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发展的高职院校学案导学策略的实验与探究
——以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为例

2021-06-11 02:17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导学纸质学案

张 玲

(云南开放大学 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一、研究缘起

(一)高职课堂教学“满堂灌”现象突出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大家都知道,很多教师备课充分,讲课认真,能吸引一部分学生专心听讲,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有限。即便学生听讲认真,可实际教学效果也十分有限,基本上下了课就大部分还给老师了。如笔者在民族地区高校任职,所观察到的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的核心课程,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分出一定的时间来让学生实践,但是在实践之前,需要讲解大量的理论知识,在时间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完成理论知识的讲授,教师基本上是满堂灌,能把重点难点讲到位讲清楚,这位老师已经表现很不错了。但是,“‘满堂灌式’教学方式的缺陷十分明显”“把讲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忽视教学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1]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显然只启用了学生的听课能力,不能调动学生更多的课堂参与,课堂教学上学生“学”的机会有限,而且单一的讲授也容易让学生疲劳,开小差说小话玩手机的现象屡禁不止。

(二)翻转课堂尝试只是“新概念教材”的学习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习的效率,部分教师开始尝试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前去看教学视频,课堂上围绕重难点组织学生探究学习,同时学生实践的时间得到补充,这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笔者反思这一改变的时候,发现课前的视频学习是一种对“新概念教材”[2]的学习,因为视频学习的内容多是教师把用眼睛看的纸质教材翻版成用耳朵听的视频教材而已。有些课程的视频教学资源还没有建设起来,如果教师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原理,运用好纸质教材的课前预习功能,岂不是也可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吗?

(三)课前预习缺少检测手段

基于这种反思,笔者做了让学生预习纸质教材的实践,以期在现有的条件下,学生利用好纸质教材,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和其他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初步实践布置学生预习纸质教材遇到困难。直接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教材,效果十分有限,调查下来,实际上很多学生都没有预习,因为没有检测手段,学生可以轻松谎称已经预习。而真正预习的学生很多感觉看不进教材,只是简单翻阅,自己感觉是前学后忘,没有效果。为了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也是为了能够检测到学生预习的成果,并能够指导学生如何阅读说明性文字,笔者想到了借用学案的方式来促进学生预习纸质教材,从而探索形成了学案导学策略。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笔者所在西南民族地区高校2018级学前教育专业1班、2班、5班、6班学生,共计205名学生。

研究方法:行为研究法、观察比较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三、研究具体实施步骤

(一)设计科学的导学案

学案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抓概念。教材中出现的重要的概念,并且教材中进行了定义,这一般都是教学内容的重点。这对应了期末笔试的名词解释题,在学案中用名词解释题的方式出现。第二部分是抓观点。围绕重要的概念,教材有系统性的讲解,往往产生的是一系列的观点,以及对观点的解析。这对应的是期末笔试的简答题和论述题。第三部分是抓小要点。学生在阅读教材的时候,很多解说性的文字一看就明白,浏览而过,但是其中有些文字具有知识的弥补性,或者思维的启发性,这些文字设计成填空题,这与期末笔试也可以照应起来。第四部分是抓疑点,学生在教材中标注出疑点,或用眉批的形式写出来,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汇总成探究性学习的内容。

学案设计的原理。学案由抓概念、抓观点、抓小要点、抓疑点四部分构成,形式上可以看做是名词解释题、主观简答题或论述题、填空题、提出问题四部分。学案的设计紧贴教材内容,除了提出个性化的问题外,其余所有的答案都可以在教材中直接找到。学案的四部分是对说明性文字阅读的整体把握和局部把握的结合,指导了学生如何去阅读说明性文字,如何去把握一个章节的理论架构,如何从具体的文字中找到自己的知识的弥补和思维的启发,同时关注到自己独立的思考,敢于和善于提出属于自己的问题,“只有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引导学生生成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3]

(二)学案的具体使用步骤和方法

1.提升自主学习教材的认知。教师和学生讨论自主学习教材的现状、原因,比较翻转课堂等,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的认知。

2.指导自主学习教材的方法。教师集体指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教材,如何快速有效地掌握一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学案编排上照应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三抓”就是抓住重要内容的办法,但是学生可能还是存在花费时间但没有建立知识框架的意识,在学习教材的时候只见局部不见整体,感觉效果低下。教师需要指出学生使用的哪些方法是有问题的,如指读法,如前面没有搞清楚不能往下面继续等。教会学生建立框架意识,学会前后照应学习等。学会边看边思考,学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学会用眉批的方式及时写下自己的想法。

3.利用导学案练习自主学习教材。“‘导学案’以学生预习为基础,教师要充分保证学生的自主预习时间”[4]。对于没有运用过学案自主学习教材的班级,课程开始的头几周,教师在课堂上发放学案,最初让学生尝试依据学案来完成预习。学生不用写出答案,只需要在书上划出答案即可。所有的学案内容都是教材中的,学生可以用不同颜色或者不同形状的标志区分概念、观点和小要点。教师巡视指导。

4.课前依据学案自主学习教材。等学生已经可以快速高效地依据学案完成对教材的自主预习后,把这一预习任务放到课前完成。

5.部分学生尝试自制导学案。留下一个章节,让部分学生来自主编制学案,作为其他同学预习的依据。

6.脱离学案自主预习教材。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自主学习教材的情况下,留下部分章节,不使用学案而完成教材自学的任务。教师运用课上出题检查的方法,还有提问法,还有利用雨课堂等教学软件,达到检查预习的效果,同时学生需要指出互动课件中的难点,以及需要教师重点讲解关注的内容。

(三)利用观察比较、访谈反馈、多方评价来推进实验

1.听课督导的观察。校级督导教师听取推门课,课下和督导教师交流,督导教师很开心地告诉我,在其他教室看到很多学生玩手机,但是在我们课堂上,他仔细观察了,学生不是在玩手机,学生是在用手机。他看到了学生的教材上有规律的记号,不是这一堂课有,而是这次课之前的教材内容都有标记,由此可以看到学生课堂参与度很高,学生在教师巡回检查的时候,是在认真地自学。同时,督导教师听取了我对学案的介绍,认为学案的设置是科学合理的。

2.任课教师的观察。在学案导学策略实验的过程中,作为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能切身感受到学生的变化。学生课堂表现变化大的地方是: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开始意识到很多内容其实不需要老师讲解,他们自己可以利用好教材和其他网络资料进行自学,他们的自学状态跟刚开始的时候比,越来越好。

(2)学生内在参与更多。以前有些难点内容教师讲解了很多遍,学生还是一脸茫然,或者当堂表示老师讲清楚了他自己也弄明白了,但是换一个时间一切又都恢复到原点,更不用说在具体的实践操作的时候把理论和实践融合起来,给人的感觉是学生在沉睡状态,你需要一遍遍地喊他醒来,即便醒来的时候还是半睡半醒的状态。但是现在,学生更多地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很多难点内容理解起来更快,常常还带给老师某个惊喜,展示越来越自信的一面。我想,这和课堂上老师减少满堂灌,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一定关系。

(3)学生能就教材内容提出一定的问题。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的提问都是很小而浅的问题,但是老师一如既往地鼓励他们,后面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专业深度。

(4)师生关系更好。有一种微妙的改变,就是师生关系更融洽了。我看着学生觉得更可爱了,学生主动和我交流的频率也增加了。

3.学生的座谈。从4个教学班中,每班随机抽取3人作为代表,共12人,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运用导学案情况进行大约2小时的访谈,具体访谈内容和反馈如下。

(1)初次使用学案的感觉和使用效果?

其中7个学生感觉不适应,4个学生感觉挺好(原因是这4个学生中学的时候常常使用学案),1个学生没有使用过学案但是觉得能自然适应。大多数学生说刚开始运用学案时,都忙着找答案,并不能安心去学习教材。

(2)一个学期下来,使用学案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一个学生说一开始就能很好地使用学案;有4个学生反映三四周之后,开始更好地运用学案。

(3)学案给你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归纳学生的回答,主要是:知道了课程的重难点;更好地理解了重要概念;更好地适应复习考试;方便于记忆知识;更好地理解知识;对重难点做到了整合;填空题的提示作用强;学案简化了教材从而增加了学习的信心;电子版学案使用方便,手机上可以随时查看学习。

(4)学案设置四部分是否合理?

12位学生一致认为很合理。

(5)教材对于学习是否重要?学案是否帮助你学习了教材?

都认为教材是重要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般是边听讲边翻看教材。学案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教材,如果不急于寻找答案,学案可以很好地引导我们学习教材。

(6)“先学后教”你认为有必要吗?

大家一致认为很有必要。这样可以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也可以让听课更有针对性。但是大家经常没有这样做,主要是学前教育课程的学习内容多时间少,疲惫的时候,不想强求自己去做。

(7)你认为学案锻炼了同学们的什么能力?

大家一致认为主要是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

(8)学案提升课堂参与度了吗?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要看人,有的提升了,有的还是会躲着玩,但总体上是提升了。

(9)学案的运用提升你的学习成绩了吗?

没有直接提升,因为教师在期末考试前提供了一定的复习范围,期末笔试部分主要靠突击完成划定的范围。但是,学案让复习变得更加轻松有效。

(10)学案提升你的学习效果了吗?

12位同学一致表达肯定提升了学习效果。

(11)你对学案有没有改进的建议?

学案内容多,文字上用不同颜色来展示,在视觉上会更好;希望教师改进措施,尽量让学生做到不互相抄袭,不应付了事。如果能把学案的答题效果进行统计,形成过程性考核成绩,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使用学案。

4.学生的表现及成绩观察分析。笔试成绩更好,表现在填空题的得分率更高,名词解释题回答更准确,简答题回答更完整。实践成绩表现更好,表现在学生在讨论问题表述的时候,用语更专业,分析更精准,学生说懂了实际上根本没懂的现象变少了,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更深入了。学生的提问能力越来越强,这些提问都记入了平时成绩,成为期末综合成绩的一部分。

(四)问卷调查分析

1.问卷设计。问卷调查对象是我校学前教育专业18级1班、2班、5班、6班共204位学生。问卷设计了9道单选题。9道单选题的维度是调查使用学案对学生9个方面的影响,分别是: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效率、学习兴趣、自学教材的方法、自信心、满意度;每一维度的影响程度都是分为五个等次:很好、较好、一般、较少、无。这9道题目是必答题目。两道主观题分别是:使用学案的独特感受、使用学案需要改进的地方。

2.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腾讯免费问卷,将链接发给学生,在一天的时间内,完成112份,有部分学生因为操作不熟练,没有成功提交。因为数据问卷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具有数量上的代表性,所以停止了继续查收问卷。

主要数据参考:表1 问卷调查各维度统计百分比数据,及表2 问卷调查描述统计量。

3.调查数据分析。九个维度的百分比数据表现出对学案导学的高度认同。认为学案导学没有起到作用的不到百分之一的人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认为是有作用的。最低的均值在2.47分,其他均值都在2.5分以上,最高的均值有2.80分,同时标准差也显示了合理的离散度。每个维度认为作用在一般以上的高达86.6%—96.4%,作用在较好以上的高达24.1%—48.2%,认为作用很好的高达3.6%—13.4%,这是在学案导学应用不是非常成熟的情况下有这样的认同度是非常可喜的。这些数据都表明了学案导学在能力增长和提高学习效果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表1 问卷调查各维度百分比数据

表2 问卷调查描述统计量

当然,数据也显示了学案导学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个别学生认为学案没有作用,少数学生认为学案的作用较少,大约一半的学生认为学案导学作用一般,这需要我们结合访谈查找其中的原因,在下一步的行动研究中不断深入,做到让学生更加满意。

四、结论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文科性质的课程,提升他们利用纸质教材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其他基本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案导学策略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学案导学策略归纳有三个方面的功能

1.提高纸质教材利用效率。“教材是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知识载体。”[5]在高校,纸质教材是学生人手必备的,很多纸质教材价格不菲,可是很多课程教材被放置一边,教师所讲的内容虽然和纸质教材有关系,但是没有和纸质教材做适当的照应,很多学生认为某些教材的购买是浪费的。

即便有些老师强调了阅读教材的重要性,但是因为学生没有学会如何自主阅读教材,也没有相应的检查措施,因此,教师的教导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大多数学生的教材到了学期末还是崭新的样子,甚至很多学生上课的时候都不带教材,觉得用耳朵听课就可以了。

学生通过学案的使用,逐步学习如何自主阅读纸质教材,充分发挥了纸质教材的作用,提高了纸质教材利用的效率,防止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2.提升教育教学效率。学案导学策略从三个方面提升了教育教学的效率。

第一,学案帮助学生预习教材,也检查学生是否预习教材。学案设计的原理照应了教学的重难点,也照应了学生阅读说明性文字的方法,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如何去把握学习内容,如何快速而有效地掌握知识。简单的检查方法就是教师可以检查学生的教材上是否做了不同标志,还可以结合雨课堂等先进的教学软件,如填空题、选择题等,可以第一时间做出检测,而主观题教师也可以在软件上做出批改。

第二,学案为课堂教学腾出了更多师生互动的空间,促进针对性教学,真正实现课堂翻转。翻转课堂“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体作用。翻转课堂的实施连接了课前学习(包含线上学习)与课堂学习,整合了丰富的技术环境,改变了师生角色,体现了混合学习策略。”[6]很多教师希望能在课堂上与学生有更多互动,可是学生没有一定的预习基础,课堂上老师只能是忙着满堂灌,只能是满足于把教学内容讲完,这显然是不科学的,但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而学案不仅让学生高效预习了知识,还有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学生遇到的问题,和教师从教学目标的整体框架中确定的重难点有了碰撞,促进教师针对性教学,促进学生针对性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这种提出预习时候的疑问的做法,和在课堂与老师、同学积极交换意见的学习行为,无疑是学生学习参与度提升的表现。

第三,学案导学策略加强了学习过程的时空连接。学案导学策略让课前、课中、课后产生了自然而紧密的联系,让学习的过程成为不间断的流动的有序的过程,也使学生平时的学习和期末的笔试有了更明确的关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案的内容可以成为题库,期末的时候可以随机抽取题目作为考试用卷,甚至可以设置每个学生的卷子结构一样,而卷面题目有区别。这样可以改变期末突击复习而平时不注重学习的现象,让学生利用好平时学习的时空,养成随时学习的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促进学生整体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3.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高职学生核心能力水平不高,发展不均衡。”[7]学案导学策略提升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最直接和明显的促进是自主阅读教材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是多方面能力的组合,学生要提升自己学习的综合能力,是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方面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数据呈现出有相当明显的效果,几乎没有人说没有效果,大多数数据是有较好和一般的效果,甚至还有部分表示效果很好的数据。正是这样的效果,在自信心和满意度上也表现出良好的数据。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目录和介绍中,其中专业素养要求“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这是学案导学策略的指向,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学案导学策略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实施的具体过程中,还是存在少数学生应付了事的现象,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方法还是有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教师需要开通及时反馈的渠道,了解个别学生的难处,提升那些少数效果不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和特点。在落实学案导学策略的具体过程中,还需要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部分学生习惯于以听课为主的学习,不习惯自主学习,这是部分学生应付学案导学的原因。“消解导学案实践中的旧有教育惯习,其根本涉及到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方式的变革。”[8]教师要关注到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理念的重塑、学习成就感的获得、学习体验的满意度,从而让学案导学策略得到更多学生的认同,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三)学案导学取得成功的原因

1.从真实的学情出发,基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能力发展的导向。“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立足于引导学生‘想学、会学、会用、会做’,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前必须掌握学生的基础素质情况、认知心理和学习水平等。”[8]本次实验研究基于传统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限且能力发展不足的实际学情,针对问题探讨出学案导学的教学策略,并经实践检验,且在过程中不断改进。

2.正确认识教材对于课程的重要作用。“教材是学校办学的一项基本条件,它与人才(教师)、器材(实验设备)构成学校教育的三大基本建设,在培养人才这一复杂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高校教育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材是开张教学活动,进行教学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依据。”[9]现在的大学课堂经常出现教师置教材而不顾,课堂教学天马行空,说是关注到最新成果,但更多的时候是缺少基本的系统认知,这种行为显然是忽视了教材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正是基于对教材作用的正确认识,在学案导学设计中很好地发挥了教材应有的作用。

3.采用有效的研究方法,在自觉的教学诊断中不断改进。这次实践探究运用了行为研究法、观察比较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这些方法的运用旨在促进自觉的教学诊断,并在不断的反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实践的改进。这种自觉的反思行为保证了教学实验探究更大成功的可能性,也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成长。

总之,实验结果表明,学案导学策略在高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能提高纸质教材的利用效率,能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能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导学纸质学案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为什么要读纸质书
电子疲劳
“比例尺(一)”导学案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我是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