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浩
(辽宁省鞍山市妇儿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3)
小儿过敏性紫癜是以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血管炎综合征,在临床症状上主要为血小板不减少性皮肤紫癜、肾炎或者消化道黏膜出血、关节肿胀,患儿的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且多发于春季和秋季,以2~8岁儿童多发[1]。与此同时,如果出现了肾功能损伤伴随尿血等,则说明疾病进展到较为严重的阶段,需要重点关注,加强治疗。本次试验选取了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小儿过敏性紫癜,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试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对64例患儿进行分组,并针对护理结果进行讨论。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了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小儿过敏性紫癜,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试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对64例患儿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2例,男21例,女11例,患儿年龄在3~11岁,平均年龄为(4.92±1.10)岁。观察组32例,男19例,女13例,患儿年龄在2~10岁,平均年龄为(4.62±2.14)岁。所有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本次试验患儿监护人知情,并能配合护理人员工作的开展,促使试验有序进行。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卧床休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抗凝治疗等。
观察组则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方法如下。①入院指导:在患儿入院之后,对家属进行病情介绍,并以简单的语言和患儿进行沟通,为其讲解疾病的发生以及如何开展治疗,对患儿家属的疑问进行解答。②饮食指导:护理人员要对患儿的病情及身体状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并以评估的结果为基础有针对性的为其制订饮食方案,其中饮食以米饭、稀粥或面条等流质食物或软性食物为主。由于患儿体质多有过敏性,因此,对可致过敏的食物进行排除,如鸡蛋、牛奶、虾蟹等[2]。针对患儿有肠胃不适,并伴随出血的问题,要防止其摄入辛辣、刺激、粗糙的食物,以免对黏膜造成损伤[3]。如果患儿有便血则需要暂时禁食,并及时向医师进行汇报,改善病情[4]。在盐的摄入上,对于有水肿、肾病综合征的患儿一定要慎重,坚持低盐食物。③皮肤护理:加强对皮肤情况的关注,做好清洁措施。及时对创口进行消毒,防止溃烂、感染。定期对患儿的指甲进行修剪,防止患儿挠抓皮肤导致破损。值得一提的是,对患儿的衣物、床铺也要定期更换,防止细菌感染。④保护血管,减少出血点:在药物护理上要确保针头进入到血管内,防止药物渗透,并更换注射的部位,防止肿胀。⑤心理护理:绝大多数患儿由于年龄较小,对医院和医护人员有一种恐惧感,护理人员应该尽可能多的与患儿进行沟通和交流,以增进之间的感情和患儿的信任度,用播放动画片、玩玩具等方式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尽可能地消除患儿紧张、恐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⑥出院指导:当患儿达到出院标准的时候,提醒其避免接触过敏原,在疾病多发季节注意佩戴帽子、手套和口罩。要防止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停留。与此同时,患儿应加强体育锻炼,提升个人免疫力、抵抗力,这对于患儿来说十分必要,也需要家属的关注、配合、引导。
1.3 评价标准 根据治疗效果的不同,研究将其具体效果分为3个级别。①无效:患儿经过系统的治疗及护理,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或出现加重的迹象。②有效:患儿经过系统的治疗及护理,症状部分消失。③显效:患儿经过系统的治疗及护理,症状基本消失。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研究中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讨论,在统计的过程中,以SPSS19.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在临床数据的对比中,首先要对两种方案的实际情况做好记录,在本次试验中,针对各个症状的改善和住院时间采用计量统计,在满意率、并发症事件上则为计数统计,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患儿病情总体改善效果上,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30/32),对照组则为81.25%(26/32),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n(%)]
与此同时,在患儿的住院时间上,观察组为(9.31±1.42)d,对照则为(15.53±2.94)d,即观察组患儿康复出院时间更短,治疗见效快。
除此之外,在并发症发生率的控制上,观察组为6.25%(2/32),对照组则为15.63%(5/32),说明在安全性上,观察组的护理方案能够给予更好地保障。
最后,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为93.75%(30/3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38%(27/32),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小儿过敏性紫癜是患儿对食物或者药物过敏或受到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引发的机体变态反应,产生抗体并形成抗体复合物,其附着在毛细血管壁上,导致血管炎性疾病的发生。如果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护理不当,则会引发病情恶化,并导致患儿的康复时间延长。由此,我们要提升护理水平和质量,提升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并能够针对儿童群体开展服务支持[5]。对于不同情况的患儿需要采取差异化的护理对策。注意患儿的皮肤状况,衣服应宽松、柔软,避免穿化纤类衣服,保持衣服清洁干净[6]。由于在患病期间,患儿多伴有胃肠道不适、关节疼痛问题,导致患儿治疗依从率不高,而影响治疗结局[7]。对于关节疼痛及肿胀的患儿,协助患肢采取功能位置。在饮食方面一定要细嚼慢咽,并可以对其开展胃肠蠕动和按摩,这将有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
护理人员应该关注患儿情绪,稍微年长一些的儿童对于疾病已有一定的认知,对于治疗多有恐惧心理,我们需要从儿童心理学着手,进一步帮助其建立正确的治疗心理,增强对疾病的接受度,从而提升护理依从性[8]。对于年龄小的患儿,其缺乏自理能力,患儿家属的关注度也更为紧迫,容易产生纠纷事件,需要开展全方位的护理辅助[9]。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主动关爱患儿成长,能够与其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鼓励患儿表达自身感受,从而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在心理支持上,可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并能够了解其情绪波动的原因,此外,可以开展娱乐互动,增强患儿乐观向上的心情,从而提升护理的成效[10]。
综上所述,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采取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治疗成果,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其护理效果得到了满意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