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进丽, 王亚楠, 王 翔, 李一芳, 李 明, 徐为群
(1. 安徽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8;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肛肠科, 安徽 合肥, 230031;3.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护理部, 安徽 合肥, 230031)
便秘是指由多种病因造成的排便困难、排便量少、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与患者的结肠肛门疾病、肠外疾病、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1]。研究[2]报道,中国成年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5%~20%,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可高达22%,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长期便秘可极大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西医治疗便秘多采用泻剂,但长期使用泻剂容易出现耐药、结肠黑变病等不良反应,且停药后易复发,进一步加重病情[3]。研究[4-6]证实,中医疗法对便秘的疗效确切,其中耳穴疗法因操作简便、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患者依从性高、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对近年来发表的耳穴疗法治疗便秘的临床试验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探究其选穴配伍规律,以期为便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采用计算机与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9月30日。根据不同数据库的要求采用相应检索式,检索方式包括主题词、关键词或全文,中文检索词为“耳穴疗法”“便秘”等,英文检索词为“Auricular Therapy”“Constipation”等。纳入标准: ① 符合便秘的诊断标准; ② 文献类型为耳穴疗法治疗便秘的临床研究; ③ 干预措施为耳穴疗法或结合穴位按摩、针灸、药物等其他中西医疗法; ④ 文献中有明确的耳部穴位名称; ⑤ 文献中包括客观的便秘疗效评价标准。排除标准: ① 重复发表的文献; ② 文献类型为个案、基础实验、医案总结、综述、Meta分析; ③ 无法获得全文的文献。
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建立耳穴疗法治疗便秘的处方数据库,由2名研究员独立提取和记录文献相关信息,包括文献题目、作者、发表时间、疾病诊断、耳穴疗法治疗处方、联合干预措施和疗效标准,双人双核,交叉互查,保证数据一致性。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定位》(GB/T 13734—2008)[7]规范耳穴名称与定位。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频次分析,将IBM 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中Apriori模块作为挖掘工具,探讨耳穴之间的关联规则。通过R 4.0.3软件中的UpSet、arulesViz程序包进行耳穴集合可视化分析及耳穴网络分析。
本研究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960篇,采用Note Express 3.2.0软件剔除重复文献982篇,再进行人工筛选,最终纳入文献562篇,涉及耳穴61个,总应用频次3 958次。
纳入文献共包括24个专科疾病,采用耳部单选穴治疗便秘的文献共2篇,占0.36%,采用多选穴治疗便秘的文献共560篇,占99.64%。耳穴治疗便秘患者的科室以肛肠科、脑病科、骨伤科多见,见表1; 治疗便秘的高频耳穴(耳部选穴频次>100次)按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大肠、直肠、脾、三焦、肺、皮质下、胃、交感、便秘点、肾、小肠、内分泌、肝、腹,见表2。
表1 耳穴疗法治疗便秘患者的科室分布
表2 耳穴疗法治疗便秘的高频穴位(选穴频次>100次)
对选穴频次>100次的耳穴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支持度(前项和后项同时出现的处方在所有处方中所占的概率)与置信度(前项出现的前提下后项出现的概率)表示耳穴配伍关系的效用性,设置支持度>20%, 置信度>80%, 共得到13组二项耳穴配伍组合,分别是大肠与三焦、大肠与肺、大肠与皮质下、大肠与肾等,见表3。对于肛肠科患者来说,大肠与直肠配伍最有意义,具有较强的关联规则; 对于脑病科患者来说,大肠与脾配伍最有意义,具有较强的关联规则; 对于骨伤科患者来说,大肠与三焦配伍最有意义,具有较强的关联规则。见表4。
表3 耳穴二项关联规则分析 %
表4 常见科室耳穴二项关联规则分析 %
本研究对选穴频次>100次的耳穴进行集合可视化分析,以探究耳穴疗法治疗便秘的组穴规律。结果显示,耳穴疗法治疗便秘的主要穴位是大肠、直肠、脾、三焦、肺,其中频次较多的耳穴组合为大肠、直肠、交感,见图1。
图1 耳穴组合集合可视化分析
本研究对562篇文献中的耳穴处方进行耳穴关系组合研究,共涉及耳穴61个。借助rucenterman-Reingold电磁斥力布局,显示各节点之间的关系,各节点之间的相关性越高,其距离就越近,反之亦然,见图2。采用关联规则图表示耳穴处方的配伍关系,箭头指示关系的方向,中间的圆圈大小表示置信度大小,圆圈越大,置信度越大; 圆圈颜色的深浅度表示支持度的大小,圆圈颜色越深,支持度越大。基于置信度与支持度分析,大肠、直肠、脾、三焦、肺、皮质下是治疗便秘的核心耳穴组方,见图3。
图2 61个耳穴的关联规则散点图
图3 耳穴组合集合可视化网络
《医学入门》曰: “一日一便为顺,三四日不便为秘。”便秘属于中医学“大便秘涩”“脾约”“秘结”等范畴,多由饮食不节,过食辣热厚味,损及胃气,邪滞大肠,腑气郁结不通,或因病后体虚,津液亏伤,肠失温润,无力推动,使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致。耳为宗脉之所聚,与人体十二经脉均相连,因此刺激耳穴能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节脏腑功能,增加肠道蠕动,防治便秘。
耳穴频次分析结果显示,大肠为治疗便秘最常用的耳穴。中医认为便秘主要病位在大肠,发病根本在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8]。大肠耳穴位于耳甲7区,且与手阳明大肠经相合。《金匮要略》云: “大肠有寒者,多骛溏; 有热者,便肠垢。”大肠运化失司是便秘的病因之一,刺激大肠耳穴,可增加肠道蠕动,调畅脏腑,疏导糟粕。
耳穴二项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大肠与三焦、大肠与肺配伍具有强关联规则。《素问·灵兰秘典论》曰: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五脏六腑皆属于三焦,三焦有化气输精、调畅脏腑之功效,三焦功能失司则运行水谷精微的功能失常,因此刺激大肠、三焦两穴可化气输精,消食理气,利水祛浊,止痛通便; 耳穴肺与手太阴肺经相合,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相配为用,大肠与肺两穴合用可调畅气机,通调水道,增强大肠疏导糟粕之功能。耳穴集合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出现频率最高的耳穴组合为大肠、直肠、交感。大肠为治疗便秘最常用的耳穴,具有传导糟粕、顺气导滞之效; 直肠位于耳轮,与足太阳膀胱经相合,内在脏腑对应膀胱。《备急千金要方》提到“承筋(直肠),主大便难”,因此直肠耳穴多用来治疗便秘。交感位于耳轮6区前端,相关研究[9]结果表明,刺激交感耳穴可兴奋排便中枢,增强植物神经的调节能力,改善肠胃功能。此三穴合用有通腹泻热、顺气导滞、通调肠腑、润肠通便之功效。耳穴组合网络分析证实,大肠、直肠、脾、三焦、肺、皮质下是治疗便秘的核心耳穴,根据便秘不同证型与交感、便秘点、肾、肝、胃等耳穴相组合,治疗便秘以泻肺肠、健脾胃为主,配合补肾气、调水道、和脏腑,可最大程度发挥耳穴疗法对便秘的治疗作用。
频次统计分析结果可知,肛肠科、脑病科便秘患者是常见的耳穴治疗人群,表明患有肛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为便秘高发人群,这可能与上述患者身体应激创伤、大脑皮层排便中枢以及脑-肠轴受损、术后长期卧床而无力排便等因素有关[10]。对肛肠科、脑病科便秘患者进行耳穴关联规则分析发现,肛肠科便秘患者,大肠与直肠耳穴常配伍应用。分析原因为肛肠科患者多为痔疮患者,病位在肠,基本病机是大肠传导失司,肠道失濡,从而出现大便秘结,大肠耳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可调节大肠经气,大肠之气通畅,传导功能才能正常运转,便秘得愈。脑病科便秘患者,大肠与脾耳穴常配伍应用。分析原因,脑病科患者多为中风患者,病位在脑,大多年老体弱且长期卧病在床,便秘发生率很高,脾穴属足太阴脾经,与大肠经配合使用,可调节脾胃运化功能,脾胃升降、运化功能正常,患者便秘情况方可好转。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耳穴疗法治疗便秘的选穴规律,结果表明大肠、直肠、脾、三焦、肺、皮质下为治疗便秘的核心耳穴,在便秘的耳穴治疗中应考虑便秘的病因病机、耳穴的主治作用及不同的基础疾病,采用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方法,综合选穴。目前,耳穴疗法治疗便秘的临床试验样本量较小,难以严格遵守随机、对照和双盲的原则,且比较耳穴疗法对不同证型便秘患者干预效果的研究较少,对耳穴疗法治疗便秘的远期疗效评价较少,该领域的疗效和优势尚未被深度挖掘,因此还需对耳穴疗法展开更深入的研究,从而使耳穴疗法在临床中得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