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蕾
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大形势之下,我园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各个班级中创设了多个活动区。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丰富幼儿的活动经验。区角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在区角活动中,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及能力自选活动,没有心理压力,可以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增进交往,发展健康人格。
一、案例
一直以来,在区角活动中,教师总是喜欢以巡视者的身份来参与其中,甚至还会从旁干预,但实际上,在各个区角活动中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幼儿活动的服务者、观察者、引导者、帮助者,而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也是要分时机的。
区域活动开始了,美工区这次进行的主题是小班的《蛋宝宝的秘密》。我们进班级正巧看到幼儿在做荷包蛋,教师将两张大桌子拼在一起,桌子上摆了一大张牛皮纸,牛皮纸旁边还放着彩色太空泥一盒、剪刀、固体胶、三种颜色的的丙烯颜料、白纸、水彩笔、画笔。东西准备得很充分,但是幼儿缺少放手的空间。教师什么都给幼儿准备好了,那幼儿还需要做什么呢?所以,有时候教师需要适当放手。我们再来看教师给幼儿准备的大纸,可能教师是想创造性地让幼儿合作完成一件作品,但是很明显,距离活动区开始有一段时间了,美工区的幼儿各干各的,没有分工,也没有关于荷包蛋作品的计划,甚至有些幼儿一会儿画一个荷包蛋,看到别人用颜料,自己也放下手中的东西改涂颜料,过一会儿又画蛋壳,总之很没有目的性。
二、反思
活动区刚开始的时候,教师没有讲解充分,这个时候介入是必要的。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必须要讲清楚游戏的规则和要求,尤其是对于小班的幼儿,常规意识必须要有。其次,对于活动的准备,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材料,但不需要把所有的材料都摆放出来,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所要用的材料。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寻找简单的低结构材料,小班下学期可以针对部分能力强的幼儿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用一些低结构的材料。在此次案例当中,当幼儿出现目标不明确的时候,教师可以作为一个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到游戏当中,这样既不会使幼儿产生压迫感,又不会让整个游戏草草结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当幼儿进行游戏时,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适当放手。很多教师可能认为做事情要做足,准备要充分,其实不然,我们面对的对象是幼儿,这个时候的孩子心理比较纯真,想象力也很丰富,有时候会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如果万事都给幼儿做好准备,那么反而限制了幼儿的发挥,禁锢了幼儿的思维,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三、策略
尽管教师没有介入游戏,幼儿也能在游戏中自我发展,但是有没有教师的介入和指导,幼儿的发展还是有区别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用教育的眼光来捕捉幼儿的游戏行为,在最适宜的时候推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區域活动作为幼儿一日生活必不可少的游戏,介入的时机也是有讲究的。
1.什么时候教师需要介入幼儿的游戏呢?
当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出现过激行为时、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而准备放弃原来构思的游戏情节、当幼儿表现出无所事事的状态时。
2.教师介入区域活动的方法
直接介入法就像我们上面举得例子,出现幼儿无所事事、没有目的性、活动前讲解不到位等情况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直截了当。
间接介入法这种方法是指通过一些方法来影响幼儿区域活动行为的一种方法。比如创设一定环境,在小班可以采用平行游戏的方法,给幼儿一种示范的作用。就像之前我去过一个中班,搭建区的孩子们一开始不知道要玩什么,她们教师悄悄地走过去也没有和幼儿进行交谈,而是自己拿起木质积木开始搭建,并且一边搭还一边说:“我要搭个大高楼,地基要稳……”旁边的幼儿看到后也自动拿起木质积木玩了起来。这其中所用到的就是间接介入法。
当然,很多时候教师介入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存在很多无效介入。
猿援有效介入和无效介入的区别在哪?
有效介入是指顺应幼儿游戏需要教师进行介入,帮助幼儿推进游戏的进程,使幼儿在实现自己游戏意愿的同时有所发展。无效介入是指在游戏中并未发生有效的游戏推进,不能促进幼儿发展,相反会干扰或者打断幼儿游戏。
4.教师怎样才算有效介入区角游戏呢?
我们从以下几个要点来说一下。首先,通过观察来判断介入的需求。细致的观察是教师判断是否需要介入区域活动的基础和依据。观察分析幼儿的游戏在区域活动中的行为,是把握介入时机的前提。只有观察分析幼儿的知识经验、区域活动能力、游戏中的需要,才会积极又切合实际地介入指导。其次,根据实际,选择适宜的介入方式推动幼儿区域活动的发展。
教师介入幼儿的区角游戏,其实也是一种指导的过程。介入时机正确,将会增强幼儿对区角活动兴趣,并提升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游戏的经验。介入时机的不正确将会消解幼儿对区角活动的热情,并干扰幼儿的区角活动的进展,因此,教师介入时机在区域游戏中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