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康复干预对中医外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

2021-06-13 18:36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1期
关键词:椎间盘腰椎间盘腰椎

李 雪

(本溪市中医院理疗科,辽宁 本溪 117000)

腰椎间盘突出是常见的临床症状。该病具有高发病率,病程长,多发于青壮年人群等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肌力减弱、下肢麻木和活动困难等,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现阶段临床治疗主要采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因临床治疗期间会限制患者的活动,因此必须实施护理干预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2]。为此,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针对其行中医手法复位治疗的同时采取护理康复干预,对护理后的腰椎功能影响予以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患者意识清晰,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患有严重器官功能性障碍疾病、有凝血障碍以及恶性肿瘤患者以及不能配合研究的患者。上述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男性为32例,女性为28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为(53.21±6.74)岁,病程为6 d~3年,平均病程为(1.32±0.32)年。研究组男性为31例,女性为29例,年龄为37~79岁,平均年龄为(54.67±6.32)岁。病程为9 d~4年,平均病程为(1.31±0.76)年。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进行中医手法复位治疗,采用腰椎斜扳法和腰部端提法。首先,可以通过轻柔夹脊、按摩、推拿、点、按等方法放松腰背肌肉,然后患者侧卧,下肢外侧自然拉直,上侧下肢屈髋、屈膝,自然放于卧侧腿上,医护人员站于其面前,用一只手肘或一只手固定其肩膀,另一只手肘以突出的间隙压在下一个椎体的侧面。腰部轻微扭转运动,待腰部完全放松后短暂停歇,然后突然的增加幅度摆动。对于多节段突出的患者,首先将突出的部分复位,然后进行腰部端提法:患者取平卧体位,躺下并放松。医护人员站立其侧方,双手叉掌托抱其突出位置,向上方缓慢端提,以患者可承受为宜,轻向上抖动3~5次,快速放下,重复手法3~5次。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给予患者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护理康复干预,包括:①心理护理:疼痛令患者感觉腰椎功能下降,使其生活中自我保护能力降低,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大多数患者具有不良的心理反应,如焦虑,恐惧和易怒。因此,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营造安静的治疗环境。护理人员应满怀关心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富有同情心和真诚的态度会使患者感觉到安全感,从而放松身心,减少焦虑。鼓励患者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心。患者应保持愉快的心情,并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待疾病。②急性期卧床休息:卧床休息能够降低肌肉收缩力以及椎间盘的张力,使椎间盘保持静止。损坏的纤维环能够对突出的髓核予以修复。可起到静脉回流,水肿缓解,并且加快炎症的消退。卧床休息4日后能够对椎间盘予以稳定。在起床时应该穿腰围加以保护,早期起床后立卧交替。③正确体位指导:给予患者正确姿势指导。枕头不宜过高,将软质枕头放在腰后,使其保持自然弯曲。在膝盖下方使用一个小枕头,稍微弯曲下肢更有利于下背部肌肉的放松。④缓解期康复护理:降低腰部负担,防止劳累过度。不举重物,如在地面上捡起物体,最好双腿下蹲腰部挺直动作缓慢。加强腰背部肌肉功能锻炼,正确引导腰背部肌肉功能锻炼,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要有规律,多休息,注意保持快乐的心情。禁止吸烟、喝酒,忌肥腻、生冷食物,多食滋补肝肾食物,如动物肝、羊肉、枣等。⑤健康教育:保持正确的腰椎姿势,坐着时选择带靠背的椅子,躺卧时选择硬板床。应该在一定时间内随时调整自己的体位,切勿长时间保持坐姿等。特别是长时间弯曲腰部最有可能导致椎间盘突出。学习训练的姿势和动作。如移动重物时,需要弯曲膝盖,防止直腿弯曲。避免在腰椎侧弯时用力。如果无法避免,则应先进行热身。采取功能锻炼可对血液循环予以有效改善,降低腰椎间盘周围软组织的水肿的发生。但应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

1.3 疗效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比较两组的下腰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应用VAS评定量表对患者下腰疼痛予以评估,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较严重。采用脊柱功能测试评估训练系统评估腰椎功能,腰椎功能包含:躯体右旋、左旋、前屈、后伸。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腰椎功能越好。采取JOA下腰痛评分系统对患者下腰痛予以评分。分数越高则说明疼痛较轻。疗效评估标准:显效为疼痛及症状均消失;有效为疼痛有所减轻,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为疼痛及症状无任何改善。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数据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下腰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等计量资料经t检验后用()表示,治疗有效率等计数资料经χ2检验后用(n,%)表示,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下腰疼痛评分 两组患者通过治疗护理后,其中研究组下腰疼痛评分为(25.67±4.32)分,对照组下腰疼痛评分为(18.45±5.67)分;可见,研究组下腰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7.845,P=0.001)。

2.2 腰椎功能评分 治疗护理后,研究组躯体右旋、躯体左旋、躯体前屈和躯体后伸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分,)

2.3 治疗有效率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8.33%)好于对照组(83.3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腰椎间盘髓核发生退行性改变,因在外力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对相邻的脊神经根产生压迫、刺激而导致[3]。该病发病机制仍未明确,但与机械力损伤、免疫反应、炎症等因素有关。椎间盘包含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二者水平改变直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生理和结构改变产生影响。其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有效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从而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椎间盘弹性产生影响。异常椎间盘是肉芽-炎性组织。可发生有效刺激,对机体分泌炎性物质予以促进,如白细胞介素可促进髓核产生炎性介质。将次部位细胞予以代谢失常,并且还会对白细胞介素的水平产生影响。最终引起疼痛。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属于“腰痛”范围,其发病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肾气虚惫、风寒侵袭和劳损[4]。长期劳累可致经脉受损、瘀血内阻,不通则痛。此外,肾气虚惫也是引发此病的重要病因,腰为肾之府,肾气不足会导致阴阳失调;再加上风寒侵袭会导致寒凝气滞、阳气受损和脉络阻滞,最终导致筋骨失养,引发腰痛。

现如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很多,由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和易复发的特点,单纯采用中医外治方法对该病的疗效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国内外临床研究中的护理干预措施均可较好地提高治疗效果[5-6]。在此次研究中,手法复位可以松解粘连,纠正小关节紊乱和错缝,并使神经根相对移位以减少或消除髓核突出引起的神经根刺激和压迫,进而可对疼痛予以缓解。康复护理采用专业护理技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恢复患者的残余功能[7-8]。在相关研究中了解到,康复护理比常规护理更能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在马格[9]的相关研究中,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病理生理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康复训练方法[10-13],并对术后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训练方法[14-16],以逐步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通过12个月的随访结果发现,康复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术后腰腿疼痛的复发率,能够较好的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本次研究结果得知,研究组患者下腰疼痛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腰椎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结果证明,护理康复干预对中医外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改善程度要显著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中医手法复位治疗中予以护理康复干预,其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下腰疼痛,并改善腰椎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椎间盘腰椎间盘腰椎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有限减压配合Sino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