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分析的单元整合教学

2021-06-06 06:29罗琦
新教师 2021年3期
关键词:多位数加减法学情

罗琦

笔者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前测设计,借助前测结果来了解学生的真实学情,最后基于学情进行单元内容整合的教学再设计,从而实现精准教学,为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提供了新的路径。

一、教材分析

从教材的编排意图来看,本单元例题的讲解和习题的巩固均更倾向于想加算减法。这种方法不仅需要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熟练掌握,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破十法则是从减法的意义出发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算理、形成算法,同时,这种方法对后续学习多位数减法提供了充足的算理基础。

两种方法各有不同的优势,破十法重算理,想加算减法则着重于通过沟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来有效提高运算速度,不同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有着不同的价值。可见,了解学生在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时的认知基础和真实的思维路径尤为重要,学生的学习起点将为教学设计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二、前测设计

基于以上思考,为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寻找单元内容整合的依据,笔者对学生进行了前测。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了解学生寻求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不同方法,分析每种方法背后的思维水平;二是了解学生的每种算法是否有正确的算理作为支撑;三是了解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的思维障碍。

前测题目

小朋友们,你们了解退位减法吗?这份学习单如果你不会写没有关系,你只需要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写出来,不需要家长的辅导哦。

你們还记得15-8是怎么计算的吗?试着用你想到的方法画一画或者写一写。

15-8=

三、前测结果的分析

通过分析结果,学生在计算时存在两点障碍:一是退位减法的算理不够清晰。本单元“破十”算理掌握不到位可能会对后续学习多位数减法造成困扰。二是学生虽有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基础,但大部分达不到自动化的水平。学生很难从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思考,如果按照教材编排授课,强行让学生使用想加算减法是不符合学情的。

四、基于前测结果的教学优化设计

基于对前测结果的梳理与思考,笔者认为,有关20以内退位减法这一单元的计算教学可以从全局的角度进行整合设计。以人教版为例,可将教材原本结构相似的例1和例2整合成1课时作为新授课,着重介绍破十法和连减法,借助直观操作理解“退一当十”的算理,为后续学习多位数减法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将例3和例4整合成1课时作为练习课,在学生掌握破十法的前提下,借助加减法题组,启发学生从加减法之间关系的角度突破想加算减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培养学生的逆推思维(如下图所示)。

在单元整合框架构建之后,如何让教学设计达到预期设想成为了关键问题。下面,笔者以第1课时“破十法”为例,从教学环节与设计意图上加以说明。

一、复习旧知

1. 不退位减法(15-3,16-2)。

2. 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 自主计算15-9(借助学习单,先画一画再写一写)。

2.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3. 比较感悟(对比破十法和连减法,理解“退一当十”算理)。

三、深化巩固

1. 即时练习(12-9,17-9)。

2. 拓展应用(16-8,15-7,14-6,12-5,13-4,11-2)。

如前文所述,先通过复习20以内不退位减法和数的组成,唤醒学生的旧知。然后利用学习单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在尊重方法多样性的同时,着重演示破十法和连减法的算理过程,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两种方法在本质上的联系,理解“退一当十”的算理,为后续学习多位数减法奠定基础。最后将破十法进行迁移,促使学生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王彬)

猜你喜欢
多位数加减法学情
多位数的组合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加减法的由来
如何写好多位数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另眼”待题
分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