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锦云
摘 要 在学习任务群背景下,高中古诗词教学必须进行教学优化设计,通过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鉴赏探究,通过优选教材内容,重新组合,开展诗歌专题教学,以拓宽古诗词教学的广度;通过比较阅读、鉴赏教学,精心设计比较点,以挖掘古诗词教学的深度。
关键词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专题阅读教学;比较阅读教学
新课标提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思维”“鉴赏”“文化”,其课程内容设置成十八个专题任务群,其中有关古诗文教学的七个学习任务群,分布于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个阶段,占比很大,课程内容更加细化,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有各自的学习目标和阶段性要求。任务群教学提示中也多次提到采用专题教学、比较阅读等方法,如任务群五“文学阅读与写作”强调“运用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笔者执教于高二年级,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唐诗宋词选读》都有大量的古诗词。教师的语文教学时数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时间都是有限的,笔者以为,必须进行古诗词教学的优化设计。
一、开展专题阅读教学,选择性组合教材,拓展古诗词教学的广度
诗歌专题阅读教学是指对某个特定对象或某个特定主旨,将一组有内在关联的古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集中品鉴、共同赏析作品的方法。专题教学强化了诗词文本之间的主题关联,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师采用专题阅读的方法来教学古诗词,要求教师不仅仅止于熟悉古诗文的内容,更要将文本篇目重新进行整合规划,按照学生不同的学段要求,精心选材进行专题组合阅读。专题设计所选的篇目要主题集中切近,引导学生从设定的教学设计点进行鉴赏分析,不可流于表面形式。
1.教师优选文本,以设定共同主题为旨,一篇带动多篇
教师要善于设定教学目标,对诗词文本进行重组。根据主题的切近而归类,设定专题阅读教学。我们年级组在集体备课时,就把《唐诗宋词选读》的几个章节打通,精心挑选篇目按专题重组分成了十六个专题,如:“望月思乡怀人”“登高送目感怀”“羁旅景语情语”“咏史怀古思幽”“艰难苦恨伤时”……每个专题各选三四首诗,教师重点教学其中一二,并进一步总结此类诗歌的一般思路和鉴赏手法,学生习得方法后尝试自學,教学效果比较好。
比如“咏史怀古思幽”专题是引导学生鉴赏怀古咏史诗,这类诗歌一般是诗人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或引起感慨,大都借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抒发情怀或讽刺时事。这类作品文短意长、含蓄蕴藉,感情基调一般苍劲悲凉,令人回味再三。例如笔者教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李白的《越中览古》,就和《苏台览古》并行教学,第一首把过去的“尽锦衣”“满春殿”的热闹繁盛与如今的“鹧鸪飞”的荒凉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流露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慨叹;《苏台览古》将“新”与“旧”,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作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通过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了古今盛衰之感。两首诗主题相同,题材近似,用意遣词精炼而又自然。而后和学生一起总结怀古诗的一般思路:临古地——思古人——述古事——抒幽情;总结此类诗歌的常用手法:对比,用典,虚实结合,借古讽今等。当然也可以把主题设定得更具体、更有针对性些:比如曾是六朝古都、繁华一时的金陵城是古代诗人情感抒发的集中地,这里不知触发了多少诗人的思幽怀古之情,因此可以将“金陵怀古”设定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2.按单元主题设计,以“习得鉴赏方法”为线,整合文本教学
教师要善于对教材中的诗词篇目进行重新分配、优化组合。既可在同一本教材单元内部进行文本整合,也可将初中和高中教材进行比较,从延续性角度对教材进行选择性组合,或者考虑把必修与选修的古诗词进行优选组合。
教师要善于设定单元主题对诗词文本进行重组。比如《唐诗宋词选读》大致以时间阶段为序,突出不同时代或同一时代不同阶段的诗词特点。单元组合体现了既有共性又关注个性的原则,这为教师进行专题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文本进行分组整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按照单元主题的形式来安排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等,通过每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习得一种解读诗歌的方法,这样就为教师开展专题阅读提供了平台。
二、开展比较阅读教学,精心设计比较点,挖掘古诗词教学的深度
古诗词比较阅读教学是指将内容、主题、手法、风格等方面相近或者相对的多篇文本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对照鉴赏,分析其共同性或特殊性的一种诗歌教学方法。学生在比较阅读过程中,要深入文本进行深度辨析、领悟、总结,在诗歌鉴赏方面得到更深更广的体验,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1.优选课内外篇目,比较异同,拓展鉴赏
诗词鉴赏是一种阅读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教师课前需要对文本进行解读,在两篇或一组的诗词中准确地选取比较点,比较点可以“小”:从意象的选择、意境的营造、流露的情思等方面入手;也可以“大”:从主题内容入手,从语言风格比较,或从写作手法入手,精心设计比较点。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要有充分的预设,设计合理的鉴赏步骤,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以若干个比较点为“抓手”,循序渐进地赏析诗歌,而不能将比较点设置得过于宽泛或是粗略肤浅,导致主题偏离或者流于形式,课堂热闹一阵后还是回到最初的原点,没有实效的提高。
笔者尝试将第一单元的《蜀相》《书愤》进行比较阅读教学,联系社会背景和诗人的特殊经历,让学生说说两首诗在诗歌内容、抒发情感和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特点;第二单元温庭筠的《菩萨蛮》和第三单元韦庄的《菩萨蛮》,同是花间派词人,同一词牌,可以比较内容、手法和风格,还可以引入白居易脍炙人口的《忆江南》词三首,比较鉴赏白居易词与韦庄词在意境上的不同特征。
2.设计有效比较点,比勘参对,深入探究
教师需提前预设,精心设计若干比较点,可从文章的内容、修辞的特点、语言的运用、写作的技法、情感的抒发、主题的解读、风格的体现多方面比较鉴赏,让学生学得更充分,解读更深刻,从而避免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停留于概念表面,而是要形成自己的深入阅读体验。
比如笔者在教学《唐诗宋词选读》中盛唐诗人杜甫的专题时,便将《旅夜书怀》《登岳阳楼》组合执教,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1)比较一:时代背景和个人遭际角度
例一:知人论世,横向比较。联系两首诗的时代背景,诗人的遭遇,比较两首诗诗人的不同处境和心境,总结共同点。
生1: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挤在一条小船上漂泊度日,与亲友消息断绝,生活极其艰难,精神极其苦闷。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横向求同比較,让学生了解诗人漂泊无定、孤苦无依的处境,为后面感受诗人身处困厄却心系百姓、忧国伤时的高尚情感奠基。)
(2)比较二:内容的选取角度
例二:抓意象,品意境,比较异同。
生2:“星”“平野”“月”“大江”,描绘了繁星满天,仿佛悬垂在广阔原野的上方,江面的月光随着滚滚而去的江水奔涌的情景。既表现了天幕、平野的广阔和星星的明亮,也写出了大江的气势和月光的皎洁;“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洞庭湖浩瀚无边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星辰像在湖面上,日夜荡漾漂浮,突出洞庭水面的宽阔并极写水的力量。(景物的选取)
生3:置身于这样的天地中,阔大者更浩渺,狭小者更落寞。这无边的天地愈发凸显诗人“孤舟”的飘摇无依,人物的渺小卑微、孤苦伶仃。以辽阔的天地反衬诗人的孤寂、悲愤、迷茫的心情。(对比反衬的运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诗意象的选择、意境的营造,体会诗人在景物描写中蕴含凄冷的情感。)
(3)比较三:语言的运用角度
例三:重点比较两首诗第二联,引导学生炼字炼意——选择动词“垂”“涌”“坼”“浮”赏析其精妙之处,体味壮阔的意境。
生4:“垂”“涌”突出辽阔的原野上星点如垂,灿烂的星月随着浩荡的大江奔腾,两个动词有力地烘托了苍渺高阔的意境;“坼”“浮”字用的很好,有动态感,仿佛湖水在不断延伸,大地被切割为二。整个宇宙苍穹都被湖水托住,万物的运动都是湖水浮动的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赏析动词,品味两首诗壮阔雄浑、苍茫高远的意境。同是远景,同是写水,两句皆境界广阔、气魄宏大,为下一步感悟诗人胸怀做铺垫。)
(4)比较四:写作技法的角度
例四:比较两首诗的抒情有何不同,效果怎样?
生5:“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借景抒情,以“沙鸥”自比,形象生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直接抒情,真切感人。
生6:“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从个人困厄转向国家安危,诗人如此穷愁潦倒却心系国家安危,“涕泗流”抒写出诗人眼望国家动荡不安却又无可奈何,禁不住老泪纵横,凄凉不已。
(设计意图:这是情与景手法的比较,比较抒情方式的选取、修辞的选用等方面表达情感的异同。)
(5)比较五:诗人理想人格的角度
例五:景物描写中蕴含的诗人情操。比较两首诗的第二联和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感受写景背后诗人的胸襟。
生7:柳诗温诗表达的是诗人“离别的忧愁”和“思乡念亲之情”,诗人就个人遭际抒发了内心落寞失意,属个人化的情感居多。而在《登岳阳楼》读到了诗人身在洞庭、心在长安,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在杜甫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一颗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生8:壮阔之景的背后是诗人开阔的胸襟和气度。“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突出诗人处境虽困厄潦倒,却关心时局安危,抒情虽沉郁,气度却超然。诗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更开阔,气度更不凡!
(设计意图:和柳永、温庭筠的写景名句比较,感悟杜诗写景中也渗透着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
课前教师精心设置比较点,学生在比较鉴赏时就有抓手可依,也从阅读的初体验逐渐走向深入,诗词鉴赏教学渐入佳境。
[作者通联:安徽马鞍山二中外国语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