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祥
歌剧《红河谷》于十年前的今天在北京首演,它的诞生在艺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这部歌剧被视作中国歌剧舞剧院集合了众多国家级优秀艺术人才创作演出的成果,是世纪之交可以被载入歌剧史册的杰作,先后获得了“文化部优秀剧目奖”、第十四届“文华大奖”和“首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等一系列国家级最高奖项。
歌剧《红河谷》是在被誉为“中国歌剧摇篮”的国家院团中诞生的,这个艺术团体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创作演出了《白毛女》和《小二黑结婚》两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歌剧,开创并引领了中国歌剧事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又推出了《伤逝》和《原野》两部极具艺术价值的歌剧,体现了艺术家在歌剧形式和学术探索的道路上所取得的积极成就。20世纪末21世纪初,由于种种原因,歌剧的发展举步维艰,歌剧的创作方向和艺术水准受到极大影响,好的剧目十分鲜见,中国歌剧舞剧院也不例外。
2010年,歌唱家殷秀梅(曾与中国歌剧舞剧院合作歌剧《伤逝》,饰演子君)在一次演出中和我谈起了她的歌剧情怀。当时,我作为中国歌剧舞剧院分管创作的领导向她发出了再度合作的邀请,她欣然接受。后来,我又接触到电影《红河谷》的编剧、导演冯小宁,于是我们三人达成了把电影《红河谷》改编成歌剧的共识。
当这个策划被纳入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创作演出规划后,我第一时间找到了当时在音乐戏剧界颇有声名的陈蔚导演,我曾被她执导的音乐剧《五姑娘》和歌剧《再别康桥》等一系列舞台作品打动。我们寄希望于这位有着执着精神并追求极致且处于时代浪尖上的中年导演能在创作初期就对《红河谷》全剧的格局进行定位,从那时起,她便和我们一起进入了剧目的实质性策划阶段。同时,她自信对歌剧范式驾轻就熟,要求亲自担任编剧,并请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毕业的高才生钱晓天协助剧本改编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陈导提出请著名作曲家孟卫东担任此歌剧作曲,得到了剧院高度认可,但陈导和我为了邀请孟卫东“出山”却是费尽周折。虽然当时他并没有很具说服力的托词,但我揣摩或是由于创作周期短,或是对剧院运作能力的担心,或是出于在歌剧市场萧条、歌剧发展理念混乱的时局下,能否成功推出一部国家级水准歌剧的压力。“三顾茅庐”之后,孟卫东最终答应了我们的邀约。孟卫东有很高的艺术站位和开阔的视野,大气、优美的旋律使他的许多音乐作品享有较高人气,其交响中的和声织体与复调技法都有当代审美的标志性展示。他不但有歌剧创作的经历,还曾从维也纳运回了两箱西方经典歌剧总谱进行研读,更难得的是,他曾前往西藏进行田野考察,写过一批具有藏族音乐风格的作品,可以说,他创作这部歌剧是有很充足的储备的。在音乐创作中,他从不轻易改变自己的主张,但对我、陈蔚、殷秀梅和姜金一(指挥)等人“喋喋不休”的建议,他还是敏锐地捕捉到其中有价值的地方,丹珠的咏叹调《我是雪山的女儿》成为全剧经典唱段与此不无关系。
无论是在角色演员的选定上,还是在舞美等专业设计人员的选择上,陈蔚导演都很严苛,由此,我们组成了一个高规格的“战斗”集体。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殷秀梅在塑造剧中主人公“丹珠”时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为剧组做出了表率,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魏松亦当仁不让。与此同时,在刘月明、刘海桃等几位资深歌剧演员带领下,金郑建、陈小朵、毋攀、巨有燕、丁伟、高鹏等一批优秀青年演员在排演过程中得到了历练,也为此剧精彩而震撼的呈现发挥了积极作用。
剧院给《红河谷》剧组以最大的创作民主,充分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造性。陈蔚导演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她调动所有优势资源和有效手段服务于戏剧情节、体现歌剧音乐的深厚张力、表达人物内心的真情实感,“少一点儿不行,多一点儿不可” 的严谨导演作风始终把控着整个创作进程,她的导演手法和创作流程也为歌剧制作树立了新的范本。
经过这个团结敬业的强大集体数月的拼搏,歌剧《红河谷》作为“2011年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开幕式剧目,于当年8月24日首次被搬上了北京保利剧院的舞台。演出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为当时迷茫的歌剧事业带来了一道绚丽的彩虹,被赞为“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本土化与当代化兼备的代表性歌剧新作”。
歌剧《红河谷》以20世纪初的西藏为时空背景,演绎了汉藏儿女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和共同抗击英国侵略者的英雄传奇,表现了儿女情、民族情和爱国情。剧本按照歌剧样式在原故事基础上调整了戏剧结构,描述了从康巴汉子格桑一家收留雪儿,到格桑与雪儿相亲相爱;从格桑冒险营救英国探险家琼斯和罗克曼,到琼斯与格桑结为朋友;从头人的女儿丹珠爱上格桑,到为了成全格桑与雪儿的爱情,丹珠忍痛放弃对格桑的爱,后来又私藏抓捕雪儿的密信保护了雪儿;从罗克曼第一次进藏与格桑一家结下友谊,到他第二次进藏带领英国侵略者对西藏人民进行惨绝人寰的屠杀;从琼斯爱慕并追求丹珠,到这场侵略战争把他和丹珠放在了敌我的对立面,给他带来的不解和极大的痛苦,等等。剧中的这些情节不但表现了汉藏两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和深刻的人性之美,而且还揭示了东西方两大文明之间的融合与冲突。尤其是最后一场戏把剧情推向了高潮,当丹珠被英军俘虏后绑起来拉到悬崖上,以此要挟格桑放下武器投降,丹珠视死如归请求格桑向自己开枪,在格桑无法忍心将子弹射向这位高贵的“雪山女儿”时,丹珠挣脱敌人的看守跑到英军阵地的弹药库,点燃炸药与侵略军同归于尽。剧中的情节催人泪下,感人至深,表现出我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与英国侵略者进行英勇抵抗的顽强精神。该剧剧本向人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所营造的戏剧冲突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真可谓一剧之本、成功之本。
《红河谷》的音乐紧紧把握西藏民族风格,并与现代交响深度融合,充满神圣感的主题曲《雪山女神颂》的旋律贯穿始终,人物音乐形象鲜明,内心情感的咏叹荡气回肠、耐人回味。每段咏叹调都能独立成为音乐会曲目,宣叙调同样流畅优美、朗朗上口、不入西洋歌剧俗套,多处重唱、合唱的音乐设计强化了歌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剧中,“雪顿节”的藏戏音乐和“晒佛”唱段尽显藏族宗教的仪式感,“望果节”的“锅庄舞”音乐突显了歌剧表演的舞蹈性,震撼人心的交响性也大大丰富了民族传统和民俗文化的舞台呈现空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官效果。
有人说这部剧给观众带来了不亚于影视大片的震撼,说明这部剧的舞美制作和多媒体运用是成功的。舞蹈场面的设计,以及运动中的群众合唱场面完全嵌入剧情,舞台演出的各个专业领域都为营造高潮迭起、悲壮感人的戏剧效果,为高扬民族情怀、爱国情操,展现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这部歌剧的钢琴总谱是在交响乐总谱基础上缩谱而成的,现又被重新整理、校正并编印为中国音乐学院的教材,其意义是重大的。近年来,许多音乐院校都将歌剧《红河谷》中的唱段、片段,甚至全剧,作为教学演出和研究的内容,所以将它编印成准确、规范的教材就显得格外必要了。钢琴总谱的和声对位严格忠实于交响乐总谱,所有音乐的情绪和效果与乐队伴奏是一致的,有助于演唱者准确地进入剧中的规定情境和人物的定位,以达到最好的艺术表现,此举也为研究这部歌剧提供了最准确、最完整的谱面记载。
培养歌剧艺术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对于将要担当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重任的人才的培养,对中国歌剧发展史,以及经典剧目加以学习研究是当务之急。没有继承,没有对历史的总结,就谈不上创造和创新,这些经典作品是每个历史时期艺术家们的集体智慧,有着深刻的时代印记和美学价值。
今天是歌剧《红河谷》首演十周年的纪念日。十年中,党和政府进一步加强文化工作,全国歌剧创作空前繁荣,中国歌剧动态引起了国际关注;十年中,新成立的国家大剧院为推动歌剧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十年中,“国家艺术基金”的建立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歌剧剧目。而本剧所有主创人员也都在歌剧《红河谷》之后的十年中成为众多剧目的中坚力量,在歌剧道路上闪闪发光。今天,让我们以《红河谷》为新起点,向中国歌剧发展的未来锐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