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森
摘要:众多高校已经创建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积累大量信息数据,但是系统的数据复用和分析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能够直接用于教学管理的数据分析、内部教学质量监测、对外数据上报等有限。综合教学管理软件主要是高校在现有教学管理软件的基础上进行研发,更加符合用户个性化需求,实现多个信息模块之间协同工作的目标,满足高校内部教学管理及质量监测、外部数据上报等需求。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测;教学大数据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在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方面发生较大转变,需要积极树立大数据管理理念,创建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全面分析教学管理系统现状和实际需求,准确认识到综合教学管理软件开发的重要意义,进而不断研究该系统开发内容、技术参数等多个方面,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以教学运行数据的管理指标为依据,结合教育部审核评估要求,融合校内教学运行、教学改革、科研活动、教学保障等相关数据,建立以教育教学为中心、标准统一、可追溯的综合教学管理平台。平台以全新的服务组织和展现方式进行呈现,可以完整覆盖学校教学状态数据、院系教学管理考评数据、专业评估数据、专业认证数据、以及其它源源不断产生的学校管理数据、教学活动数据等。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进行建模和分析,将信息进行重新梳理和归类,形成对教学评价所需的各类分析报告、图形图表、分类排名等。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各类分析工具,也为学校教学状态的实时监测提供数据支撑服务。同时将教学相关数据进行汇聚和梳理,既为日常管理所用,也可以实现校内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1综合教学管理软件开发的重要性
大数据技术在社会多个领域广泛应用,促进各行各业迅速发展。因此,教育行业要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重要优势和价值,促进教育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高校教务管理工作需要分析和整理大量信息数据,全面提高教学管理工作。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高校教学管理带来良好的机遇,创建综合教学管理软件平台,进一步保障教学管理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1.1增强教务数据共享与应用
高校教学不断深化改革,面对越来越多的内外部信息数据述求,同时相关数据之间具有紧密联系,采用传统手工方法,经常造成数据出错或者丢失等现象。高校采用综合教学管理软件平台,实现工作实现信息化管理,统一多种数据格式,建设教学指标库,便于查询统计,同时设置部分信息数据权限及校验,保证数据安全及准确。
1.2有助于教学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教务管理系统包含多种相互关联的要素,主要有培养计划和过程,教学硬件设施、教学信息和环境等多种不同要素。教务管理系统将多种不同要素在相应范围内进行科学合理地组织起来,将教学管理从教学计划、課程设置、学生选课、成绩统计等相关事务性管理有效拓展成教师、学生和信息管理在内的全要素管理。该系统平台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形成教师、学生、课程、培养、过程评价等多个主题画像,为师生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服务。
1.3有利于完善课程管理评价体系
当前高校进行学分制考核,以学生为主体,在开设课程、自主选课、学习结果综合评价等多个方面更加符合学生学习自由化、个性化需求,同时在学籍管理工作中,教学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创建每个学生课程选修和完成情况、学分管理,有利于实现学分制下课程评价体系。教务管理工作属于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用先进技术实现其规范化、信息网络化。另外,高校需要采用现行教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不断进行个性化研发和应用,实现智能化处理功能,满足过程性评价,如随堂评,实时监控教学全过程,详细记录和管理师生、课程和成绩等大量信息数据,同时不断挖掘和智能分析信息数据,可视化呈现分析预测结果,形成领导仪表盘及白皮书,有利于智慧决策,为教学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2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存在问题
当前,部分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和缺陷,仅仅能够满足教务管理人员日常工作开展需求,针对师生服务有所不足,没有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优势,有机结合教务资源和管理,不能有效符合师生多元化的要求。信息化教育资源缺乏与闲置矛盾并存;教育监督系统不完善,不能实时动态监督管理;数据系统化和精细化管理不到位,不能为精准教育决策提供支持和保障。如:高校二级学院的教学年终考核,基本处于手工处理阶段,每学年需要专门人员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计算和审核各二级学院的考核项,为教务管理人员增加较大工作强度和负担。该工作开展具有较强的重复性,容易出现数据统计错误和丢失等问题,速度较慢。因此,高校需要结合现有教务管理系统现状,采用信息化管理软件,筛选和计算系统中各项指标数据,通过指标体系自动抓取数据及计算指标的功能,有效降低教务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及准确性,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管理政策研究落实、教育计划执行和教育质量监督工作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综合教学管理软件研发
3.1创建高校教学数据域
3.1.1 高校质量常态化数据域
对外上报数据已成为常态化工作,每年各类上报数据的整合及阶段性的采集满足日常分析以及时点上报意义重大。高校质量常态化数据域范围涵盖专业/教师/学生基本信息、本科实验设备、教育教学经费、开课情况、专业课教学实施、毕业综合训练等。
3.1.2 教学运行监测数据域
高校教学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极其丰富的过程化数据,可以对整个教学运行周期的过程进行数据化描述。整个描述的视角将采用:学生、教师、课程、教材、专业纬度进行深度剖析,通过数据的方式描述出,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及不足之处,并形成指导性的改进建议。
教学运行监测数据域范围将根据教学周期业务点进行全面覆盖,总体包括以下内容:开课环节、排课、选课、教材、课程教学日历、教学评估、实践活动、考务、成绩信息、毕业审核、日常行政类业务及节点性申请报名业务等。
3.1.3 对比分析数据域
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官方公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及其他各类官方网站公布数据。对比分析数据域涵盖师资队、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影响等。
增值评价,对比学校本身历史数据按照进步度算法自动计算进步情况及趋势分析,对照外部数据分析本身优劣情况。
3.2.1专项评估模块
高校创建专项评估模块的过程中,考虑到审核评估、二级学院教学年终考核、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师工作量等多个评估场景,需要全面收集相关数据,评估模型简化为定量及定性结合评价。定量部分,可直接抽取平台已有数据,自动计算结果;定性部分,可灵活配置指标体系,支持内外部专家在线依据材料评价打分,形成综合结果,避免了数据的重复收集,高效的完成各类评估工作。
3.2.2師生查询模块
师生个性化查询模块,能够更加符合教师和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查询要求,同时为学校多种类型评奖评优等工作提供充足的参考材料,增强管理的公开透明度。教师能够通过综合教学管理系统查询教学情况、工作量、教材编写、教学项目参与和技能竞赛获奖等情况。学生能够自主查询选课、课程成绩、第二课堂、竞赛等数据。可结合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便捷选择需要查询的内容,采用表单、图形化、白皮书等形式直观清晰的显示。
3.2.3本研一体化模块
本研一体、本研同堂,以本研一体为建设中心,依托于本科和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统一化建设平台,使教学资源环节统一化配置管理,打破数据壁垒做到真正的数据共享及一体化,在保障教学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打通本研业务的融合,支持修读跨学历层次的课程,支持本研互选,支持本研一体排课及冲突检测,允许跨学科跨门类的专业选择,使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个性化选课申请,允许学生放弃课程修读申请、置课及退课申请、置课换班申请、系列课程换班申请等丰富的选课申请需求。促进学校内部各项教学资源实时共享,数据集成,实现教育智能决策、可视化管理和个性服务。
结束语:高校积极利用现代化先进技术手段,创建综合管理平台,改进和升级综合管理软件各模块功能,全面提升信息化服务教学和管理能力,实现各项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综合教学管理软件开发和应用,有利于高校应用大数据详细分析教学运行情况及外部对比数据,促进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及规范化,更好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好全校师生,减轻相关工作人员重复工作负担,同时有效保证学校制定决策的合理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伟, 程颖.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研究生教学管理系统构建与应用——以西部某综合型高校为例[J]. 2020(2018-4):139-140.
[2]王鹏. 高校扩招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设计及实践[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0, 38(4):2-2.
[3]吴剑谦, 王美荣.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和策略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 20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