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

2021-06-06 22:59张二军
关键词:创设策略初中数学

张二军

摘要:情境教学是一种以现行教材为依托、以丰富情境为载体的教法,可以为学生提供具有真实性、情感性和典型性的情境。新课改对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单调、死板的“讲授——接受”模式,加強对情境教学法的学习和运用,通过创设有效的、丰富的教学情境来唤醒学生内心的学习情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对新知识展开自主地建构与探究,从而优化教学的整体效果,与此同时还能增强初中生的个人体验,逐渐转变学生以往对数学课的消极态度。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目前,有些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教师在构建教学情境时容易忽略情境的现实性,导致课堂教学过于空洞,与学生的实际互相偏离;所创设的情境缺乏一定趣味性,很难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教师没有灵活地使用游戏、故事、数学史等教育情境,导致情境千篇一律,逐渐使课堂教学的效率降低等等。因此,为了改变上述现状,笔者结合初中生发展的总体特点,在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初中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

一、有效教学情境的特征

1.具有目的性

创设某个教学情境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一般而言有三个目的:一,通过有趣的情境来唤醒学生内心的学习情感;二,通过悬念情境来引出某个数学问题;三,通过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深层思考。如果偏离了上述三个目的,那么教学情境不但是无效的,而且还会有害,不利于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习得,对学生的思维也起不到丝毫的训练作用,反而会阻碍他们综合能力的稳定发展。因此,在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时必须要具有鲜明的、强烈的目的性。

2.具有一惯性

好的教学情境应该具有一惯性,这样才能在某节课起到特定的引领作用,如果所创设的情境“虎头蛇尾”,没有很好地贯穿到整节课中,就难以让学生发现这个情境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应该让情境自始至终都发挥出相应的导向功能,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来激活学生的个人思维,随着问题的逐渐深入,使学生能够利用当堂课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前面情境中的问题,以此来体现教学情境在数学课堂上的一惯性。

3.具有可及性

可及性是指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该符合初中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认知水平来创设相关情境,尽可能地调动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使学生联系经验对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展开自主地建构与探索,进一步唤醒学生内心的探究热情,从而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逐步探寻到正确的答案,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还获得了“摘到果子”的成功体验,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因此,在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时必须要具有可及性。

4.具有互动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是教师、学生产生良性互动的重要基础。通过合适的教学情境既可以缓解初中生对抽象知识的畏难情绪,也可以让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与教师展开对话,即针对不懂的、不会的地方可以及时向教师询问,而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空间与机会,使学生通过与其他同伴的合作来解决情境中的问题,以此来培养初中生的合作意识,同时还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有利于营造一种开放、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从而优化学生学习的总体效果。

二、初中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准确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对于自己在教学情境中所扮演的角色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仍然采取一人主导、一人独断的专制模式,过于突出自身的“讲”和“教”,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和地位,没有给学生提供更多了解情境、体验情境的空间,导致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来进行学习,根本无法深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初中生数学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2.教师情境创设能力素养不充足

某些教师的理论素养不够,难以将实际生活中的素材和资料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结合,缺乏对生活情境的营造,而且缺乏参加有关情境创设方面培训的机会,这就导致教师不擅长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难以通过情境来激发初中生内心参与数学课的热情,从而降低了教学的实际效率。此外,还有些教师的科研能力稍有薄弱,没有对情境教学进行深度的研究,导致对情境教学的必要性认识不够到位,从而造成自身的情境创设能力素养不充足。

3.学生缺乏参与教学情境的信心

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缺乏认识,所以参与情境的深度和程度较低,他们在课堂上很少发表自己对教学情境的看法,内心普遍存在着畏难心理,这种心理会导致学生无法通过教学情境来对一个又一个的数学问题进行解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学习的质量。

4.学生对创设的教学情境不理解

学生对于有效教学情境的了解不足,就会导致忽略情境中的很多细节,从而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在情境中的感受以及对数学情境的理解,致使学生难以把抽象的、复杂的数学知识变成具体的生活问题,缺乏对具体信息的理解,从而会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身处于具体的教学情境时却不知道从何下手,最终造成学生与教学情境互相脱离的消极现象。

三、初中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

1.结合生活实例,创设现实情境,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和人们的生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数学知识从现实生活中来,又要让学生用到生活中去。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有关的素材或案例来开展数学教学,以此来调动学生以往的认知经验,使学生联系这种经验对具体问题进行自主地建构和解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存在的密切连接,同时促进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锻炼初中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教师要结合生活中实例来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逐步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

例如,在教学“矩形的判定”时,教师拿出了生活中常用的火柴,并挑出四根将其组成平行四边形,适当地转动火柴,并引导学生思考有何发现。在贴近现实的情境中,学生发现了火柴之间的内角发生着改变,还有对角线,也在逐渐变化。接下来教师适当转动这个火柴,并使它的四个内角为直角,再次引导学生观察火柴拼成的是什么形状?通过观察得出矩形。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之前所学的有关矩形的知识来思考,怎么证明四根火柴拼成的是一个矩形?……在现实情境中,学生逐渐思考得出矩形判定的方法,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2.挖掘数学史料,创设故事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欣赏数学

数学史对于增添数学教学的文化气息、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不容小觑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史料来创设相关的故事情境,将以往枯燥、沉闷的教学变得“活”起来,并引起学生对新授知识的关注和好奇,便于学生带着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对数学问题展开一系列的分析与探究,逐步优化课堂学习的实际效果。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数学史料的融入,避免照本宣科,将数学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数学故事上来,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数学,从而感受到数学学科的特点与魅力。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就向学生介绍商高,创设了相关的故事情境,介绍勾股定理的由来与发展。以数学史料为载体向学生创建了有关数学定理的故事情境,让学生了解到定理的产生和由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欣赏数学学科的魅力。

3.融合类比思想,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类比、归纳能力

类比和归纳都属于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融合类比思想来给学生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对一般与特殊、局部与整体进行类比,以此来发散初中生的个人思维,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逐步发现数学事物间的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因此,教师要创设类比型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其结合以往所学的知识对问题展开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寻得正确的答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既可以活化他们的思维,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类比和归纳能力。

例如,教师设计了一个“握手问题”:我们班有40名学生,彼此互相握手,那么需要握手多少次呢?除了自己之外,每个人要和39个人握手,但是在40×39次的握手中,每一次的握手都重复计算量,所以要把它除以2,即(40×39)÷2。教师鼓励学生探寻生活中与之类似的问题,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

4.借助媒体资源,创设动态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利用多媒体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动态的图像、视频等,给学生的多种感官带去强烈的冲击,更容易集中他们的注意,使学生一目了然,可以清晰地、直接地感知到数学知识的存在,有利于让学生在上课保持着较为专注的学习状态,对于提高课上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合理地借助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动态情境,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鲜活的教学素材,以此来增加课堂教学的亮点,使学生在多媒体的刺激下脑神经变得越来越活跃,有效地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雅典奥运会激烈的比赛场景,给学生的视觉带去了特定的冲击,引起学生对跨栏情景的关注。师:“通过观看视频,说一说刘翔的最终成绩是多少?”生一:“12秒94。”师:“如若他跑慢了0.01秒的话,还有可能获得冠军吗?”生二:“能。”师:“如果他跑12秒60的话,可不可以?”……师:“请问,刘翔的拖延时间大于多少,他就与冠军无缘了?”在动态情境中,学生可以结合刘翔的跨栏时间来对问题进行思考,有效地激发他们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探索欲望。

5.鼓励大胆猜测,创设猜想情境,勇于探究,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猜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诱发学生的探究活动,这种猜想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探索的方向,通过大胆、合理的猜想逐步做出伟大、新奇的发现,在此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初中生勇于探索的意识,逐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通过创设猜想情境来让学生针对某一个疑惑点应该“从何去猜”“如何去想”,逐渐找出其中存在的“口子”进行猜想,进而不断提出新的发现、新的问题,逐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在教學“有理数的乘方”时,教师将棋盘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观察。师:“国王要奖励一位发明家麦子,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一粒,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另之后每个格的麦子比上一个增加一倍的数目,那么请大家思考在第21个方格子中应该有多少粒米呢?”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这时有些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猜想,有的猜测是100000粒,有的说是1000000粒……最后通过计算得出第21个方格子是20个2相乘即1048576。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猜想——推理——计算”的过程,有利于提高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教师要遵循情境教学的先进理念,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充分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数学基础和认知水平,不断探索并创新构建教学情境的形式和方法,通过“结合生活实例创设现实情境”“挖掘数学史料创设故事情境”“融合类比思想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媒体资源创设动态情境”和“鼓励大胆猜测创设猜想情境”来提高课堂情境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探究热情的迸发,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有效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福芹.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2]向剑.初中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3]次仁普赤.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5(24).

[4]冯国辉.巧设教学情境 激发探究欲望——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妙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汪川中学,甘肃 天水741009)

猜你喜欢
创设策略初中数学
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对策研究
例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