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要想发展,只有紧跟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节奏才不会被淘汰。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企业注定会能被市场经济所抛弃。从我国内部市场经济的建国初期的国有企业盛行,到市场经济的逐渐开放,再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以及如今的电商崛起,都反映了改革的重要性。现在习总书记“一带一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是将我国市场经济推向了全球化。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国有企业已不复从前的市场领导者地位。国有企业要有不断改革以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的思想和策略,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经济洪流占据一席之位。
关键词:国企改革;工商管理;重要性;探寻
引言:到目前为止,我国已与140多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置了相关合作文件。这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走向全球,因此我国的企业也面向世界。在这样良好的世界经济环境中,我国的国有企业一定要做出相应的改革,充当我国与全球经济合作的先锋者,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推动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经济市场不断复兴发展,各行各样都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进行相应的变革。但国有企业的改革效果显得那么的不尽人意。从国有企业的管理思想到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再到国有企业发展的长远布局,国有企业根本没有找对自己的路,完全没有跟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也没有着眼于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这对于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1.1 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比较落后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快速的经济发展要求各个企业迅速做出改變,制定正确有效的改革措施,以适应社会经济市场的发展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这一点做得并不好。国有企业还处于旱涝保收的安逸思维模式中,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变革。这种思维的后果直接导致国有企业没有有力的行业核心竞争力,在社会经济全球化竞争的激烈环境中举步维艰。当然也有一些国有企业做出了一些相应的改革,但基于国有企业以往安逸的环境,很多国有企业还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只是在现有的生产模式上做出细微的调整。如增加产品花色、样式以及细微调整产品精度等等[1]。例如某国有企业意识到要企业必须要改革才能发展,但是在改革过程中还是沿用以前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只是在生产工艺和销售上做出了细微的调整,导致企业生产力依然落后而低下,生产的产品虽然做出了一些调整,但是依然没有达到市场的需要标准。导致此企业虽然经过长期的改革,却依然处于亏损状态。这就是没有从思想管理的根源上认识到工商管理改革的重要性,也没有同市场需求相结合而进行盲目无效的国有企业改革,导致企业改革失败,国有企业原有问题依然存在。这也充分说明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思想改革的重要性,工商管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生产模式改革要顺应社会市场发展需求的重要性。
1.2 国有企业进行生产模式改革时没有结合市场需求
国有企业一直以来都是生产单一的产品,市场销售面也是有限的。在改革开放前这种模式还能应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但改革开放后,这种安于现状的生产模式已逐渐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了。很多国有企业只有自己单一的生产模式和产品,在变革时依然没有跳脱出这个限制。只是放眼于生产模式的细微变革,对于产品也只是在以往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花哨而已。但因其管理模式还是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管理部门众多、审批手续繁冗杂多等生产工艺落后单一无法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国有企业发展缓慢,不能和社会市场经济与时俱进[2]。以某国有钢铁企业为例,该企业一直以生产粗钢为主,生产模式和产品都比较单一。在改革开放前该企业一直处于行业龙头的地位,但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市场对于钢铁的需求不断的加大,同时对于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市场的钢铁产品的需求品种繁多,要求制作工艺各异。基于这种市场需求,该钢铁企业逐渐走了下坡路,再加上市场其他钢铁企业的冲击,该钢铁企业的经营存在着困难。于是该企业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只是在原来的生产工艺上做出细微的调整,导致生产的产品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精细了一点点,但是依然没有契合现有市场乃至未来市场对于钢铁产品的切实要求。这样的改革依然不利国有企业的改革,更是阻碍了国有企业发展的脚步。所皮国有企业在改革时,一定要摸清产品市场需求,准确预测产品需求走势,将国有企业的生产模式改革与市场需求相合,制造出市场需要的产品,从而推动国有企业的有效发展。
1.3 管理者过度重视收益, 将其作为首要的目标
已经历过国有企业的萧条而漫长的寒冬,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迫切的希望能将企业扭亏为盈。基于这种思维模式下,管理者往往会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这对国有企业顺应市场需求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的[3]。某国有企业在做出改革时,发现市场上很畅销某一产品,于是大手笔的更改了生产线,生产出大量的市场短期急需产品,短时间内企业收益斐然,但是市场的需求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持续发展的。一段时间后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骤减,取而代之畅销另一种新型产品。但该企业在改革时没有预见此发展,导致企业改革失败。所以管理者一定要着眼于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2 工商管理在国企改革中的重要性手段
2.1 从思想根源上进行转变,放眼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
国有企业要想得到有效的改革,使企业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就必须从思想根源上与时俱进,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提前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奠定基础。首先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要学习先进的工商管理知识。国有企业管理者只有通过系统的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的其本理论和一般方法。才能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以及企业内部运行管理模式拥有科学而系统的认知。最终制定科学的经营战略目标,科学而系统的管理国有企业的内部运行模式[4]。为国有企业改革指引正确的方向;也为国有企业的正确管理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手段;为创造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条件提供科学支持。只有这样国有企业的改革才能从根源上找对方向,并且找到正确的管理方法,为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奠定基础。例如:某国有企业在改革时,对企业全员进行了工商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让所有员工对市场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有一定认知,同时也让员工们认识到国有企业现有的困境,促使员工们对企业改革抱以迫切的希望,也为即将到来的改革措施顺利实施奠定思想基础。
2.2 正确运用工商管理促使国有企业科学发展
正确认识、合理运用相关科学知识的方法一直都比较科学。这依然适用于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国有企业在进行管理改革时,首先要正确认识工商管理的运用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其次要学习相关的工商管理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转化为企业管理手段,运用到国有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正确的运用工商管理知识,能进一步制定出有效的管理体制,依据不断变化市场需求,结合国有企业的自身条件,调整符合国有企业发展的生产模式,并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为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条件[5]。以地质集团为例,地质集团采取传统模式进行管理的国有企业,但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国有企业的传统模式已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要。现在地质集团将部分分公司进行管理改革,分立出有限责任公司,以现代工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分立出的有限责任公司以独立企业的模式面对市场。这种举措极大的拓宽了国有企业的市场面,并以科学的管理手段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3 结合国家政策和国有企业自身条件进行优化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后所面对的市场影响因素也是繁多的。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始终坚持相关原则,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企业自身条件进行优化改革。
2.3.1 从国有企業实际出发,找出问题所在
市场在发展,企业也要转变。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从企业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国有企业的现状,从企业的自身条件入手,从本质上认清国有企业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国有企业的改革才能找到正确方向,才能科学地运用工商管理手段去解决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也能为国有企业有管理者提供企业战略思维依据,为国有企业的有效改革和长远发展提供一手资料依据。以某矿集团的某采矿点为例,在过去因为采矿的危险性高,愿意干的人并不多,矿工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但随着先进采矿技术和机械的大量运用,矿工的现有文件水平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集团在改革过程中,对各采矿点的工人文化水平进行了实际调查,发现工人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于新技术和新机械的运用和操作并不是很理想,极大地影响了工期的有效推进,同时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个问题公司进行了集中培训,每个班组都配备相应的高学历技术人员,确保矿下工作的有序进行。这个举措充分说明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只有从实际出发,从根源上找出问题所在,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国有企业的长效发展提供基础。
2.3.2 坚持工商管理的三个有利于原则
改革并不是全盘推翻从头来过的,一定要留其精华,弃其糟粕。国有企业在进行改革时,一定要牢记三个有利于原则。国有企业的相关改革一定是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的生产力的,是有利于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是有利于我国国民生活水平有效提高的。以某粮油集团为例。为顺应社会市场发展需要,某粮油集团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通过到优秀企业考察学习,到建立相应的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企业兼并重组、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突破土地性质变更以及研发精加工产品等一列手段,既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有利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还使国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此举完美的诠释了三个有利于原则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具体运用,为国有企业的有效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3.3 全心全意做好国有企业改革的每项工作
国有企业的改革并不是一躇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有企业进行工商管理改革的过程中,所有的国企人都要全心全意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在管理改革过程中应做好每一项工作,充分协调好整个企业的管理事务,将相关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只有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担负起国有企业改革的使命和责任,进一步优化改革措施,才能为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掌好舵。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工商管理手段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居于重要地位。国有企业的改革要从思想根源上进行转变,切实认识到国有企业的不足之处;学习先进的工商管理知识;将工商管理知识与国有企业自身实际相结合,制定出科学的国有企业改革工商管理方案;并将这些方案一一落到实处,从而在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中不断优化调整,摸索出适合国有企业长远发展的科学管理之路。
参考文献
[1] 时敏. 刍谈工商管理在国企改革中的重要性[J]. 经济视野, 2020(20):1.
[2] 朱雨新. 论国企改革与企业管理新内涵[J]. 营销界, 2020(39):173-174.
[3] 郭岳. 国有企业改制后工商管理观念的发展和创新研究[J].2021.
[4] 李衍珂. 国有企业改制后工商管理观念的发展以及创新[J].商场现代化, 2021(12):3.
[5] 刘星. 国企改革和进步过程中工商管理的作用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24):2.
作者简介:吴婕,(1987.2.23),女,民族:汉,宁夏银川市,研究生,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