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燕
(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妇产科,重庆 400069)
女性绝经前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内性器官相关功能逐渐减退,称为围绝经期[1],在该阶段容易出现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而这一病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和月经周期紊乱[2],更有甚者可能出现失血性休克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对于围绝经期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临床上常规用孕激素替代或子宫内膜脱落法治疗,但由于不良反应较多,疗效不甚理想。
作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的一种,米非司酮可拮抗糖皮质激素及孕激素,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功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会使得子宫内膜的增长和次新激素的分泌以及宫缩产生都会抑制作用。而单独应用米非司酮虽然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及时止血,调节内分泌功能,但大剂量长期应用可损害患者的肝肾功能。以往研究发现,妈富隆对于治疗和改善围绝经期出现的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的治疗有明显效果,可以调节内分泌[3]。作为一种孕激素复方制剂,去氧孕烯炔雌醇片主要成分是去氧孕烯和炔雌醇,能促进修复出血创面,使得子宫内膜血管的凝血能力有一定的改善。另外,可直接结合子宫内膜上的孕激素受体,子宫内膜的过度增生得到有效抑制后,可以以更好地将增殖期内膜进行转化让其变为分泌期内膜,对于患者身体状况具有促进作用。
本研究对围绝经期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观察其对性激素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于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共76例围绝经期子宫功能失调性失血患者,并分为对照组(n=38例)和研究组(n=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妈富隆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妈富隆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和研究组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1)符合《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诊断治疗指南(草案)》相关标准[4];(2)近3个月内未进行激素治疗;(3)均签署病情和研究知情同意书。
(1)异常内分泌状态者;(2)子宫出血是由于药物原因导致;(3)合并子宫内膜炎、子宫癌、宫颈炎等者;(4)合并功能严重障碍或器质性病变者;(5)药物过敏者。
(1)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补充维生素、抗感染、输血、铁剂补充等常规治疗,同时妈富隆,1片/次,qd,1个疗程为21d,间隔7d,再次进入第二个疗程,共4个疗程。研究组:在对照组相关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1片/次,qd,1个疗程为21d,间隔7d,再次进入第二个疗程。共4个疗程。
(2)观察指标:①内膜厚度:用GES6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②性激素: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③不良反应:全面观察对比组和研究组患者的二次出血情况、轻微头痛、胃肠道反应等发生情况。
两组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均明显低于各自治疗前,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膜厚度比较(mm)
两组患者治疗前FSH、LH和E2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治疗后明显低于各自治疗前,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对照组出现1例二次出血,2例轻微头痛,1例胃肠道反应,发生率10.53%;研究组出现1次二次出血,1次轻微头痛,1次胃肠道反应,发生率7.89%。两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对于围绝经期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雌孕激素联合用药或激素单一治疗[5]。孕激素是妈富隆的主要药物成分,高度亲和孕激素受体,具有避孕作用,性激素在血清中的含量明显减少后,子宫内膜增生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另外,妈富隆还可调节月经周期。目前研究发现,围绝经期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用妈富隆疗效明确[6]。作为抗孕激素类药物的一种,米非司酮拮抗糖皮质激素和孕激素,抑制雌激素分泌,对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形成有效抑制作用。另外,米非司酮可抑制排卵,形成药物闭经,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经过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降低,性激素水平较低,这说明,妈富隆联合米非司酮可有效改善围绝经期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具有明显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和调节激素水平的效果,且单一用药效果明显。这可能是由于妈富隆可调节性激素水平,两种药物联用可拮抗药物之间效果,改善性激素降低效果,从而使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达到治疗效果。另外,本研究还对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发现妈富隆联合米非司酮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围绝经期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妈富隆可降低子宫内膜厚度,调节性激素水平,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