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计划》引领下专业产教融合平台和机制建设

2021-06-11 02:17唐祥金成秀萍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行动计划职教产教

唐祥金,成秀萍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专业产教深度融合,是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最亮的底色。《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及其27条举措56项重点项目清单,拉开了迈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施工”阶段的崭新序幕。[1]其着眼点是系统破解职业教育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产教融合不深等“瓶颈”问题;着力点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职教协调发展、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职教考试招生制度等“痛点”问题,而关键点在深入实施治理能力提升行动、“三教”改革攻坚行动、信息化2.0建设行动、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行动、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行动等5个“难点”问题。核心要义在专业产教融合平台和机制建设,以进一步激发企业重要育人主体作用,进一步筑牢“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命运共同体。

一、全面提升教育能力与服务能力:专业产教融合固本之策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纵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40年发展历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仍然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2]特别是“十三五”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服务发展和促进就业、六稳六保中的重要作用,更是前所未有。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均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教育“最大的成就,就是培养了一大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3]。目前,全国建有职业教育专业1 200余个、专业点10余万个,基本涵盖了国民经济各大领域,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所急需的产业大军1000万左右。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蓄水池”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在立德树人“守正”与“创新”中既重能力本位更重学生本位,的社会认可度和服务能级,显著提升。

站在“十四五”全新的起点上,“打好服务能力跃升攻坚战、推动教育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4],乃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赋予职业教育的时代大任。虽然区域之间发展条件存有差异,但在“人人出彩”机会公平上不能有差别。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盼和“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导向,正卓有成效地转化成“大有作为”的举措、行动和现实。职业院校70%以上的学生都来自于农村,千万个家庭因职业教育而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夙愿。“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被实践证明为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见效最快的方式。职业教育在“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大局中以服务赢得地位,在强化类型特色中牢固确立起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在融入国家战略和支撑区域协同发展中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开放。仅《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2016-2020年)》及其“东西职业院校协作全覆盖、东西中职招生协作兜底、职业院校全面参与东西劳务协作”等3大行动,职业教育已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设备超过18亿元,实质性地共建683个专业点、338个实习(训)基地、63个分校(教学点)、99个职教集团(联盟),合作完成就业技能培训14万余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6万余人、创业培训2.3万余人。伴随着“把教育看作新发展格局中的优先要素”和建设“更高质量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及“重新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函数”等新阶段新征程,职业教育唯有乘势而上,“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5];唯有在长入经济、汇入生活、融入文化、渗入人心、步入评价中谋求教育能力与服务能力“双提升”,高质量地续写好新时代提质培优和增值赋能的新华章。

二、全程共筑平台与载体:专业产教融合的强基之举

教育初心,旨在育人、育社会人、育职业人。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在专业建设;而专业特色,在所对接的产业和所合作的行业企业及其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度与广度。所以“职业院校教育的首要责任,是最大限度协助学生加深对职业的理解,帮助学生步入职业生涯发展的正确轨道”[6],最终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产业生力军。 而协同育人平台与载体建设,国家层面一直都格外注重系统规划和重点扶持。国家发改委牵头从2019年开始用5年时间,分2批试点建设50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布局上既做到全覆盖、突出示范性,又体现战略需求,以集聚、集成、集约地提升教育对产教融合型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与此相类似,教育部也始终从顶层设计着手,将示范性集团、产业学院和高水平专业(群)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一揽子纳入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重点任务,2020年10月正式公布了全国首批150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名单,并旗帜鲜明地界定了职教集团“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抓手”的平台定位和“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根本方向[7]。这与国家“双高”引领并舞好“龙头”以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首要目标,本质上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

表1 江苏15家入选全国第1批150家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名单

相比较而言,江苏不仅在数量规模上有15家入选、占据了全国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10%比例(表1),而且在价值导向上100%顺应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需求,抱团助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技能人才资源累积。或以专业群为纽带集成服务智能制造领域二产的提质培优,或以区域为特色融入现代服务业领域三产的增值赋能,或以行业优势支撑现代农业这一产领域的转型升级并合力画好全面乡村振兴的“同心圆”。江苏2020年6月一次性组建了现代农业、交通运输、机电、机械、电子信息、财经商贸、建设、纺织服装、文化旅游、石油化工、卫生健康等首批11个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明确了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和副秘书长等组成人员及秘书处单位,出台了《江苏省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职责》和《江苏省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主要任务》,以进一步引领产业和行企专家成为职业教育政策制定的“智囊团”、校企合作的“连心桥”和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江苏还从2019年起,已分批遴选了144家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先后分6批次从这些产教融合型企业中遴选了省劳模、省技能大师、大国工匠、“双创”和乡土人才及生产运营或技术负责人担任(高职类)产业教授,有计划地入校入教入研和深度融入专业(群)人才培养与和供给。该省财政每年还以2万元/人(团队)的“奖补专项”予以扶持,以搭建“双师结构”的校企混编团队和专业(群)企业实践工作站等平台,聚焦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来调整专业链、人才链以助推源自产线需求的技术研发、技能积累和员工培训,确保在打通行企需求和专业群育人“最后一公里”中校企深度融合有平台、有舞台、有支撑、有保障[8]。

三、全力创新体制与机制:专业产教融合的活力之源

国家“产教融合”战略在专业群层面落细落微及其政策支撑,旨在不断提升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适配度和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9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立足问题导向深刻阐明了“产教融合”国家战略及其“试点先行”的实施步骤和“城市承载、行业聚合、企业主体”等功能定位及其制度性安排。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卓有成效地把党中央对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具体细化成7方面的行动计划并重磅推出了20项政策举措。最重要的是,其“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主题主线,贯穿始终、一直未变。“职教20条”迅速成为职教人最常提及到的“关键词”与“流行语”,并汇聚起育人为本的引领力、服务发展的内驱力、质量为先的公信力、改革为要的创新力。放眼全国,江苏作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和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普及面最广、声势最盛、成效最显著的省份之一,率先将“产教融合”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于2019年3月颁布了首个省级地方性法规《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该法规同年5月1日起施行,并连同该省相继出台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等制度文件,以立法的形式推出了强化责任主体履职尽责的一系列刚性条约,从源头上厘清了产教融合责任主体及其权益,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改革、为持续激发行业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为江苏高职始终领跑全国,都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

体制机制创新及其释放出来的政策红利,为共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体系,注入了不竭“源头”和“活水”。引企入校和引校入企,专业产融融合共建机制水到渠成地立起来,而且相互磨合和调适、走深走实。正所谓“校企关系定机制”[9]。得益于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行业企业更积极主动地推进专业与产业相匹配、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相交融、用人岗位(群)预测与行业用工标准相对接的重点共建项目。在2014年7月,苏州市则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第一个出台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文件。借力于“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的激励政策,政行企校合力引导“苏州智造”等支柱产业及其领先企业携手所辖苏州市22所高校,共筑企业学院、校企合作示范组合、定向实习(训)企业、产教融合型企业等产教融合平台,从制度上引导“面向区域、面向行业、面向产业办学”,以更精准地量身定制专业和人才,更大力度地破解“专业(群)产教融合缺乏平台载体”等共性难题。苏州这一企业学院深度协同的“范式”,得到了方方面面包括教育部和孙春兰副总理的充分肯定[8]。作为苏州市属的“双高”院校,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苏工院”)始终根植苏州、背靠苏州、融入苏州,始终放大并做特做亮“学院理事会”框架下三层次企业学院育人体系,坚持聚力“苏州智造”、服务“智能车间”、共育“智慧工匠”,并在全校架构起1个国家“双高”专业群、3个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9个校级重点(培育)专业群的“平台支撑专业、专业赋能平台”协同育人生态,汇川(技术)、博众(精工)、高创(电子)等3家深度合作企业,也在契合校企“最大公约数”中同频共振,并经苏工院推荐才先后入选“江苏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已经真真切切地共享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和“互利”,必将在携手融入和助力《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1~2023年)》之中继续共享到校企协同发展的“双高”和“互惠”。从2021年起苏州用3年时间完成11000家左右规模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这对于以“工业”特色和“工科”优势见长的苏工院及其三层次企业学院“平台支撑专业、专业赋能平台”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可谓是千载难逢的“家门口”发展机遇。恰如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所强调的那样,“产教关系定供求”。校企双方还在“苏州智造”和数字经济等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与供求衔接方面持续下功夫、动真格、出实效、共发展。

表2 苏工院三层次企业学院“平台支撑专业、专业赋能平台”的高水平专业群协同育人生态

四、结语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基本特质和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替代性所在。贯彻落实《行动计划》及其56项重点项目,主体在校企“双元”育人,重点在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模式及其深度协同的高水平集成平台和专业产教融合机制体制建设。所有这些“提质培优”项目,包括设计抽查、实习报告、毕业设计抽检等随机性检查制度和遴选1 000个左右“课堂革命”典型案例、教学成果奖评选向课堂教学改革倾斜等举措,最终都是为了从政策实施层面让学生获得高质量的课堂学习、让教师回归课堂、让用人单位和学习者均体验到职业教育的不可或缺性[10]。关键是完善政行企校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质量监管评价机制、校企合作激励约束机制和以企业为重要主导、职业学校为重要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重要任务的产教协同创新机制,合力建好和用好行(教)指委、产业人才数据平台、职教集团、企(产)业学院、校企示范组合等平台载体,既分层分类又系统衔接地构建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公共基础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教学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标准体系,进一步促进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精准对接。

猜你喜欢
行动计划职教产教
北京市:印发实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2年行动计划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十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依法推进河南职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认定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