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诊断中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的效果观察及检出率影响分析

2021-06-09 13:40冯雪
当代医学 2021年16期
关键词:糖耐量糖化脂蛋白

冯雪

(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检验科,辽宁 铁岭 112300)

生活习惯的改变及饮食结构的调整,使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影响人们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卫生难题。关于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较多,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90%以上患者为2型糖尿病[1]。疾病主要由体内胰岛素分泌异常所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发一系列代谢性疾病,患者以饥饿、多饮、多食及消瘦为主要症状,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机体血糖水平长期超标,会导致人体多个器官受损[2];同时,机体内血糖水平过高为细菌繁殖提供良好场所,易引发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眼病及足部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残及致死风险,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而糖尿病是一种可通过药物控制的疾病,尽早发现及确诊,并开展有效治疗措施,对血糖的控制及疾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临床以往多采用常规尿检方式,其过程繁杂,等待结果时间长,患者满意度低,逐渐被临床淘汰[4]。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检测患者生化指标,了解患者机体情况,具有检查结果准确,检查速度快且操作简单的优点,患者接受度高,临床得以广泛应用[5]。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探究糖尿病诊断中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的效果及对检出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男59例,女41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3.58±5.06)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病程(7.78±2.45)年;1型糖尿病20例,2型糖尿病80例。对照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3.23±5.02)岁;病程6个月~14年,平均病程(7.72±2.42)年;1型糖尿病22例,2型糖尿病78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满足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②既往无糖尿病史;③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疾病及代谢性疾病;②合并肝、肾功能不全;③合并精神类疾病或认知障碍。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检验,收集患者中段尿液20 mL,采用尿液常规分析仪检验样本白细胞、红细胞、尿糖、尿酮体及尿蛋白等指标,同时,实施显微镜镜检,详细记录检查结果。

观察组接受生化检验,收集患者血液样本,采用雅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包括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浆葡萄糖、2 h糖耐量、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各指标的检测方法如下,糖化血红蛋白采集方法:晨起后,嘱患者保持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使用EDTA-K2抗凝管进行抗凝处理,并使用BIO-RAD D10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其水平>6.3%即糖尿病阳性;空腹血浆葡萄糖测量方法:晨起后,嘱患者保持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水平>7.0 mmol/L即为高血糖症,<2.8 mmol/L即为低血糖症,共检验3次;2 h糖耐量检测方法:采用口服法测量,患者正常进食1 d后抽取静脉血2 mL,指导其在5 min内引入300 mL/80 g葡萄糖混合液,2 h后患者糖尿呈阳性,即表示其糖尿量下降;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检测方法:指导患者禁食12 h,取静脉血5 mL,2 h内分离血清,4 h内完成检验。样本检测、质控及试剂校准由同一医师完成。

1.3 观察指标①疾病检出率,参照《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患者存在糖尿病症状,任意时刻血糖浓度>11.1 mmol/L;患者空腹8 h以上血糖浓度>7.0 mmol/L;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浓度>11.1 mmol/L,符合以上任意一条均诊断为糖尿病。②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2 h糖耐量。③血脂水平,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疾病检出率比较观察组疾病检出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疾病检出率比较

2.2 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2 h糖耐量比较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2 h糖耐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2 h糖耐量比较(±s)

表2 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2 h糖耐量比较(±s)

组别对照组(n=100)观察组(n=100)t值P值糖化血红蛋白(%)5.67±0.89 8.23±1.13 17.798<0.05空腹血糖(mmol/L)6.23±1.23 8.56±2.23 9.149<0.05 2 h糖耐量(mmol/L)6.13±1.38 12.23±2.45 21.693<0.05

2.3 两组血脂水平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脂水平检测结果比较(±s,mmol/L)

表3 两组血脂水平检测结果比较(±s,mmol/L)

组别对照组(n=100)观察组(n=100)t值P值甘油三酯3.10±0.10 1.52±0.37 41.224<0.05总胆固醇5.23±1.30 4.30±1.23 5.197<0.05低密度脂蛋白2.78±0.10 1.65±0.47 23.516<0.05高密度脂蛋白1.93±0.47 1.18±0.07 15.783<0.05

3 讨论

糖尿病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病,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发病率不断升高,以男性患者居多,疾病具有持续时间长、并发症多及终生性等特点,外部环境及遗传是疾病的主要治病因素[6]。患者体内胰岛素的生物作用损伤后,各类毒素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蛋白质、水及脂肪代谢紊乱[7]。目前无治愈方式,临床以控制血糖水平为主,现阶段由于未及时诊断,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引发心血管疾病、肾衰竭、眼睛失明及肢端坏疽等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极大影响,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8]。因此,及时准确诊断疾病,对于治疗方案的确定及预后的改善有积极意义。目前临床检测疾病的方式多样,以往多采用常规尿液检验,但其操作复杂,检测效率慢,无法满足当前的诊断要求[9],而糖尿病作为公共关注的社会问题,临床对其重视程度提升,旨在寻找一种提升疾病检出率的诊断方式。

生化检验利用化学及生物方式检查,包含的检查项目较多,更易检测出糖尿病。其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等水平可弥补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不足,其水平上升可考虑为糖尿病,但无法准确判定[10]。糖化血红蛋白稳定性强,不能反映短期的血糖波动情况,但能反映患者3个月的血糖水平,评估整体血糖控制情况,判断不同阶段的糖尿病,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弥补空腹血糖监测的缺陷[11]。糖耐量的检验中,其水平如呈下降趋势,有发生糖尿病的风险,需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进行饮食和运动干预,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12]。血浆葡萄糖水平能反映患者处于高血糖或低血糖的风险,血糖水平>7.0 mmol/L即为高血糖症,患者机体内水分大量流失,常出现口渴现象,频繁饮水,且机体内胰岛素水平下降,使葡萄糖无法被机体吸收,进而出现体质量下降情况[13]。而血糖水平<2.8 mmol/L即为低血糖症,患者出现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交感神经异常兴奋,使患者出现饥饿感、视力水平下降及注意力分散等情况,机体长期处于低血糖状态会对脑部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4-1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疾病检出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2 h糖耐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生化检验能有效检测患者各项指标,帮助医生分析病情,评估并发症发生风险,利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控制病情发展,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针对糖尿病患者,生化检验能准确判断疾病,可反映病情程度,了解血脂及血糖水平,为疾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及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糖耐量糖化脂蛋白
中医药治疗糖耐量异常的研究进展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尿靛甙测定对糖耐量减退患者的应用价值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糖尿病教育对糖耐量异常人群临床意义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泡沫细胞形成的作用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