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 侯远征 吴晓玲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518000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以及生活环境的恶化日益加重,妇科肿瘤的发病率正呈逐年升高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女性人群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1〕。临床上根据肿瘤性质的差异可将其分成良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其中良性肿瘤普遍预后较佳,主要是以保守治疗为主。恶性肿瘤则往往需予以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段进行治疗〔2〕。由于患者对肿瘤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加之源自社会以及家庭的双重压力,因此极易发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进一步对患者的病情、治疗以及预后造成不利的影响〔3〕。且有研究报道显示,肿瘤护理属于一门综合专科护理,主要内容囊括化疗、放疗、营养支持、心理支持以及疼痛干预等多门学科,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以及生存质量〔4〕。由此可知,予以妇科肿瘤患者积极有效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护理敏感指标主要是指由多种原则、程序以及评估所构成,可对护理质量进行量化的一系列指标。本文通过研究妇科肿瘤护理敏感指标构建及其应用效果并予以详细而深入地分析,目的是为妇科肿瘤患者提供一种更加有效的护理方案。
选择2016年5月到2018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100例进行观察。将其以随机抽签法等分成干预组及参照组。纳入标准:①均经手术病理组织活检确诊,②年龄≥18周岁,③入院前均未接受任何抗肿瘤治疗。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发生病变者,②交流沟通障碍或伴有精神疾病者,③研究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退出者。干预组年龄23~71岁,平均(48.23±4.52)岁;肿瘤类型:宫颈癌18例,子宫内膜癌15例,卵巢癌7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10例。参照组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8.29±4.56)岁;肿瘤类型:宫颈癌19例,子宫内膜癌14例,卵巢癌7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1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已得到患者知情同意,且医院的伦理委员会也已批准。
参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干预组则以循证分析法与Delphi专家函询法确定妇科肿瘤护理敏感指标,并将其作为依据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1)Delphi专家函询:本研究选取的函询专家均符合下述标准:①均为三级医院妇科肿瘤专科医生,②已从事肿瘤科护理管理工作5年以上,③职称均为副主任护师以上的护理管理者。首先由研究者编制一份专家名单,并向每个专家发送邀请函,同时提供一份简述本次研究目的的文件,最终以电话联系的方式与首要函询专家取得联系,将最后同意参与会议的专家作为最终的函询专家小组。(2)专家函询问卷:其内容囊括前言、正文以及附表3个方面,正文主要内容涵盖相关指标的重要性,计算公式的合理性以及数据采集方式的可行性等问题,并通过Likert5分量表发予以统计,并附有指标建议和修订。待第1次问卷调查结束后由研究者收集、总结专家意见,并将其作为调整指标名称、计算公式以及数据采集方式的参考依据,继而制定出第2份调查问卷,再次发给函询专家。(3)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2轮专家函询,对各项指标条目的重要性予以评定以及增减,最后由研究者对专家意见予以整合,确定妇科肿瘤护理敏感指标。(4)由护士长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主要内容为妇科肿瘤护理敏感指标项目,检查和计算方式,填写要求等,并组织病区进行现场抽查讲解、演示、答疑。待培训结束后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并按照考核结果组织针对性培训,帮助全体护理人员掌握上述相关内容。(5)要求护理人员定期每月对肿瘤病区的妇科肿瘤护理敏感指标数据进行统计、记录、汇总,并对各项敏感指标的情况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明确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随后按照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质量改进,通过要因分析法、鱼骨图分析法明确主要原因,并进行重点改进,以解决关键问题。
分别比较两组化疗外渗、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深静脉血栓、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意外事件发生率,心理状态,以及满意度。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态实施评估〔5〕:此二项量表各包含20个项目,其中SAS每个项目计1~4分,而SDS每个项目计1~3分。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抑郁也越显著。选择满意度评估量表对满意度实施评价〔6〕:主要包括十分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将前两者的百分比之和记为满意度。
干预组化疗外渗、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深静脉血栓、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意外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化疗外渗、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深静脉血栓、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意外事件发生率对比〔n(%)〕
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较参照组更低(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SAS、SDS评分对比(分,
干预组满意度较参照组更高(P<0.05)。见表3。
迄今为止,国外已有大量的关于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在多种疾病中应用效果的相关研究的,针对不同专科乃至不同疾病的护理敏感指标的研究亦明显增加〔7-9〕。然而,我国护理敏感指标的发展处于刚起步状态,尚未成熟,且绝大部分研究的方向侧重于重症监护室,儿科以及妇产科等科室,并无针对肿瘤的相关研究〔10-12〕。肿瘤科作为一个患者病情较重、导管与化疗较多、专科性较强以及护理人物较为繁重的科室,其对于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13-15〕。通过建立肿瘤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可有效提高专科护理质量,保证肿瘤专科患者安全的有利方法。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Donabedian提出护理敏感指标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以来,其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各国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重要理论基础〔16-18〕。
本文结果表明,干预组化疗外渗、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深静脉血栓、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意外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且差异均显著。这充分表明了护理敏感指标的构建可显著改善妇科肿瘤患者的护理质量。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属于一项保障高水平护理的测量手段,亦是评价患者护理质量的重中之重,其结果可从而客观上真实地反映护理质量水平。针对妇科肿瘤患者而言,妇科肿瘤护理敏感指标的构建可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为护理质量的改善提供参考依据。护理人员可通过定期每月对各项敏感指标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明确妇科肿瘤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薄弱点,明确病区专科护理质量的发展趋势,从而精准发现专科护理质量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及时改进相关问题,以达到精准管理的效果,最终可较好地改善护理质量〔19〕。此外,干预后干预组的SAS、SDS评分较参照组更低,这说明了护理敏感指标的构建有效缓解妇科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多种负性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分析原因,考虑可能是因为妇科肿瘤护理敏感指标的建立可有效评价与监测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患者安全性以及危机事件管理等,从而为肿瘤护理管理人员提供了可靠的安全质量评估工具,同时有效为往后的肿瘤科临床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提供了依据。使得妇科肿瘤护理干预有的放矢,继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积极有效干预。另外,干预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这也较为明显地提示了通过构建妇科肿瘤护理敏感指标,继而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容易被患者接受,能最终提升满意度。原因可能是由于此种干预措施使得患者感受到了源自医务人员的关怀,从而促进了医患关系,增加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和依赖。这在朱玉花等〔20〕的报道研究当中也有类似的结论能够加以证实。
综上所述,构建好护理敏感指标能改善妇科肿瘤患者的有关护理质量,及不良情绪,增加满意度。然而,本次研究的过程当中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样本量存在相对不足的缺陷,这将可能导致此次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程度的偏倚,因此在后续的科学研究中可尝试扩大样本量,继而获取更加准确和可靠的信息数据。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