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文伟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如何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当下广大教育工作者探讨最多的课题。高中地理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加以重视,积极采取有利措施改善当下教学模式,创设多元化教学内容,构建和谐平等、欢乐轻松的高效地理课堂,使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获取更多的快乐,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学科素养,实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创新策略
在高中阶段,地理学科被划分为文科类,在教学内容中涉及到很多理论性知识,知识面过于零散化,无法使学生真正全面掌握地理知识。从教学角度来进行分析,创新教学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师针对该学科可以创造出独有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在已有的教学方法中进行优化、升级等,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以新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投入于学习之中,并能够更好地得以运用,得到综合性的锻炼。高中地理知识无论是综合性、融合性还是实践性都非常强,不仅能够涉及到社会学科的知识,还包括自然学科的知识。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提升对创新教学的认知,转变教学思想、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自主探究、不断摸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创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提高地理素养
据了解,在以往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依然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按照课本内容以及教学大纲进行照本宣科,课堂氛围一度陷入冷清状态,有很多情况下,教师在讲台上都在上演“自问自答、自讲自说”的画面,一堂课下来几乎上演了一出“独角戏”,这样的情况在高中课堂教学中不占少数。目前,有些教师因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一直都在讲授一种学科,早已形成自己的教学习惯和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观念早已根深蒂固。在课堂上也难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地理知识概念性非常强,一味地讲解使学生对地理学科越来越淡化,上课没有积极性和行动力,极大程度地销减对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积极改善现状,大胆尝试新型教学手段,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将课堂氛围由沉闷转变为活跃,这些都离不开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们成为课堂上真正的小主人,给予学生空间和权利,不要再拿学习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没有坏学生,只有找不到兴趣和方法的学生。教师要帮助这类学生寻求正确的方法,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以科学和创新的精神来培养每一位学生。针对这种情况,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学习指导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因材施教,在为学生传授基础地理知识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通过搭建地理知识学习框架的形式,帮助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奠定知识基础,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交通运输布局和局部变化的影响》这一节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采用问题辅助的方式引导学生,而且这一章节的内容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城市交通也比较熟悉,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在进行正式讲授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同学们,班里的走读同学可以试想一下,你们每天上下学途中亲自感受城市交通,请说一下途中经过的路线。”这时学生们的兴奋状态油然而生,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回答问题之中。接下来教师进入正式授课环节:“请问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学生们共同参与讨论,从课本中找寻答案。在此期间,教师一边引导学生,一边进行课堂讲授,提出的问题也不断延伸,凸显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地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贴合学生实际对知识更容易渗透、理解,能够调动学生在课上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增加地理课堂的活跃度。
二、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地理教学必须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实践能力既符合地理教育的核心要求,也是提升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地理教学工作应当既重視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也注重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二者不可偏废。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实践求证,从而验证知识的正确性。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找出答案,验证所学是否准确无误。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教师以及对教材内容敢于提出质疑,敢于尝试创新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们能够带着问题来上课,只要敢于提出问题,说明学生们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学习研究。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制造一些“矛盾”点,让学生对于一个问题产生“争议”,同时可以进行激烈地辩解,不仅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能力。这样的问题一抛出,使课堂氛围不再低沉,学生们热血沸腾地在课堂上互动交流、自主探究,整个课堂生龙活虎,体现探究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上的真正价值。
例如:在学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先设置问题进行课前导入环节:“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一般情况下暖气放在接近地面的位置,而空调放在墙壁上接近房顶的位置,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陷入思考之中。随后,教师将在课前需要收集教学素材,把设计好的教学内容提前下载或录制,利用微课资源呈现出来,使学生在观看后一目了然,有了清晰明确的思路。教师将内容分为简易和加强两大板块,简易板块针对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知识要点以及操作技能。而加强板块针对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已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增加学习难度接触更深层的地理知识,也是学生自我挑战的机会。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对高中地理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敢于尝试多样性教学方法对高中地理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全面培养学生地理素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有发挥想象力的空间,给予学生学习思考的机会,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彭武军.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1(02):55-56.
[2]郭彦峰.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研究[J].高考,2021(06):101-102.
(福建省平和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