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利,王 英,周 丽,张 彪,王 佩,张翠红,刘媛媛,杨妙妍,张 欢,王小闯
(1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陕西 西安 710004, 692748659@qq.com; 2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陕西 西安 710004; 3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理科,陕西 西安 710004)
在护理学一级学科简介中,人文护理学是其中的研究项目之一[1]。人文关怀是对人的身体及身心健康的尊重与关爱,医学人文关怀强调医疗实践活动中不仅关注生存状态,还包括满足人文层面的精神和心理需要,虽然人文护理学的学科概念并没有明确定义[2],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关怀的对象是患者,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往往被忽视。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病例激增[3-4],防护用品告急,多名医护人员被感染。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实行多项举措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进一步蔓延。为缓解湖北医务人员短缺的压力,让患者尽早得到救治,全国多名医务人员逆行驰援。据统计:有4.26万人在疫情最严峻的时期驰援湖北,和当地工作人员共同抗击疫情。临时组建的医疗队在这种特殊时期的工作内容及场所与以往的正常状态下的工作性质会有很多不同,从而对医护人员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试图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称“我院”)援助武汉的100名护理人员的心理变化与工作场所及性质改变的相关性进行调查,分析其中原因,并通过总结工作中人文关怀具体实践,以期为后期应对此类突发灾害事件工作人员心理保护提供一定借鉴。
选取我院援助武汉,参与武汉同济大学中法新城院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救治工作的护理人员100名。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共回收93份,有效回收率93%。其中男7人、女86人;年龄小于30岁的30人、30~40岁的53人、大于等于40岁的10人;工作年限小于3年的19人、3~8年的16人、8~15年的43人、大于等于15年的15人;集结前所在科室内科30人、外科11人、妇儿科4人、重症医学科2人、急诊科3人、其他科室43人。
采用GAD-7焦虑量表和PHD-9抑郁量表对100名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状态测评。PHQ-9量表是常用的抑郁自评量表,用于抑郁症状的临床快速筛查和症状评估。量表包含9个条目,分别对应DSM-Ⅳ中抑郁症的9项诊断标准。每项包括4种程度分级,总分0~27分。评分5~9分提示轻度抑郁,10~14分提示中度抑郁,15~19分提示中重度抑郁,20~27分提示重度抑郁。该量表适用于各种临床环境,优点是简单易行,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GAD-7量表是常用的焦虑症状自评量表,常用于焦虑症状的快速筛查和症状评估,量表包含7个条目,此量表基于DSM-Ⅳ中广泛性焦虑障碍的7项诊断标准,每项有4种程度可选,分别对应得分0~3分,总分0~27分。5~9分提示轻度焦虑,10~14分提示中度焦虑,15~21分提示重度焦虑,该量表同样适用于临床各种环境,简单易行,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医疗队有随队心理医师1名,采用工作群内二维码推送的方法,分别在抵达武汉第2天、1周、2周应用GAD-7焦虑量表和PHD-9抑郁量表对全队护理人员进行测评,由队员如实填写问卷,收集医疗队护理人员躯体及心理问题。
刚到武汉时,基线测评(0 周)提示33.3%的护理人员存在焦虑情绪,其中中重度焦虑情绪占6.5%,工作1周后焦虑明显减轻,焦虑情绪检出人数下降至17.2%,中重度焦虑情绪3.2%,工作2周后焦虑情绪基本保持不变,焦虑检出人数18.3%,中重度焦虑情绪5.4%。3次评估,焦虑情绪存在明显差异,多个相关量表非参数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1。
抑郁情绪基线测评(0 周)提示32.3%护理人员存在,其中中重度抑郁情绪7.5%,工作1周后抑郁情绪检出人数下降至20.4%,中重度抑郁情绪体验6.5%,工作2周后抑郁情绪有上升趋势,检出人数37.6%,其中中重度抑郁情绪8.6%。抑郁情绪有一个减轻再次加重的过程,但是多个相关量表非参数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P=0.117,表示3次的抑郁情绪数据差别没有统计学差异。
基线测评(0周)提示60.2%医务人员存在睡眠差的情况,中重度失眠占比14.0%,工作1周后失眠有所减轻,下降至45.2%,中重度失眠15.1%,3次评估,睡眠状况伴随着焦虑抑郁情绪,开始较明显,多人存在失眠,1周后,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减轻,睡眠状况改善,失眠现象明显减少,2周后,睡眠状况明显恶化,失眠者增多明显,存在显著差异,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P=0.039,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情绪状态调查结果[n(%)]
表2-1、2-2显示,93名护理人员存在的焦虑抑郁表现各不相同,第1次测评中对事物专注有困难例如阅读报纸或看电视时及感觉紧张焦急或者急切二项分值最高,分别为(0.51±0.8)和(0.76±0.7),1周后入睡困难、睡不安稳或睡眠过多分值最高(0.59±0.81),对各种各样的事情担忧过多(0.45±0.63)在GAD7测评中居于高位,2周后的结果显示入睡困难睡不安稳或睡眠过多仍是突出问题,很难放松下来被更多的人感知到(0.51±0.67)。具体表现中有不如死掉或用某种方式伤害自己的念头及由于不安而无法静坐两项得分均最低,入睡困难睡不安稳或睡眠过多一项表现尤其突出,感觉紧张焦急或者急切在焦虑表现中最为突出,对事物专注有困难例如阅读报纸或看电视时3次测评中一直保持在较高分值,变得容易烦躁或急躁、很难放松下来也是反映较多的躯体症状。重度焦虑表现如有不如死掉,或用某种方式伤害自己的念头分值较低,表现为由于不安而无法静坐的人数不多。
表2-1 焦虑抑郁问卷调查具体表现结果
续表
表2-2 焦虑抑郁问卷调查具体表现结果
医疗队部分工作人员焦虑抑郁表现严重且持续得不到缓解,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医疗队接管病房收治的患者都是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有报道医务人员确诊感染病例1716例,占全国确诊病例的3.8%,6人已不幸死亡[5]。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其列为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疾病的高传染性以及感染后的严重后果,增加了大家的恐惧心理。本次调查的100名护理人员分别来自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但无一人来自传染科,对传染病患者缺乏专业护理临床实践。队员中有3人来自急诊科,其余人员均缺乏紧急医学救援的专业能力,对突发灾害事件医疗救援的特点及需求缺乏明确认识及相关培训。郭艳花等[6]、邸英莲等[7]的研究显示,即使是我国急诊科护士,灾害应急知识也仍处于中低等水平。
虽然基础护理工作内容在各科室差异不大,打针、输液、监测生命体征、记录等是所有注册护士都能熟练完成的日常业务,但仍有部分专科内容需要一定的专业培训,长期临床实践才能掌握。如在救援期间我们接管的危重患者护理操作涉及的换药、压疮护理、气道护理、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三导管感染的预防、专科知识的宣教等,在救治过程中需要使用的除颤仪、呼吸机、高流量氧疗仪、血气机等仪器设备,不是短时期内就可以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和报警处理等。调查中来自技术全面的急危重症科室的护理人员仅占到5%,30岁以下各方面临床经验尚需积累的人员占到1/3。面对不熟悉的技术内容,担心是否能承担职责,是否会因为业务能力不够而影响患者救治以及面临的培训学习压力,是增加焦虑的原因之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高传染性疾病,病区采用无陪护封闭管理制度,这就意味着患者进食、清洁、排泄、环境安排等生活护理均需要工作人员完成,这对于大部分来自病房的护理人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一段时间的心理调适。可能会因此产生一定的抑郁情绪,此调查中超过1/3的人员来自生活护理较少的科室,工作内容的改变会产生一定影响。抗疫工作第2周,危重患者增多,基础护理任务更加艰巨,由调查可以看出:工作2周后睡眠差,失眠等情况明显加重,睡眠差,失眠等情况检出人数74.2%,中重度失眠21.5%。睡眠问题存在明显加重的过程。有研究表明:生活护理增加会加重临床护理人员心理压力[8]。另外,疾病的严重性面临的死亡病例、临终关怀[9]、尸体料理等均会使护理人员焦虑抑郁程度居高不下。由于疫情严峻,疾病凶险,一些患者不可避免得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面对死亡时护理人员会普遍存在自责内疚及无助感[10]。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个别经历了抢救或尸体料理的工作人员的焦虑抑郁水平高于其他人员。
最初进入病房,焦虑因素主要来源于对被感染的担心及穿戴防护服的不适。为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第2周起医疗队开展了多项有创操作,调查显示第2周中度焦虑、重度抑郁及睡眠问题人员增加,与护理工作量加大、难度增加有关,雾化吸入及使用呼吸机引起气溶胶播散,深静脉置管使患者体液外溅,被暴露的风险加大,都是增加焦虑的应激源。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护理人员的焦虑水平并没有进行性下降,而是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临床护士操作多,职业暴露在所难免,比如,一名护士在加药打开安瓿时不慎划破手指,虽然进行的是无菌操作,但因为在隔离病区高风险的环境中,还是引起了极大的担忧和恐惧。
全国驰援武汉的医疗队都是临时组建,即使来自同一个医院,也会因为原先所在的科室工作内容、流程的差异需要重新磨合。在此次共同抗疫、团结作战的过程中,我们有以下体会:
抗疫期间,无论是工作压力,还是心理压力都不同于正常状态,从本调查中可以看出,护理人员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状况,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适应及调适能力,人的免疫力很容易下降,从而增加患病风险。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利于医务人员个体健康,还会引起其他队员恐慌,影响医疗队整体战斗力。
人员管理模式采用了小组制,即全队分4个大组,每组中都有来自重症、急诊、呼吸危重症等具有收治危重患者经验、技术全面的科室人员,将内科、外科人员平均分到各个小组,发挥他们专科知识丰富、工作细致、善于宣教的特长,保证每班人力、技术力量的均衡,这样在护理危重患者,遇到专业技术问题时,每班内均有可以处理的人员,还可以通过互相学习提高各方面业务能力,可以极大地减轻上岗人员因业务技术能力不足所产生的心理压力。
面对特殊突发状况,医护人员直接在临床一线,冒着极大的风险,心理状态出现问题,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无论当事人还是周围同事,都要正确对待,不回避、不隐藏,提供真实情况。在进行的几次调查中发现有部分队员存在较严重的焦虑、抑郁倾向,随队心理医师立即介入,运用专业手段进行干预,必要时辅助药物治疗。对于有焦虑倾向的人员,周围人群要给予正向的接纳鼓励,安排本人适当的休息以尽快调整状态,努力营造团结融洽的团队氛围,及时关注每一位队员的心理变化。强大的支持系统是改善心理状况的有利因素。
医疗队驰援武汉53天,在此期间与家人、朋友分离,为严格遵守感染控制要求,减少聚集,大家下班后就在各自房间自我隔离,这种状态虽然减少了感染的风险,但同时有焦虑抑郁状态的人员因为缺少亲人朋友的陪伴安慰,负性情绪没有宣泄的渠道而不能及时得到疏解。为此,医疗队积极开展了多项人文关怀活动,如:为“寿星”庆祝生日,每日微信群内相互问候,连线家人,鼓励大家写抗疫日记,将感受用记录的方式予以转化,创造机会让每个人充分的表述自己内心的感受,保持人际关系和谐,对减轻应激起到一定作用。
目前,我国多数护士在院校期间未接受过系统的灾害救援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缺乏应对突发灾难及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对在职护士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增加心理调适及疏导的能力;同时,各级管理部门应加大对一线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采取必要措施,通过各种渠道减缓护理人员压力,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