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经皮微创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

2021-06-09 13:39岳俊杰
当代医学 2021年16期
关键词:根钉椎弓椎体

岳俊杰

(北京顺义空港医院,北京 101318)

脊柱骨折为骨科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占骨折5%以上,以胸腰部段骨折发生率最高,好发于青壮年人群。患者主要表现出外伤后脊柱的畸形、疼痛,且可并发脊髓损伤,需积极予以治疗,减少单纯压缩骨折、慢性腰痛、脊髓损伤、截瘫等并发症发生,进而减轻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1-3]。手术为脊柱骨折患者的常见治疗方法,多采取开放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4-5]。近年来,随着我国微创技术不断进步,其在脊柱骨折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微创弓根钉内固定术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在脊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52)与对照组(n=50)。实验组男36例,女16例;年龄25~68岁,平均(46.59±2.17)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5例,摔伤10例,其他7例。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24~68岁,平均(46.78±2.1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3例,摔伤13例,其他4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均经X线、CT检查等确诊为脊柱骨折;②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脊柱畸形、疼痛与脊髓损伤;③临床资料完善;④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病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③凝血功能异常者;④合并肿瘤疾病者;⑤艾滋病、乙肝等传染性疾病者。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治疗前,向患者大致介绍手术过程,使患者了解基本手术操作与步骤,获取患者理解与支持,提高患者配合度。待患者心情平和,各项体征均无异常后对患者实施手术。行全麻干预,麻醉起效后患者俯卧位,C臂机定位伤椎及上下椎体,对患者伤椎部位予以消毒处理,上述操作完成后,于伤椎后正中处做一10 cm左右切口,逐层切开与分离皮下组织,充分暴露伤椎,进行弓根螺钉与连接杆伤椎固定,固定完成后,C臂机透视伤椎高度及椎弓根钉位置良好,冲洗伤口,常规留置引流管,予以切口缝合关闭。术后积极予以患者抗生素抗感染处理,加强饮食等干预。

实验组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干预,麻醉起效后取俯卧位,于C臂机辅助下定位伤椎及上下邻近椎体,应用克氏针对伤椎及上下椎弓根中心点予以体表投影定位,于C臂机辅助下进行椎弓根外缘穿刺,置入穿刺针,观察进针位置,后纵向切开皮肤及深筋膜(1~2 cm),置入导丝并撤出穿刺针内芯,沿导丝进行钉道扩张,选取适当椎弓根钉沿导丝置入椎弓根钉,C臂机确认螺钉位置是否固定良好,固定良好后行固定棒安装,应用撑开器撑开椎体,使其尽快复位,复位满意后拧紧螺帽,关闭切口,术后相应操作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显效,疼痛、肌肉痉挛等症状完全消失,日常活动正常;有效,上述症状有所改善,对日常生活有轻度影响;无效,症状无改善,日常基本活动受阻。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③比较两组影像学指标。应用X线或CT、MRI对患者术前术后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等进行测量与计算。④比较两组NRS评分。采取数字疼痛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满分10分,0~3分为轻度疼痛,4~7分中度疼痛,8~10分为重度疼痛,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疼痛感越强。⑤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下腹疼痛、腹胀、腰部僵硬、肌肉损伤等。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52 50手术时间(min)94.05±10.77 103.06±6.12 5.167 0.000住院时间(d)15.54±2.08 19.76±3.12 7.230 0.000切口长度(mm)63.08±2.77 114.54±3.41 83.806 0.000术中出血量(mL)98.06±20.88 232.54±15.67 36.678 0.000术后引流量(mL)15.87±2.65 89.65±5.08 92.472 0.000

2.3 两组影像学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Cobb’s角均降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均提升,且实验组Cobb’s角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NR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NRS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0%(P<0.05),见表5。

表3 两组影像学指标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imaging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3 两组影像学指标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imaging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实验组参照组t值P值例数52 50 Cobb’s角(°)治疗前15.08±2.11 15.09±2.09 0.024 0.490治疗后4.08±0.05a 5.56±0.87a 12.249 0.000椎体前缘高度(%)治疗前58.65±5.55 58.66±5.53 0.009 0.496治疗后89.76±3.18a 80.99±3.11a 14.075 0.000椎体矢状面指数(%)治疗前62.05±10.76 62.09±10.71 0.019 0.493治疗后92.08±8.89a 87.65±7.92a 2.654 0.005

表4 两组NRS评分比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NR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表4 两组NRS评分比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NR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注:NRS,数字疼痛量表

组别实验组参照组t值P值例数52 50 NRS治疗前6.08±0.76 6.10±0.74 0.135 0.447治疗后2.06±0.87 4.23±0.88 12.522 0.000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有研究[6-7]报道,近年来,我国脊柱骨折发病率显著升高,其中以腰椎骨折最常见,发病原因与间接暴力密切相关,严重者出现脊柱畸形,增加患者痛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增加患者家庭经济与精神压力。因此,早期及时治疗,对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改善患者预后,缓解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手术为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首选方式,其主要目的为通过纵向牵引力与前后韧带牵拉作用减轻对胸腰段脊柱的压力,促进受损椎体功能更快恢复,改善患者生理功能状态,减轻患者痛苦[8-9]。但手术治疗方式多样,临床疗效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选取何种手术治疗方案,最大限度提升治疗效果是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obb’s角均降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均提高,且实验组Cobb’s角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RS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应用价值更高。分析原因为,传统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应用手术器械进行伤椎体复位与固定,在撑开器协助下进行椎旁组织撑开,促使塌陷椎体高度恢复,使脊柱生理弯曲得到恢复,继而恢复椎体正常生理功能;同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其手术操作过程为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会剥离椎旁组织,对机体损伤较为严重,致使术中出血量较多,脊髓受压较大,患者术后疼痛较为显著,且椎旁肌易发生萎缩,出现腰部僵直,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痛苦同时加重患者经济负担。而微创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为近年来治疗脊柱骨折患者较为新兴的治疗方案,属于微创手术,在椎弓根螺钉基础上进行骨折椎体固定,促使伤椎高度恢复,与开放式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切口小、出血少等优势,且在C臂机辅助下能全程透视伤椎定位与引导,应用穿刺针与导丝快速建立手术通道,再应用椎弓根螺钉进行骨折复位固定,最大程度减少对椎体周围肌肉组织损伤,有效减少出血量,减轻对患者机体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肌力更快恢复,及早进行康复训练,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能显著改善椎体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更快康复,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根钉椎弓椎体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后路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观察
探讨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椎体骨折置钉准确度分析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浅议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