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瑞磊 王建伟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210029)
人体眼眶的结构复杂,引起眶内视路病变的种类和原因较多,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视力减退、突眼等,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为了探究眶内视路病变的MRI扫描技术,我院特此进行研究分析,详细报道。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眶内视路病变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德国西门子skyrol 3.0T MR扫描仪进行MRI扫描技术。其中所有患者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12~65岁,中位年龄(47.68±1.67)岁;右眼52例,左眼48例。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均确诊为眶内视路病变患者;(2)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有肝肾功能障碍、心血管疾病、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原发性疾病;(2)治疗过程中放弃治疗及拒绝参加本研究患者。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通过。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采用德国西门子skyrol 3.0T MR扫描仪进行MRI扫描技术。取仰卧位,头部保持标准正位,使定位线和线圈中心与患者的听眉线充分重叠,叮嘱患者全程不得睁开双眼,眼球勿动,呼吸保持平静。先进行平扫,层间距设置为0.6mm,层厚设置为3mm,对冠状面T2WI和横断面T1WI、T2WI进行扫描,后液体信号减弱后反转恢复序列T2WI Darkfluid(水序列),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增强T1WI FS序列,所有系列都使用脂肪抑制技术,先进行多相时增强扫描,扫描至第3期时,开始以30ml/s速率注射对比剂Gd-DTPA对比剂(0.1mmol/kg体重)。
1.3 观察指标 研究观察所有患者阳性率、眶内视路病变类型和MR信号。
1.4 统计学方法 对记录的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s)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 所有患者的阳性率 在不同序列当中,发现T2WI Darkfluid序列、T1WI FS序列和STIR序列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传统T2WI、T1WI序列。见表1
表1 各序列显示不同眶内视路病变阳性率(例,%)
2.2 眶内视路病变类型和MR信号 眶内视路病变类型和MR信号。见表2
表2 100例眶内视路病变类型和MR信号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影像学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当中,来为手术的进行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患者手术的成功率以及术后的恢复进程[2]。相对于MRI扫描技术来说,其具有理想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可以直观、简洁的显示患者的患病部位,包括患病位置的大小、性质等,但是该种诊断方法受到形态学成像的抑制,所以,它在病灶检出、良性肿瘤鉴别、恶性肿瘤鉴别等方面的诊断价值受限[3]。由于眼眶病变的种类较多而且复杂,究其原因,发现病变主要是通过压迫患者的视神经而引起的视力下降,由于该类患者的眶内脂肪较多,所以在对其MRI扫描时,要采用脂肪肝抑制技术,显著抑制眼眶周围的脂肪高信号,清晰地将占位性质和范围表达出[4]。相关文献显示,MRI扫描技术可通过改变患者的成像参数来提升组织的对比度,从而提高了病变组织预测的准确性,为相关医师提供准确的手术参数,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可以避免出现判断不准确导致治疗失败的情况,间接的提高了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程度[5]。
由于患者眶内脂肪较多,所以在常规序列T2WI、T1WI中添加了T2WI Darkfluid序列、T1WI FS序列和STIR序列,由此产生了高强度的信号,增强了肿瘤信号以及周围脂肪组织的信号,可以将患者的眶内组织结构完美呈现出[6]。相关文献显示,STIR序列是显示视神经病变的最佳序列,因为视神经所处位置在眶内[7],且视神经管内与骨骼、脂肪等紧密相连,磁场的均匀度极差,所以STIR序列是抑制患者视神经周围脂肪的最佳序列,对患者的视神经信号改变临床价值最为突出[8]。
综上所述,采用不同的MRI序列可以很好的明确引起视力下降的各种眶内视路病变,其中,T2WI Darkfluid、T1WI FS和STIR三个序列具有突出的临床价值,临床上应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等进行适当调整参数,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