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手术对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嗅觉功能的影响

2021-06-09 13:40李严
当代医学 2021年16期
关键词:鼻息肉内窥镜嗅觉

李严

(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辽宁 营口 115100)

鼻窦炎伴鼻息肉属于耳鼻喉科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流涕、鼻塞、头痛等症状,随着病情的不断迁延,不仅会增加治疗难度,且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1-2]。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鼻内窥镜治疗方案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季立等[3]研究指出,该术式的顺利开展能彻底清除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鼻腔病灶,减轻手术创伤的同时还能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改善嗅觉功能。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接诊的50例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鼻内窥镜手术对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嗅觉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A组和治疗B组,每组25例。治疗A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42.53±8.64)岁;体质量55~84 kg,平均体质量(67.82±10.14)kg;病程1~7年,平均病程(3.34±1.18)年。治疗B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4~64岁,平均年龄(42.47±8.71)岁;体 质量54~85 kg,平 均体质量(67.79±10.18)kg;病程1~6年,平均病程(3.41±1.09)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诊断均符合《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4]中的相关标准;②经鼻内镜检查确诊;③既往无鼻部手术史;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颅脑肿瘤者;②合并颅脑外伤者;③精神或意识障碍者;④过敏性或先天性嗅觉障碍者;⑤存在手术禁忌证者。

1.2 方法入院后,治疗A组实施鼻腔开放手术,治疗B组实施鼻内窥镜手术。

1.2.1 鼻腔开放手术术前7 d,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行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术前3 d,患者通过肌内注射的方式接受止血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同时,借助负压进行洗鼻,每天2次。全身麻醉起效后,精准切除患者中鼻甲的后半部分,并充分暴露蝶窦口。依次打开患者后筛窦、前筛窦及额窦口等部位,持续扩大其上颌窦自然口,清除患者窦腔内的相关病灶和累及组织。操作结束后,取医用无菌海绵填塞创面并止血。术后1 d内取出鼻腔内的纱条,并使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术腔,降低感染风险。

1.2.2 鼻内窥镜手术术前3 d,患者遵医嘱进行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术前30 min,通过肌内注射的方式予以患者血凝酶等药物治疗,CT冠状位扫描患者的鼻窦及周围组织,进一步明确其解剖关系、病变状况、组织结构。局部麻醉起效后,依据患者术前检查结果开展手术治疗。在鼻内窥镜的引导下,彻底切除患者的鼻腔息肉,充分剥离其钩突,注意清除钩突尾端,使患者窦口保持开放状态。术中,如遇黏膜水肿、息肉、瘢痕组织等,需尽量扩大窦口,避免清除蝶窦、窦实、额窦等部位的正常黏膜。此外,术前如发现患者鼻腔结构存在异常,应在手术过程中矫正其解剖结构。操作结束后,吸出多余血液,经电凝进行创面、血管止血工作。将病变组织送检,0.9%氯化钠溶液冲洗鼻腔的同时开展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5]:显效,鼻腔症状基本消除,病灶彻底消失,患者的鼻黏膜、嗅觉功能恢复正常;有效,鼻腔症状明显缓解,息肉等病灶有所减少,患者的鼻黏膜基本正常或显著改善;无效,患者病情改善情况未达到上述标准。②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采用VAS评分法比较两组疼痛程度,总分10分,0分表示无任何疼痛感觉;1~3分表示轻度疼痛,但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4~6分表示中度疼痛,虽影响工作,但不影响日常生活;7~10分表示重度疼痛,难以继续开展日常工作及生活。③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个月嗅觉功能,症状功能评分为1~10分,分值越高表明嗅觉功能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治疗A组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治疗B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治疗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治疗A组,疼痛评分低于治疗A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治疗A组治疗B组t值P值例数25 25手术时间(min)59.64±5.68 30.52±2.91 22.814 0.000术中出血量(mL)65.63±6.47 25.48±2.29 29.249 0.000术后住院时间(d)7.12±0.54 5.18±0.45 13.799 0.000疼痛评分(分)4.63±0.38 2.35±0.21 26.257 0.000

2.3 两组嗅觉功能比较术前,两组嗅觉功能测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个月,治疗B组嗅觉功能测试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A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嗅觉功能比较(±s,分)

表3 两组嗅觉功能比较(±s,分)

组别治疗A组治疗B组t值P值例数25 25术前5.27±0.56 5.31±0.49 0.268 0.789术后1个月4.52±0.69 3.34±0.12 16.849 0.000术后3个月3.79±1.28 2.42±1.37 3.653 0.000

3 讨论

鼻腔黏膜增生、细菌感染鼻黏膜上皮组织等因素易诱发炎症反应,进而增加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发生风险[6]。发病后,患者多表现出流涕、头痛、鼻塞、嗅觉减退等不适症状,进而严重降低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在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时通常会选择手术方案,借助手术,能彻底切除病灶和息肉,开放患者鼻窦,使鼻腔功能尽早恢复正常。

有研究指出,鼻腔开放手术虽可清除病灶,但易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创伤,增加疾病复发率的同时还会影响治疗效果[7]。张倩等[8]研究指出,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鼻内窥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在鼻内镜引导下展开手术操作,手术医师既能获得清晰的手术视野,又能全面掌握鼻腔黏膜组织情况,减轻手术对患者鼻腔黏膜造成的创伤,改善鼻腔气道阻塞等症状的同时还能最大程度的改善或恢复患者的嗅觉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治疗A组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治疗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治疗A组,疼痛评分低于治疗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嗅觉功能测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个月,治疗B组嗅觉功能测试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与鼻腔开放手术比较,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具有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开展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既能有效缓解患者的鼻腔不适症状,又可减小手术创伤,显著改善嗅觉功能,值得在耳鼻喉科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鼻息肉内窥镜嗅觉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药物保守治疗一例
超强嗅觉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IL13 与IL13Rα2 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让你的嗅觉降降温吧!
车祸撞没了嗅觉 怎么赔?
鼻息肉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