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芳 朱玲玲 王宏星
(江苏省南通市妇幼保健院1 妇女保健科,2 妇产科,3 内科,南通市 226018,电子邮箱:panfangwang@163.com)
围绝经期的营养不平衡会带来多种影响,如营养不足可导致抵抗力差,易患各种疾病,而营养过剩则可造成肥胖,易患高血压病、冠心病和糖尿病,因此,关注围绝经期膳食营养情况,有利于该阶段女性的健康[1]。目前利用生物电阻抗测定原理设计的人体体成分分析仪已经逐步受到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重视,并逐步成为检测人体脂肪、肌肉、水分、矿物质含量、分布以及综合评价肥胖等情况的重要常规手段,与以往通过测量人体身高、体重、身体围度等指标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相比,该手段更加科学合理。研究表明,人体成分的异常与血脂代谢紊乱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密切相关,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2]。分析人体成分中的体脂肪、腹围、腰围及内脏脂肪面积等指标,可早期发现体内脂肪堆积等危险因素,从而对血脂代谢紊乱性疾病起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作用。对于围绝经期女性,人体体成分测定与分析在早期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了解围绝经期女性的膳食情况,基于人体体成分分析仪进一步明确不同膳食模式对女性机体成分组成变化及糖脂代谢的影响,可以进一步科学合理地指导女性尤其是围绝经期女性合理膳食,改善糖脂代谢,避免糖脂代谢异常所致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303名围绝经期女性的临床资料,探讨常见不同饮食结构对围绝经期女性体成分和糖代谢的影响。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妇女保健科就诊的303名围绝经期妇女的临床资料。围绝经期是指从月经周期长度发生变化(与正常月经周期相差>7 d)开始到停经≤12个月[1]。纳入标准:年龄45~55岁;轻体力劳动者;有子宫及单侧或双侧卵巢;有月经紊乱、潮热、出汗、急躁、抑郁等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表现;均有完整的实验室检测资料及膳食调查资料。排除标准:每日膳食和/或活动量变化较大者;中体力及以上劳动者;正在使用影响糖脂代谢相关药物者;有心脑血管疾病、哮喘病、关节炎等病史者;患有明确的消耗性疾病及影响糖脂代谢疾病者。《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速查手册2013版》[3]规定,围绝经期轻体力劳动女性每日能量摄入推荐量为7.11~7.32 MJ,超过上限的10%为高能量摄入,低于下限的10%为低能量摄入;脂肪占能比20%~30%,超过30%为高脂肪摄入;蛋白质占能比10%~15%,超过15%为高蛋白摄入;碳水化合物占能比55%~65%,超过65%为高碳水化合物摄入。对照上述标准,根据膳食调查资料结果将303名围绝经期妇女分为高能量摄入组(A组,n=26)、单纯高脂肪摄入组(B组,n=53)、单纯高碳水化合物摄入组(C组,n=97)、单纯高蛋白摄入组(D组,n=27)、正常能量及正常三大产能营养素比例摄入组(E组,n=78)、低能量摄入组(F组,n=22)。
1.2 观察指标
1.2.1 体格测量:要求研究对象清晨排空膀胱、粪便,采用无锡市衡器厂生产的身高体重计测量身高、体重,减去衣服重量。计算体质指数,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2(m2)。
1.2.2 实验室指标:抽取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空腹抽血后要求研究对象将75 g无水葡萄糖溶于250~300 mL温凉开水中并于5 min内喝完,2 h后再次抽静脉血测定OGTT 2 h后血糖、胰岛素。检测仪器为Siemens公司Aptio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2.3 胰岛素抵抗指数: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指数,HOMA-IR指数=(空腹血糖×FINS)/22.5。
1.2.4 超声骨密度:检测仪器为以色列Sunlight公司生产的Omnisense 7000P超声骨强度仪,骨密度检测前采用标准体模对检测仪器进行校正。由接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于上午8:00~10:00检测研究对象优势足跟骨的骨密度,记录仪器自动显示的骨密度值。
1.2.5 人体成分:采用德国InBody 720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对受试者进行人体成分分析。在测试之前,受试者需要禁食2 h以上,排空大小便,仅穿单衣,赤足,静坐5 min。在测试时,受试者上肢与身体躯干呈15°夹角,双手轻握电极,赤足踩在足底电极板上,可获得全身骨骼肌肌肉含量、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体脂率及内脏脂肪超标情况、水分及无机盐含量等数据。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方差齐时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6组围绝经期妇女一般情况的比较 6组围绝经期妇女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组女性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B、C组体质指数高于E组,而F组体质指数低于E组(均P<0.05)。见表1。
表1 6组女性一般情况的比较(x±s)
2.2 6组围绝经期妇女体脂率、内脏脂肪情况的比较 6组围绝经期妇女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身高、体脂率超标率、内脏脂肪超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A、B、C组女性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身高、体脂率超标率、内脏脂肪超标率较E组升高,F组体脂率超标率、内脏脂肪超标率较E组降低(均P<0.05)。见表2。
表2 6组围绝经期妇女体脂率和内脏脂肪情况的比较
2.3 6组围绝经期妇女肌肉、水分及无机盐含量的比较 A、B、C、F组围绝经期妇女肌肉含量/身高、水分含量/身高比值均较E组降低(均P<0.05),而D组无机盐含量/身高比值较E组降低(P<0.05)。见表3。
表3 6组围绝经期妇女肌肉、水分及无机盐情况的比较(x±s,kg/m)
2.4 6组围绝经期妇女糖代谢情况的比较 6组围绝经期妇女的空腹血糖、FINS、OGTT 2 h后血糖和胰岛素、HOMA-IR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A、C组以上指数均高于E组,而F组以上指标均低于E组(均P<0.05)。见表4。
表4 6组围绝经期妇女糖代谢情况的比较(x±s)
2.5 6组围绝经期妇女跟骨骨密度的比较 6组围绝经期妇女的跟骨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F组的骨密度值均低于E组(均P<0.05)。见表5。
表5 6组围绝经期妇女跟骨骨密度比较(x±s)
围绝经期妇女基础代谢率下降,脂肪容易在体内积聚,导致肥胖和高脂血症,显著增加相关慢性病的患病风险[4]。本研究中,303名围绝经期女性的饮食结构呈现多元化,存在高能量摄入、单纯高脂肪摄入、单纯高蛋白摄入、单纯高碳水化合物摄入、正常能量及正常三大产能营养素比例摄入、低能量摄入6种膳食摄入结构。高能量摄入的围绝经期女性若体力活动量小,能量消耗则相应减少,此时无论哪种宏量营养素占比高,均可导致总能量过剩,体质指数升高,机体脂肪组织、脂联素增加,影响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对胰岛β细胞的作用,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另外,为维持体内血糖水平,此时机体需要激发胰岛β细胞增加分泌胰岛素,导致胰岛素水平升高,进而引发胰岛素抵抗[5]。以上的变化均会对糖尿病和肥胖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中高能量膳食模式组的HOMA-IR指数升高,与目前国内外研究[6-7]结果相似。
既往研究显示,高糖、高脂、高糖高脂3种膳食模式可引起胰岛素水平升高,提示这几种膳食模式均有可能诱导胰岛素抵抗[6],这与本调查中不同膳食模式女性胰岛素抵抗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中仅高能量摄入组、单纯高碳水化合物组的HOMA-IR指数升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较多人群关注饮食与代谢性疾病的问题,过分控制荤菜等含蛋白食物的摄入以及食物总摄入量,这使得碳水化合物比例升高但能量摄入在正常范围的这一膳食结构占了较大比重;这类膳食结构往往容易引起单纯三酰甘油升高,三酰甘油升高的人群常伴发体脂升高及腹部脂肪堆积,脂蛋白脂酶活性增加,导致脂肪分解为非酯化脂肪酸,干扰胰岛素与其相应受体结合,使胰岛素生物学效应降低,从而引起胰岛素抵抗[8];同时,体脂升高及腹部脂肪堆积高本身也容易加重胰岛素抵抗[9]。因此,高碳水化合物摄入可以引起体脂增加、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及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恶性循环,这应引起医务人员重视并及时做好此类人群的健康教育,帮助其及时纠正以为控制荤菜及脂肪、偏于高碳水化合物摄入就可以较好地控制肥胖及糖脂问题的错误观念。
本地区人群烹调较少采用焯水、拌菜等清淡少油的方式,食物制作多较油腻,容易出现脂肪摄入过多的问题。但因多以植物油烹调,且地域上处于太湖及江海汇合处,居民餐桌上荤菜多以鱼虾为主,一些家庭能够充分认识到营养学上“白肉”与“红肉”的区别,能较好掌握营养学常识,做到日常侧重于鸡鸭鱼虾等“白肉”及豆制品的摄入,故尽管调查中有一部分人存在高脂肪摄入情况,但膳食中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在一定程度上仍可对改善脂质代谢起到一定积极意义,因此调查结果显示,与高能量摄入和单纯高碳水化合物相比,高脂肪摄入引起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有趋向减小的趋势。
本研究显示,单纯高蛋白摄入而能量摄入正常的饮食结构在人群也占有一定比例。三大产能营养素中,在消化吸收过程中需要通过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而消耗能量最多的是蛋白质[10],这一过程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能量剩余和脂肪蓄积,目前该机制已被很多国内外学者应用于减肥工作中[11-12]。因此本研究中单纯高蛋白摄入组的诸项糖代谢指标正常,说明单纯高蛋白比例的膳食结构对糖代谢可能没有影响。但有研究证实,高蛋白摄入可导致肾脏滤过率增加,进而加重肾脏负担及引起钙等矿物质丢失增加[13],这可导致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等的发病率进一步增加,故不应过分提倡这类膳食结构。本研究中,尽管低能量摄入的膳食结构也不容易影响糖代谢指标异常,但这类饮食结构容易引起营养不良等众多弊端,应教育围绝经期女性避免此类膳食方式。正常能量及正常三大产能营养素比例摄入是值得推荐的膳食营养结构,其对控制血糖等代谢指标有较好的帮助。在健康教育中应将这种饮食结构作为首要推荐的膳食模式,并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14]等内容及本地区实际情况,指导围绝经期女性均衡饮食、合理营养。
综上所述,对于围绝经期妇女,高能量摄入、高脂肪摄入、高碳水化合物摄入、低能量摄入的饮食结构均不利于维持机体正常代谢;高蛋白摄入的饮食结构可以维持正常的糖脂代谢,但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等问题,应酌情应用;正常能量及正常三大产能营养素比例摄入的饮食结构可维持正常代谢,是值得推荐的膳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