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楠
摘 要 本文将教育改革作为研究背景,将促进高中语文学科信息化建设作为研究目的,引入生态课堂理念,围绕高中语文学科教学针对在线教学课堂互动展开研究,并以高中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期望本研究能够为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有利的教育理论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高中语文;在线教学;互动
教育生態学认为,教学课程是一个微观意义上的系统,在整个系统中内部各个主体和因子之间均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师与学生作为主体,教学工具作为因子,那么依照教育生态学理论可知,“互联网+”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则更侧重于教学工具的信息化,而教学工具的优化对于“教”与“学”的有效性必然存在一定的影响,通过教育工作者实践验证,明确“互联网+”理念下的在线课堂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科“教”与“学”的有效性,所以笔者的研究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理念下高中语文在线教学课堂构建策略
1.秉承生态理念
生态课堂的主体均是具备生命活力的人,而生态课堂更为尊重生命的发展,所以“互联网+”理念下的高中语文在线教学课堂的构建不仅需要重视语文学科教学的本质属性,还需要关注对受教育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借助课堂教学互动潜移默化地使受教育者的人文情怀得到培养。同时教师还应侧重于在线教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明确信息技术的教育服务作用,在发挥其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明确信息技术仅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保证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
2.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高中语文在线教学课堂的构建对于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在建构在线教学课堂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主动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在认知方面,教师应明确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科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在能力方面,教师首先应做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如网络优秀教育资源是否符合学科教学的需求,教学内容是否适用于在线课堂的教学形式,在线课堂中所添加的背景音乐、延展性教学内容等是否有助于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其次教师应基于学情客观地对待网络资源中的优秀课例,受教育者作为学科教学的主体之一,其个体差异性的普遍存在对教师完善“优秀课例”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课例优化能力与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最后教师应重视在线课堂中与学生的交互,挖掘在线课堂软件的各个功能,并发挥其教育价值,为在线课堂的教学互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要做到“互联网+”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学校方面应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化,如软硬件设施建设、系统更新、语文资源信息平台的开发等,为师生更好地开展在线“教”与“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学校方面还应重视校内的网络信息安全,为师生提供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
4.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线教学课堂的构建,教师应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归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互联网+”理念下教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设备,能够节省出更多的时间与学生开展对话互动,所以教师可将每一节课程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一个机会,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例如在朗读诗词的环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麦克风”功能阅读诗词,而教师可利用“麦克风”功能为学生进行范读,纠正学生的读音。在小组合作研究的环节中,学生可通过在线交互的方式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展开线上交流,并将交流的过程与结果以截图的方式发送给教师,教师针对班级各组学生的交互结果为学生进行线上总结,深化学生对诗词内涵的理解。
5.教学课件的制作
“互联网+”理念下在线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学课件的优化设计,所以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之前应基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情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以最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更为直观、明晰的课件内容,并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规划在线互动的各个环节,转变自身的角色,辅助学生开展学习,从而助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此外在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中,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二、在线课堂教学互动设计案例
在此,笔者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以下是教学设计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通过诵读,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3.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教学重难点:
理解“人生如梦”的内涵。
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
学生在课前要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诵读,并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提交到在线作业平台。
2.课中:
(1)情境导入
教师为学生播放关于“赤壁”景象的图片或视频,并在图片或视频中融入《赤壁赋》的内容,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而后教师导入本节课程的学习内容大屏幕显示《念奴娇·赤壁怀古》。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篇描写赤壁之景的名篇。
(2)初读课文
首先用在线连麦的方式,而后教师操控教学PPT为学生进行范读正音,勾画出重点字词:羽扇纶巾中的“纶”、樯橹灰飞烟灭中的“樯橹”、一尊还酹江月中的“酹”。最后展示课前预习时朗诵较好的学生视频1-2个,并给予肯定和表扬。
(3)整体感知
提出引导性问题,并给学生提供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的QQ群并进行在线讨论。
师: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环节中思考,题目为《赤壁怀古》,作者在词中分别描写了哪些景观?而这些景观均有哪些特点,在词中找出来。学生讨论结束后各学习小组将在线讨论的截图发给教师,教师进行小组展示,而后用PPT展示学生最合适的答案:①乱,描写岸边岩石与山崖的险怪;②穿,描写山崖的高峻;③惊,本以为马受惊而狂奔实际描写出江水的汹涌;④拍,描写浪涛拍在江岸的力度;⑤卷,描写波涛力量浩大。
教师与学生交互,进一步明确作者通过各个景观的描写打造了一幅奇险雄伟气势磅礴的画面。在词的下半部分中作者描写了“周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筆下的“周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并反思,“在三国时期,英雄人物有很多为何作者仅仅只描写周瑜?”,此时设置腾讯在线PPT,学生在线共同编辑,完成探讨。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操作PPT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将作者与周瑜进行对比,具体内容如下:
苏轼当时47岁却早生华发,虽担任团练副使但此职务属于虚职,通过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获知当时苏轼的境遇处于待罪黄州壮志未酬。周郎当时34岁,雄姿英发,担任东吴都督一职,功成名就春风得意。所以通过对比可知作者描写周瑜的本质是在烘托自身的感伤。
(4)合作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有人认为词的结尾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含有消极情绪,你怎么看?”引导学生将苏轼的境遇作为切入点进行思考。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探究总结:苏轼的理想与苏轼当时的处境截然相反,词中即体现出来感奋色彩同时也体现出了感伤色彩,所以人生如梦不仅仅是描述作者的感伤,还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理想追求。
(5)课堂小结
首先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全词并用PPT出示行文的线索,将线索作为依照逐步深化学生对本词的理解。全词以纵横之笔将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熔为一体,格调雄浑豪迈。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古诗词的鉴赏技巧,并帮助学生总结:在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明确古诗词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境遇是基础,而分析词中景色、人物等的内在含义是关键,构建行文线索领悟作者的情怀则是核心。最后,教师设置两道课堂练习(选择题为主),学生通过在线投票功能进行选择,教师针对在线答题情况进行讲解。
(6)课后作业
①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提交背诵视频到“QQ作业”;
②延伸拓展比较阅读黄州贬谪时期的苏轼作品,完成表格并在线提交。
综上所述,笔者在设计在线课堂互动实践案例的过程中,将教学PPT仅作为一项辅助性的教学工具,重心偏向于师生在课堂之中的有效在线互动,“互联网+”理念下的在线课堂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有效互动提供了契机,而师生之间的有效交互也是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程度的一个关键手段,所以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明确的审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位置。
〔本文系教研课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在线教学课堂互动实践研究”(课题编号:ybzz20107)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通联:广东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