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对儿童创新思维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1-06-10 02:56韦蕊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创造能力音乐教育创新思维

韦蕊

【摘 要】本文分析音乐与创造能力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利用音乐活动培养儿童创新思维的措施: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儿童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开发儿童的逻辑思维;在音乐表演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儿童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发展儿童的身体协调和创造能力;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丰富儿童的认知,培养其联觉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育 儿童 创新思维 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3-0175-02

幼儿教育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教师和家长在培养孩子音乐才能时,往往重视孩子音乐技能的发展,而忽视对儿童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学术界也一直存在音乐的学科本位与教育本位的价值之争。本文运用资料分析法、调研法等研究方法,从音乐学的角度探索音乐教育对儿童创新思维发展的影响,提出运用音乐活动培养和发展儿童创新思维的措施,以期对儿童音乐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音乐与创造能力发展的内在联系

(一)从音乐中能获得审美体验,为创造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审美能力的发展是创造性人格的一个重要的维度。“良好的审美能使个体的人格发展更加健全,也更为完善”。而音乐的不同音响形态会使人获得不同的审美体验,对人格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韩诗外传》指出:“汤作《濩》。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恻隐而爱仁;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施;闻其羽声,使人恭敬而好礼。”

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一书提出,“千百年的音乐审美实践经验显示出这样一个事实:音乐是一门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艺术”。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从音乐中获得的审美体验,不仅仅是感官上的感受,还包括形象的联想、概念的领悟,尤其是情感性的体验。

(二)音乐能唤醒积极的情绪,从而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心中的喜悦,是幼儿生长重要的因素,而唱歌、跳舞、奏乐,是启发幼儿的智慧的一种源泉。”曾有研究者针对音乐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他们将39名5岁的幼儿分为4组,分别进入没有音乐的教室画一幅画。接着让这4组儿童分别欣赏或演唱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在欣赏和演唱音乐作品之后再让幼儿进行第二次绘画。衡量幼儿创造力的标准是绘画作品所表现出的创造力(以成人的眼光为判断标准)、绘画技能及绘画中的能量。该研究发现,演唱或聆听儿童熟悉的音乐,可以唤醒幼儿的积极情绪,而积极情绪正是创造力的源泉,它能使个体释放更多的多巴胺,使个体认知变得更灵活,从而促进个体创造力的发展。音乐教育家周海宏先生,曾对音高与人的情态兴奋性之间的联觉关系进行实验,结果证明,“在听觉音高的感觉与情态兴奋性体验之间具有联觉上的对应关系(单音实验材料p<0.01,双音实验材料p=0.01):听觉的音高越高,情态体验越倾向于兴奋性;听觉的音高越低,情态体验越倾向于抑制性”。这说明音乐的听觉属性能给人们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高音的听觉感受能让人获得兴奋的情态体验。

(三)音乐能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为实现创造力插上翅膀

音乐本身并没有为人们提供具体的物象,“音乐在表达具体事物时,其方式是不明确的,非单义的。这种方式正是由音材料的特殊性和音乐反映实际现象时所不能超越的局限性造成的”。音乐表达具体事物的不确定性,也造成了人们对音乐理解的不确定性和多解性,人们可以在音乐标题的启示下,展开丰富的联想。这时候脑子里的形象思维是与逻辑思维结合在一起的,是多路思维、立体思维、美感思维交叉在一起的思维活动。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想象是以感官为基础,精确地观察事物性质的不同细节的感官教育,就成为我们观察的基础。感官教育有助于从外部世界收集物质材料,用于我们的想象。富于想象的创造是和现实紧密相连的有机构成,它与外部世界形式的联系越紧密,其固有的创造价值也就越高。”音乐活动发展的是感官中的听觉器官,听觉的刺激和听觉材料的积累,直接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二、利用音乐活动培养儿童创新思维的措施

正因为音乐与其他艺术相比,具有情感的不确定性和对象的不確定性等特点,所以无论是作曲、表演或是音乐欣赏,都为创意、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基于音乐的这一特性,让儿童多参与丰富的音乐活动(欣赏、表演、创作等),就能提高儿童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儿童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开发儿童的逻辑思维

培养儿童的音乐感受力,是指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理解水平出发,引导儿童对音乐作品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感受音乐作品中由其表现手段和组织形式共同产生的音乐美,与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培养儿童的音乐理解力,是指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艺术中为表达思想感情所运用的手段和形式,如节奏、节拍、力度、速度、音色、音区、旋律、简单的乐曲结构、风格等。

音乐感受力与音乐理解力,在幼儿欣赏音乐时是相辅相成的。儿童对音乐作品有很好的感受能力时,其理解音乐表现手段的能力更强,也只有当儿童理解音乐作品中具体的表现手段和形式时,才能更深刻、更全面地感受音乐作品。

例如,让幼儿通过感受音乐作品中乐曲结构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来想象不同的画面,理解音乐的曲式结构。如欣赏音乐作品《托儿所》,音乐从开始到结尾是有变化的,开头音乐是活泼愉快跳跃的,声音是响亮的,好像上午小朋友们在户外拍皮球、跳集体舞、做游戏;中间的音乐轻了、慢了,显得很安静,好像中午小朋友们睡觉了;最后的音乐又跟开头一样,是活泼、愉快的,小朋友们又起床做游戏了。通过引导及反复欣赏,启发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激发其形象思维的能力。同时,启发孩子对音乐曲式结构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理解,可以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有一些音乐作品是直接运用乐器的特殊音响模仿被表现对象所发出的声音,可以让幼儿通过听辨音乐作品中的音色,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例如二胡独奏曲《赛马》,作曲家用一些特殊的二胡演奏方法来表现马。可以启发儿童根据不同的音乐情绪,联想马在嘶鸣、马蹄踏地奔驰的不同的赛马情境。又如唢呐曲《百鸟朝凤》,其特殊的吹奏技法使唢呐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可以引导儿童想象和模仿各种禽鸟的鸣叫,从而发展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二)在音乐表演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儿童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发展儿童的身体协调和创造能力

在音乐表演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儿童对音乐的表现能力,是让儿童在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尝试用音乐或非音乐的手段表达他们的体验和感受。例如在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和穆索尔斯基的《展览会上的图画》等著名的交响乐曲中,作曲家分别用低音表现“大象”和“牛车”等笨重的形象,用高音表现“鸟舍”和“未出壳小鸡的舞蹈”等小巧的形象,用音乐非常生动地刻画了各种动物的形象。可以让孩子先听辨音乐,再进行动作表演,用动作来表达他所听到的音乐的感受。例如,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启发儿童,根据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设计身体的动作,手脚并用进行表演,以此发展他们的身体协调性;或者启发儿童选择用某种乐器进行演奏,模仿音乐中的简单节奏,表现所听到的各种音乐的形象。比如用大鼓表现“大象”和“牛车”,用三角铁表现“鸟舍”和“未出壳小鸡的舞蹈”。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常常会触景生情地自发唱出某些乐句,教师这时候如果能重视这种幼儿自发的音乐活动,对孩子加以鼓励,或者用乐器將孩子哼唱的乐句演奏出来,编成小曲,并让孩子即兴加上歌词唱出来,这能使孩子更积极地开展音乐创造活动,不断提高孩子的创造能力。

(三)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丰富儿童的认知,培养其联觉能力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在让孩子欣赏音乐作品时,除了用动作表演的方式启发孩子感受和理解音乐,还可以结合语言和美术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引导孩子将自己的音乐感受转化为文学、绘画等形式。引导孩子根据自己感受到的音乐意境,用讲故事的方式,或者用画笔把它表达出来。例如,启发孩子选择用暖色来表示热烈的音乐情绪和气氛,用冷色来表示所听到的舒缓、宁静的音乐情绪。教师还可以运用色彩来帮助孩子认识和理解音乐的表情术语,如运用浅红渐变到深红的颜色,启发孩子理解音乐中的渐强,用深红到浅红理解渐弱。

这样的方式能培养儿童的联觉能力。联觉是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联觉的能力越强,人的想象力越丰富。科学发明创造就是从联觉想象开始的。

总之,音乐除了具有美育的功能,在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方面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玩是学龄前孩子的主要学习方式,教师应当在音乐活动当中丰富孩子的认知,让孩子形成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要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漪.启发学生神思飞越[J].语文学习,1985(6).

[2]田建国.弘扬中华民族人文精神——从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谈起[J].青大师院学报,1996(9).

[3]李英玉.3—5岁幼儿审美能力发展及培养的实验研究[J].教育科学,2007(12).

[4]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吉联抗.两汉论乐文字辑译[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6]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M].北京:中央音乐出版社,1999.

[7]杨丽珠,方乐乐,许卓娅,等.音乐学习对幼儿学习品质的促进[J].学前教育研究,2015(11).

[8]丽莎.卓菲娅·丽莎音乐美学译著新编[M].于润洋,泽.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9]Maria Montessori,Spontaneous Activity in Education.儿童的自发成长[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10]罗昕.多元智能理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韦 蕊(1984— ),女,瑶族,广西钟山人,硕士,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声乐表演与教学。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创造能力音乐教育创新思维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