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杰,李 华,付学鹏,杜 聪
(齐齐哈尔大学 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161006)
高校生物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教学技能的训练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具有同等重要性,如何开展有效训练,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是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一些院校的生物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课程较少,很难满足学生的训练需要,导致学生难以在课堂教学中尽快进入角色。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格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手段而被广泛运用在师范生技能的培养过程中[1]。
微格教学(Micro teaching)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经过多年的探索、改革与实践,已渐趋成熟。微格教学可将较为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基本教学技能单元,可借助现代化视听设备在现场真实记录各个教学片段,使繁杂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容易掌握的单一技能训练,让每个教学技能的课堂实训变为一个可控的实践系统[2],为生物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创造良好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分析和反馈教学细节,实施合理评价,这对提高生物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和学科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导入技能是重要的教学技能之一,是一堂生物课成功的关键。导入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表明学习目标、形成知识关联而选择某种教学方法来创设学习情境的教学技能。恰如其分的导入能够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有助于实现新旧知识的转移和衔接,具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指示性,能够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3]。
虽然导入环节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已被广泛认可,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却并不乐观。生物师范生是未来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新生力量,扎实的理论和过硬的实践本领是师范生能够胜任生物教师这一角色的前提和基础。在新课标背景下,中学生物学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但多数教师较少应用导入策略,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4]。关于各种导入方法特点的对比已有相关研究[5],但在如何有针对性地根据生物教学中的授课内容来选择导入方法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微格教学探讨了对师范生导入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模式,以中学生物学教学内容为依据对导入方法的合理选择与有效实施进行具体分析。
课堂导入要坚持目的性、启发性、关联性、概括性和艺术性原则[6]。目的性:课堂导入作为整节课的起始环节,要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活动做铺垫,导入的内容要与新课的重点内容密切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要避免漫无目的地导入,否则再新颖的导入策略也是无效的。启发性:教师所设计的导入能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以主动的心态关注课程内容并参与到学习中来。关联性:已知的导入材料和未知的新材料要有连接点且高度关联,连接点要准确、自然、不牵强。概括性:导入的目的是为整节课程做引导和铺垫,并不是教学的主体,切忌过于冗长。教师所实施的导入法要具有高度概括性,不可因小失大,简短、严谨、有效的导入才是最恰当的导入。艺术性:导入要有情趣、有新意。导入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炽烈的感情,有一定艺术魅力的导入能引人入胜。
生物师范生应掌握的导入技能有问题情境式、温故知新型、演示实验型、科学探究式、生活经验型、诗词谚语型、音视频直观式、生物科学史、目标解读式等[7]。下面将重点列举生物科学史和目标解读式的导入方法。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情来确定采取哪种导入方式,使学生能更好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分别列举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的一些实例,让了解相关内容的学生根据自己意愿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种导入法。
1.2.1 生物科学史
特点分析及应用要点:生物科学史是科学家认识、探索、改造自然的探究史,也是生物科学研究得以蓬勃发展的根本[8],体现了科学家不畏艰苦、不懈努力、严谨的科学精神,其中也不乏奇闻趣事。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讲述科学家几十年如一日为科学献身的经典故事,陶冶学生情操,也可以此过程中某个有趣的片段作为开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生物科学史为导入不是简单的讲故事,设计此类导入策略可以选用教材上的例子,但要经过处理总结后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娓娓道来,避免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实例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是“DNA分子结构”章节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生物科学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教师应以故事叙述的形式介绍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模型的研究过程,以多媒体课件配合展示在此过程中的波折与成果,包括DNA模型构建的反复修改、碱基的互补配对等,让学生体验科学家进行研究的艰辛,引导学生跟随科学家的脚步逐步构建DNA双螺旋模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
实例二:“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是必修一第五章的内容,此节内容虽然不多,但酶的相关知识却贯穿整个高中生物课堂。本节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资料来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认同科学是在一代又一代科学研究者不断探索和争论中逐步前进的这一观点。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几位同学根据书上的材料编排短剧,将酶的探索过程这一生物科学史以情境再现的方式导入。
实例三:“激素调节”这节内容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讨论在促胰液素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教师可直接以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作为导入材料,简要介绍囿于定论的沃泰默,另辟蹊径的斯他林和贝利斯,有不同感概的巴甫洛夫。整个过程蕴含了科学思想和方法,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拓宽视野。
1.2.2 目标解读式
特点分析及应用要点: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用于各种精彩的导入策略,有些课程需要在课堂起始阶段就提出具体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给学生指明课堂学习的方向,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期待,并有针对性加强对具体内容的学习,以便更快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实例一:生物学及医学上与人类遗传病有关的内容十分深入而广泛,而课程标准对于这一节内容的要求只是简单了解。为避免学生学习此节内容时产生盲目心理,教师在课程开始时可以先解读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放松心态,避免产生过多压力,也可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在课下做进一步探究。
实例二:细胞增殖中有丝分裂的内容是学生比较陌生的,也是较为抽象的,其内容多与还未曾学习的必修二相关联,可以看做是从分子与细胞到遗传与进化的过渡。此时,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理解能力有限,教学目标也多设定在简述、观察的层面上,需要学生概述的是有丝分裂的过程,建议教师在这节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专注学习重点内容,避免产生过多困惑。
实例三:“植物的激素调节”是必修三的第三章内容,本章内容相对独立,与动物的调节方式有明显区别。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及其生理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等内容是本章的重难点。教师应先解读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合理分配学习时间,逐一突破重难点。
利用微格教学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训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见图1。
图1 生物微格教学的流程
在微格实训之前,教师先要对生物师范生进行导入技能理论知识的讲解,内容包括导入原则、基本要素、导入类型、微格教案设计、评价标准等,让学生在课前具备理论基础,对要完成的教学程序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在课前收集导入技能的示范视频素材,让生物师范生观摩不同类型的导入,再经过小组研讨分析和教师讲解来对各种形式的导入方法形成初步感知。
在进行理论学习和导入技能示范的基础上,教师应指定某一生物教材的教学内容,要求师范生提前一周编写出微格教案,要根据导入的训练目标设计出详细的具体训练过程及教学行为。
在微格实训课堂中,教师的角色由师范生轮流担任。每次微格模拟授课的教学片段时间应根据受训学生人数控制在5~10 min,可通过视听设备将教学实况摄录下来供师生回看评议。
教师角色扮演训练结束后,可采取一人或一组(5~6人)的方式回看训练过程录像。师范生要先进行自我分析,再由全组成员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对每个人的课堂教学导入技能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督促学生进行改进和提高。
要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来对生物师范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辅导。角色扮演比较成功的师范生接受能力强,有丰富的教育知识,驾驭各种教学技能的能力及教学潜力等均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可鼓励该层学生多思考、多创新,积极进行总结反思,可进入其他基本教学技能的训练。在评价反馈中存在较多问题的师范生基础较差,对各种教学技能的掌握能力较弱,教师需要对他们进行详细辅导,多在实践方法上给予示范和指导,引导师范生对微格教案进行修改与完善,总结反思在导入技能上需要改进和加强的环节,为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其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掌握导入技巧,直至合格为止。在教学实训中,可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将不同层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彼此之间相互合作学习,实现导入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教学导入能力是凸显生物师范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方面,利用微格教学开展导入技能的训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有助于师范生在实训过程中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技能,能够提高师范生的学科素养和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