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MS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1-06-10 09:20康宾宾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河南省郑州市450003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11期
关键词:偏瘫上肢康复训练

康宾宾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河南省郑州市 450003

脑梗死是一类因脑部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或软化的神经内科疾病,临床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因其会造成患者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因此极易出现偏瘫情况,严重影响患者运动功能[1]。现临床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方法以训练及经颅磁刺激(TMS)为主,其中早期康复训练尽早重建患者神经通路,兴奋其传导,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尽早恢复,但疗效较慢,单独实施患者恢复时间相对较长[2];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近年来被作为脑卒中后提高运动功能的手段,引起广泛研究与应用,该方法通过反复的脉冲磁场激活中枢神经系统,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3]。因此,本文旨在探究rTMS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并取得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80例。入组患者均已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符合脑梗死后偏瘫诊断标准[2]者;(2)首次发病者。排除标准:(1)意识不清醒,生命体征波动大者;(2)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衰退及病变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脑梗死后偏瘫病程、病变部位、偏瘫部位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降颅内压、稳定血压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干预:(1)运动:患者急性发作期,予以健侧卧躺,护士定时进行翻身,避免一侧过度受压,卧床期间辅助患者良肢位摆放,定时改换体位,并进行简单的肢体运动,带动偏瘫侧,早期进行计划性肘部、肩部、膝关节等部位的被动运动,且在运动过程中给予指导,后期可进行起立蹲下、提放重物等大强度运动,从辅助拐棍及步行器行走到缓慢自主行走,每天的锻炼时间维持45min左右,以患者耐受为原则。(2)物理:医护人员利用神经生理学技术在患者做翻身、平衡、屈膝等主动运动时,给予适宜刺激。(3)日常:根据患者具体恢复情况做个体化计划,多做打扫、进食、穿衣等日常运动,形成运动习惯。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TMS刺激治疗,采用rTMS经颅磁治疗仪治疗,实施前患者采用平卧位,全身放松,实施前按标准方法检测运动阈值(MT),将线圈与非受累侧大脑M1区的颅骨表面相切,电位由小到大,测定患者患肢拇断展肌的最大运动诱发电位(MEP),将线圈中心对准改点,于圆形线圈频率1Hz,按照“8”字形进行刺激,使用80%的MT强度进行,7个脉冲,序列间隔3s,共重复60次,总脉冲数420个。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患侧上肢功能、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及生活能力变化情况。

1.4 评估标准 (1)上肢功能[4]: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及运动力指数(MI)评估两组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其中FMA评分法包括肩、手等9项,按1~3级评分,总分0~66分,得分越高表明上肢功能越好;而MI包括手指抓力、屈肘、肩关节活动3项,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运动力越好。(2)生活能力[5]: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估患者生活能力,该量表包括穿衣、如厕、洗澡等10项。总分0~100分,得分≥60分,则为生活基本自理。

2 结果

2.1 上肢功能 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FMA及MI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均<0.05),且联合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FMA、MI评分比较分)

2.2 CMCT 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CMCT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均<0.05),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CMCT比较

2.3 生活能力 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MBI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上升(P均<0.05),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MBI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据研究报道显示,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损伤,脑神经细胞还存在神经传递,但该冲动不足以引发肌肉运动,且发病1个月左右,多数患者患肢出现明显偏瘫症状,肢体功能障碍以致无法正常运动[6]。

早期康复训练是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主要方法之一,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训练,保证了训练过程的安全性及动作要领的规范性,提高动作的完成度,从而获得理想化的恢复效果;该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及实际恢复情况制定个体化训练计划,将训练优势发挥最大化,且医护人员的耐心指导可缩短医患距离,增强其康复信心,但其存在明显缺点,即康复训练仅采用机械性运动锻炼的方式,康复周期长,且不确定性大,存在个体化差异,影响其治疗效果[7]。而rTMS的实施可解决这一大问题,rTMS通过重复性的TMS脉冲刺激大脑,使大脑运动区神经兴奋,还能平衡两侧大脑半球的活性,从而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且研究显示,高频脉冲刺激可能引发癫痫,因此,本文中选择低频刺激,安全性更高,还可保证脉冲刺激对侧运动皮质的兴奋性[8]。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肢体功能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CMCT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早期康复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肢体功能,改善其生活能力,但联合rTMS后效果更好,可能是因为,在相同时间内,联合rTMS后更能进一步增强患者肢体功能,rTMS通过刺激大脑M1区,直接作用于神经元,促进大脑半球兴奋,且使梗死双侧活性达到平衡,对大脑皮层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可加快脑功能重组,从而有利于患者预后,而CMCT值反映了运动神经元从M1区传递到脊髓仪前角的时间,该值可评价皮质兴奋性的变化,联合组CMCT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联合组更能兴奋大脑皮质层[9]。伍俊等[10]研究发现,针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给予rTMS联合康复训练可明显增强患者肢体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兴奋性平衡,从而提高其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rTMS联合早期康复训练不仅可明显提高患者上肢功能,还降低CMCT,提高皮质兴奋性,从而改善其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偏瘫上肢康复训练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