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艳
(蒙阴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 临沂276200)
在临床上,重症肺炎是一种重症炎症疾病,发病部位在终末气道、肺泡、肺间质等,患者发病后死亡率高,由于病情凶险,所以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1]。对于伴有呼吸衰竭的重症肺炎患者,临床治疗主要给予全身抗生素治疗,但此种方法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由于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临床上纤维支气管镜获得了广泛应用,在其辅助行肺泡灌洗,则可将气道炎性分泌物有效清除,还可促使药物直达病灶,治疗效果十分显著[3]。本文即分析了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的效果,现阐述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如下:实验组男女比为17:13,年龄40~75岁,平均(65.7±6.2)岁;病程3~16d,平均(5.6±1.4)d。对照组男女比为18:12,年龄43~68岁,平均(65.4±6.5)岁。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组间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值>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包括祛痰、解痉、抗感染等,行药敏试验和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提供有创呼吸机通气,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基于此试验组采取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具体为:术前4h禁食,采用10mg地西泮+0.5mg阿托品于术前0.5h行肌注,于咽喉喷雾,药物为2%利多卡因溶液。患者采取坐位,术者持纤维支气管镜插入患者口腔,瞩发声后待声门开启,向气管内快速送入支气管镜,对支气管部位进行观察,确定病灶,对黏膜情况予以观察,将炎性分泌物吸除后,采用0.9%氯化钠溶液100mL+丁胺卡那霉素0.2g注入病灶处,并分段灌洗采用20mL敏感抗菌药物注入局部病灶,15min后吸出,将30~60mg盐酸氨溴索注入。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个组别炎症指标CRP(C反应蛋白)、PCT(降钙素原)和血气指标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2.0软件统计。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当(P<0.05)时,说明存在统计学价值。
2.1 CRP、PCT指标治疗前、后比较 两个组别治疗后CRP、PCT等指标对比发现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但二者治疗前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个组别炎症指标观察对比(±s)
表1 两个组别炎症指标观察对比(±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CRP(mg/L) PCT(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30 30.5±4.3 14.4±2.5*12.5±5.3 0.5±0.2*对照组30 31.4±4.8 23.5±2.4 12.6±5.5 0.9±0.3
2.2 PaCO2、PaO2指标治疗前、后比较 两个组别治疗后PaCO2、PaO2等指标对比发现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但二者治疗前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个组别血气指标观察对比(±s,mmHg)
表2 两个组别血气指标观察对比(±s,mmHg)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PaCO2 PaO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30 63.3±9.5 44.2±7.5*56.3±10.3 78.3±9.5*对照组30 62.8±9.1 57.1±8.5 55.8±10.2 64.5±8.7
作为一种呼吸系统急症,重症肺炎多发于合并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身体虚弱、老年人等群体。患者发病后因肺组织炎性渗出、水肿等,则可引发顽固低氧血症,肺顺应性大大降低,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在治疗伴呼吸衰竭重症肺炎患者的过程中,以往采用全身抗菌药物治疗尽管可起到一定作用,但局部病灶治疗剂量达不到要求的血药浓度,所以患者病情极易反复发作。加之炎性分泌物对气道造成堵塞感染,所以极易发展为感染性休克[4]。近几年,由于纤维支气管镜技术的发展,其在诊断和治疗重症肺炎患者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通过对患者实施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其可在直视下将呼吸道炎性分泌物彻底吸出,还能在局部病灶直接注射抗菌药物,效果十分理想[5]。本研究中,两个组别治疗后CRP、PCT、PaCO2、PaO2等指标对比发现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价值。可见,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具有显著优势和价值。
综上所述,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的效果显著,即可对患者局部炎症反应和通气功能予以显著改善,值得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