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不同版本教材“化学方程式”的内容对比及对教学的启发

2021-06-10 13:57王容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化学方程式初中化学

王容

摘 要:分析三个版本教材的“化学方程式”的内容编写特点,体会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功能,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用语的认识,从方程式中学会化学计算。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方程;教学策略分析

从宏观层面上看,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微观层面上揭示物质的构成和反应机制。从物质的存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初步认识物质,从原子、分子的视角看待物质的微观构成。化学方程式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用语,以符号的形式科学、简明地表达物质间的变化规律,成为联结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一、化学方程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被认为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学科研究交流、化学语言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教学中更多的强调对具体技能的操作训练,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但经常会落入配平、条件等具体知识中。由于化学方程式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规则性,学生使用起来往往会出现很多困难,单纯地让学生背诵和记忆化学方程式,只能使学生厌恶化学学习。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突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认识功能和价值,取相应的教学案例和素材,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和策略,促进学生对化学变化的整体认识发展。

二、不同版本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对比分析

中学化学教学应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质量守恒定律是对大量化学反应事实的一种归纳,是化学反应内在的一种必然规律的体现。

化学方程式在三个不同版本中的呈现形式:

人教版:第5单元 化學方程式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借助质量守恒定律揭示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微观实质。从文字表达式到化学方程式分析碳与氧气的反应,得出化学方程式能将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及各种粒子间的相对数量关系(即化学反应中的“质”与“量”的关系)清楚地表示出来。通过“讨论”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沪教版第4章化学变化第3节 化学方程式

从波义耳、拉瓦锡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的史实,到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借助镁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再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联想与启示”等栏目得出:要正确书写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与生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注明反应的条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

鲁教版第5单元定量表示化学反应第2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

通过质量守恒定律,比较3种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得出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再借助“活动天地”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得出化学方程式描述的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两条原则。“多识一点”栏目介绍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不同的教材,虽然在内容编排和呈现方式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但都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在知识的深度上没有过高要求。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微观解释,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书写原则、配平关系等具体内容出发,突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建构化学方程的相关知识,以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促进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更全面认识。

三、化学方程式的教学策略

教学中应关注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化学观念的建构和使用技能的形成,让化学方程式这部分内容系统化、规范化,体现出学生对化学变化认识的阶段性和层级性,哪些物质是反应物,哪些物质是生成物,表达了多个物质之间的关系,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参加化学反应,生成了一些不同的物质。对化学反应中微粒变化的认识和理解体现出化学反应中微粒的变化——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微粒之间的重新组合,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都不变,体现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促进学生微粒观的进一步发展。

课标倡导基于观念的教学,重视认识事物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关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起认识化学反应的一般思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特征和价值,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化学反应,进而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把化学方程式与学科主干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以促进学生物质变化观的发展。因此,我们应站在化学课程内容的整体视角下,基于学生认识发展的脉络,审视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教学功能和价值,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多重含义,如明确化学式、各种数字及箭头的含义,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微粒的重新组合方式,考查化学变化的定量关等。

我们所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利用教材中的微观示意图向学生说明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原理,使学生认识到新物质生成的本质是化学反应中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右边的氧原子数少于左边的,这时为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就需要配平,即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在H2前配上2,在H2O前配上2,式子两边的H原子、O氧原子数目就相等了,即化学方程式配平了。使学生明确化学计量数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反应物之间进行的化学变化,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定量关系,各种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严格遵循一定的质量比,有效地克服了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视为像代数式那样可以移项的、化学反应就是物质之间的加和减的错误认识。除了让学生明确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对应关系,还应使学生明确没有条件化学反应不一定能发生,反应条件不同所产生的物质也会大相径庭。有些可能发生的反应在某种条件下不一定会发生,发生反应的现象也不一定相同,化学反应的发生不仅与反应物的类别、性质有关,还受反应物的浓度等反应条件的影响。

所以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必定是在一定的教育观念和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任何一种教学策略的背后都有一定的教学观念和理论作支撑。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它是由特定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直接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问题服务的。教学策略不仅重视“教”,而且重视“学”,教和学是辩证的对立统一的关系,要强调教和学的相互作用,注意学生的意义建构。这里所说的全面性不仅包括认知领域的各个方面,还包括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内容;不仅包括智力因素,也包括非智力因素。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它具有具体、明确的内容,可供师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因此它具有可操作性,总之应该充分考虑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化学方程式初中化学
有效记忆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解析高中化学的常用解题方法与技巧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试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如何引导高一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原来配平也可以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