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文化的积淀与特征

2021-06-07 04:54沈群英张雪忠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绿色课堂生态课堂

沈群英 张雪忠

摘 要:苏州市吴江区芦墟实验小学在城市化进程中,深入探索生态教育文化在学校建设中的形成与影响,并将“生态课堂”的研究作为着力点。从“环境渗透”到“绿色课堂”,再到体现人文情怀的“生态课堂”,经过积淀,课堂教学文化逐步形成。

关键词:环境教育渗透; 绿色课堂; 生态课堂; 文化积淀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4-034-002

苏州市吴江区芦墟实验小学在城市化进程中,深入探索“生态课程”已经有20多年了,从朴素的“环境教育”渗透开始,慢慢学习、实践并反思,渐渐体现“人文情怀”的课堂教学探索之路。笔者将从“生态课堂”的积淀过程以及探索路径进行阐述。

环境教育渗透——从“知识渗透”到“环境中的教育”

“十五”期间,芦墟实验小学争创全国绿色学校,争创省级实验小学,校领导班子前瞻性地提出了“环境教育”的设想,要将教育的切入点聚焦在学生环保行为的养成上。并提出,要在各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要让环境知识进入课堂,成为孩子们每天学习的一部分。于是,语文老师在学习《鸟岛》时,引导孩子们爱护鸟类,关注动物栖息地的环境保护;数学老师在教学应用题时有意将“植树”“节约用水”等內容作为题目出现;技能学科的老师们发挥的空间就更大了,美术课上画一画垃圾分类,音乐课上唱一唱“地球妈妈”,科学课上更是“垃圾分类”“生物多样性”等内容的教学作了细致的解读和有步骤的学习……孩子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大大提升,校园里看不见纸屑,有的是孩子们分类垃圾的身影;教室里垃圾少了,有的是孩子们分类回收的妙招;校门口无证摊点这颗“毒瘤”也自动消亡。

在实践了一段时间以后,一些老师提出了意见:“应用题不可能只有植树,我们数学课堂要渗透环境知识真是有点‘硬装斧头柄啊!”体育老师也提出了看法:体育课怎么进行环境知识渗透?语文老师们也有了想法:一堂课那么自然地体会着荷花的清香,让孩子们以为自己也是荷花仙子。这时候马上画风一转,要对孩子们说:荷花那么美,我们要保护它,不要采摘啊!总有点牵强。

是啊,一味地在课堂中渗透环境知识,肯定不是实施环境教育的最佳途径,怎么办?时任教导处主任姚惠秋提出“环境教育”应是“环境中的教育”,她应是“润物无声”“水到渠成”。于是,我们的课堂变了——看,体育老师张叶萍将废弃的“旺仔牛奶”铁罐做成教具,孩子们玩嗨了!美术教师李彩芬把家中不用的破布头收集起来,一幅幅布贴画精彩纷呈;数学老师用冰棍棒子做成小棒,让孩子们摆摆认认……与此同时,校园里的各式布置也悄悄发生了变化:节水缸接雨水,旧轮胎做围栏,满墙的爬山虎郁郁葱葱。

绿色课堂建设——从“追求亮点”到“自然和谐”

“新课改”渐渐进入了芦墟实验小学,当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新课程浮出水面,当老师们置身于无限的发展空间,一切都变了。大规模的教研课、公开课、观摩课和示范课扑面而来。然而,课堂教学一结束,我们陷入了前行无路的迷茫:“如果教学重点突出,说你目标不全面;如果教学面面俱到,说你蜻蜓点水重点不突出;如果教学紧凑,说你没有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如果设置‘空白,说你教学结构松散。如果当堂训练效果明显,说你教学开放性不强;如果顾及课内外联系,说你双基训练不牢固。如果没用多媒体,说你缺乏现代意识,如果用了多媒体,说你哗众取宠。这样不好,那样不对。”困惑、彷徨、不知所措困扰着老师们。

渐渐地,聪明的老师们总结了一条经验:“课要上出‘彩来,要有‘亮点”。于是,为了“出彩”我们要考虑做什么样的课件,哪里可以表演,哪里可以“小组合作”,哪里可以拓展发散……只有这样才能“专家喜欢”“领导认可”“同事佩服”。

然而,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我们从兴奋、盲从中渐渐冷静下来,发现一些出“彩”的课堂被虚华、浮躁充斥着。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与教学倡导的“朴实、真实、扎实、厚实”相距甚远,违背了课改的初衷。

于是,我们开始酝酿课题《小学绿色课堂建设的策略研究》,我们认识到,一节好课需要“亮点”,那是通过“亮点”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绿色课堂”不是表演场,而是师生之间交往和互动的场所。她凸显学生发展,彰显教师成长,需要自然、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需要的是有效。

为了实践这样的课堂,我们更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课堂观察”找症结

“课堂观察”是为我们的课堂寻找症结的好方法,找到症结才能对症下药,我们的“绿色课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完善。为此,我们采取”五稿一课”的形式在各个教研组开展“课堂观察”活动,包括研讨课执教教师教案、研讨课执教教师说课稿、研讨课教师观察记录、研讨课教师讨论记录、研讨课执教教师反思稿。通过单主题和多主题的课堂观察,结合团队观察、个体观察、自我观察等多种形式,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缺点,并将缺点放大、细化,探讨处理问题的方法,改进教学。

(二)“骨干挂牌”作诠释

什么样的课堂是“绿色课堂”,针对具体的课程、具体的教材,有些教师总有些迷茫。为此,我们周五骨干教师挂牌上课就应运而生:每周五有两位学校的骨干教师开设公开课,组内教师必须参与观摩,组外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前往观摩。骨干教师涉及各个学科,他们有的是学科带头人,有的是教学能手,有的是教坛新秀,在各自的科任领域有着一定的经验,更是我们课题组的成员。他们直接向广大教师诠释什么是“绿色课堂”。

(三)“组内评课”博众长

每学期,我们在全校教师中开展“绿色课堂”评优活动,有专门的课堂教学评议表,有专人作评委,而组内的教师必须参加观摩,并评课议课。每次评课活动我们都在组内确定一名中心发言人,这名中心发言人必须就课的设计、细节、优缺点作一一的阐述,而其他的教师必须在中心发言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补充,这样,既是对上课者的课堂教学进行评议,也是对评课者的一次历练,正是这样的评课议课使得我们的教师能够博采众长,课堂焕发“绿色”,也使我们的教师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将课进行评议与剖析。

(四)“中心议题”求提升

为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得以提升,我们还开展了“中心议题”活动,每个月由教研组长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个小而实的问题,各位组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你一言我一語,问题虽小,可能只有一英尺的宽度,但是经过我们的讨论、细化、实化,可能就有一英里的深度。我们是一个热情的“研究共同体”,注重的是经验的分享,营造的是一种合作的氛围,呈现的是一种开放的精神面貌。

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因为有了这样的措施,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迅速提升,在各类评优课活动中脱颖而出。目前,学校教职工65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2名,吴江区学科学术带头人6人,区级教学能手、教坛新秀12人,区级骨干教师占比30%以上。“绿色课堂”的实践得到了肯定。

“生态课堂”追求——多元发展、人文情怀

从“环境渗透”到“绿色课堂”,我们从梳理问题开始,从小问题、小现象研究起步,逐渐认识到:课堂是一个生态系统,更是教师、学生在课堂环境中相互尊重、智慧分享、共同发展,充满人文情怀的生命场。生态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课堂,是蕴含人文关怀的课堂。

(一)生态课堂是师生和谐的情感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艺术在于能激发出学生心灵的感情,而且这种工作做得越细致,越有感情,从孩子心灵深处涌出的力量便越大。我们要求,在课堂上,每位教师要用饱满的情绪带动课堂,用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吗,用生动的语言传递情感,用热情的微笑指导帮助。于是,老师之间“温情四个多”越来越流行:多轻抚孩子的后脑勺、多轻拍孩子的小肩膀,多牵牵孩子的小手,多对孩子绽放笑容。有了和谐的情感氛围,孩子们在轻松活泼中成长自己,老师的亲切关爱换来的是纯真的笑脸和感激。

(二)生态课堂是自主探究的兴趣课堂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探究者、探索者。”而这种天性是人创造的基石。生态课堂就是要创设更好的条件满足孩子们的探究。我们提出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氛围中探究;教师要创设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进行深度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置身生活,将已有的经验与课堂知识结合。

(三)生态课堂是“生生合作”的有效课堂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精华。但是,有些教师把它理解为“合伙学习”,也就是同桌或者前后左右相互讨论而已,表面上很热闹,实际上只有少数人在思考和讨论,多数人只是听众或者看客,并形成了“偷懒”的坏习惯。

生态课堂的合作,教师注重的是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通过细致分工、责任到人促进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呈现出流畅和严谨的氛围,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求知方法。

(四)生态课堂是多元评价的差异课堂

生态课堂的评价是多元的,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导向。我们要求教师在评价中做到准确、有效、赏识。在评价中不是用简单的“你真棒!”来表扬孩子,而是用准确的全面的语言来评价孩子的有点,比如:你的朗读声情并茂,感染力强;比如:你的解题思路清晰,方法简便……

面对学困生我们更应做到赏识,生态课堂要求教师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唤起他们的自信,在课内课外都要抓住机会鼓励他们,让他们抛弃自卑和依赖,不断地体验成功。因为生态课堂中我们一直坚信“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20多年,我们一路磕磕碰碰、摇摇摆摆走来,逐步积淀了生态课堂的文化,也将生态课堂特征进行了概括,相信只要不断研究、不断完善,我们的生态文化探索之路会越走越宽。

猜你喜欢
绿色课堂生态课堂
构建绿色语文课堂,发展学生自主思维
绿色生态,课堂构建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小学音乐绿色课堂的构建
激发学生潜能 打造绿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