组HR水平低于对照组, SBP、DBP和MA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用药前后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产后,观察组Hb下降值和RBC下降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2组产后Hb、RBC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发生恶心8例,呕吐3例,腹泻6例,面色潮红11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68%(28/37); 对照组发生恶心5例,呕吐2例,腹泻7例,面色潮红9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70%(23/33)。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子宫内膜损伤、胎盘剥离、产道损伤等原因会导致患者子宫收缩乏力,引发产后出血[6]。缩宫素是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经典药物,其主要通过增加细胞Ca2+内流来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改善患者出血状况。但缩宫素的作用时间有限,且大量使用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7-8]。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是前列腺素衍生物,可闭合开放的血管及血窦,有效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提高胞浆Ca2+浓度,从而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达到止血目的[9-10]。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起效时间短且作用持久,但关于其对产后出血预防效果的研究尚较少见。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2、24 h的总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在缩宫素治疗基础上给予宫颈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减少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分析原因可能是: ①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作为Ca2+的载体,性质稳定且半衰期长,可增加细胞Ca2+浓度,激发肌浆球蛋白轻链酶活性,使子宫平滑肌形成持续收缩,从而降低血流速度,减少出血量[11]。②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促进平滑肌细胞间隙连接的形成,更好地发挥类似缩宫素的作用,迅速达到止血目的,改善产后出血情况[12]。③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产生,增强子宫收缩力度,加快子宫收缩频率,使宫腔内开放的血管与血窦迅速闭合,从而减少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风险。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用药后, 2组产妇HR水平升高, SBP、DBP和MAP水平下降,但观察组HR水平低于对照组, SBP、DBP和MA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可更好地维持产妇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性。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后30 min内即可达到最高血药浓度,一方面可快速增强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促进血小板聚集,另一方面可迅速强直收缩,诱发胎盘自娩,压迫血窦止血[13], 这一系列作用可能促进了产妇血流动力学的改善[14-16]。和青森等[17]分析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发现产后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有助于减少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维持血液动力学指标的稳定。本研究中,观察组产后Hb下降值、RBC下降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维持血液稳定性,避免与产后出血相关的贫血现象发生,有利于产后出血的控制。此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可形成协同效应,强烈而持久地促进子宫收缩,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张华凤等[18]在妊娠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发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显著减少产后出血量,且患者RBC、Hb等指标无显著变化,认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抑制产后出血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本研究中, 2组产妇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产后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相关研究[19-22]发现,尽管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会使患者出现腹泻、呕吐、转氨酶升高或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但大部分患者在不进行特殊处理的情况下可自行恢复,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使用缩宫素治疗的患者无显著差异,进一步提示前列素氨丁三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产后静脉滴注缩宫素联合宫颈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预防产妇产后出血方面具有良好疗效,可减少产妇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且不会增加产妇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